甘肃省锂电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02-23 16:58梁顺强孙晓东赵军许鸿善
发展 2023年12期
关键词:锂电池甘肃省储能

梁顺强 孙晓东 赵军 许鸿善

锂电产业是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以锂电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储能领域加快兴起并占据主流,特别是在新型储能装机中占比近95%。在“双碳”背景下,立足甘肃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锂电池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锂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球和国内概况及市场发展趋势

1.全球发展趋势

从产能格局来看。2022年全球锂电池产能超过2000GWh,预计未来4年内年复合增速有望保持在33%左右,2026年将达到6300GWh。分国家来看,锂电池产能集中度前5的国家分别是中国(80%)、美国(6%)、波兰(3%)、瑞典(3%)、韩国(2%),合计占比达94%,产能格局高度集中。美国IRA法案和欧洲《净零工业法案》《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颁布后,欧美国家加速建设本土锂电池产业链,吸引电池企业出海欧美布局产能,预期2026年欧美国家锂电池占比将提升。日本、韩国电池龙头企业,大多以客户布局为导向,优先选择在中国、美国建设产能,在本土产能布局较少,且在未来鲜有扩产规划。

从市场需求来看。2022年在减碳目标、电动化转型、地缘政治及政策法规的驱动下,全球电池市场势头强劲,需求爆发。全球锂电池出货量957.7GWh,同比增长70.3%。其中,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684.2GWh,同比增长84.4%;储能电池出货量159.3GWh,同比增长140.3%;小型电池出货量114.2GWh,同比下降8.8%;储能电池增速超过动力电池。

2.国内发展概况

从产业政策分析。近年来,我国积极出台行业规范、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锂电发展目标、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从产业链延伸、要素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涵盖电池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促进我国锂电池产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从产业规模分析。2022年我国锂电池行业产量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投资热情高涨。我国锂电池產量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294.6GWh,储能型锂电池产量突破100GWh;锂电池四大主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锂电池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锂电池行业仅电芯环节规划项目40余个,规划总产能超120GWh,规划投资4300亿元。

从市场需求分析。2022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带动锂电池四大主材出货量持续增长。我国锂电池出货量660.8GWh,同比增长97.7%,占全球锂电池总出货量的69%。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大主材出货量分别为190万吨、137万吨、124亿平方米和84万吨,同比增长分别约为68%、90%、59%和70%。我国锂电池出口总额3426.5亿元,同比增长86.7%。

从企业行为分析。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厂商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加速扩大产能,主要来自汽车整车厂商,也包括储能系统和消费类电子等细分市场。其中,宁德时代仍然保持领先优势,2022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70.9GWh,稳居行业第一,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范围。比亚迪不断挑战LG新能源,2022年7月和8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两次超越LG新能源。

3.市场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测,未来10年,锂电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主要电池技术路线,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212万辆。同时,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储能行业发展将极大地拉动对锂电池的需求,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电池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11.8GWh和6080.4GWh,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8%。

(二)甘肃省发展基础、现状和前景

1.发展基础

甘肃省资源、气候、政策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为发展锂电池产业奠定坚实基础。资源禀赋方面,甘肃省具有丰富的镍、钻、铜、铝等有色金属资源,其中镍、钻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镍、钴等资源可用于开发锂电池、镍氢电池正极材料,铝、铜等精深加工可用作锂电池正极、负极集流体的核心材料。气候条件方面,电池生产需要合适的气候条件,甘肃省气候相对干燥,符合电池和电池材料生产环境要求。劳动力保障方面,锂电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需求量大,甘肃省富余劳动力较多,与发达地区相比,用工成本较低。政策支持方面,按照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符合国家鼓励类的产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甘肃省锂电池生产企业按该政策规定可享受相应税收优惠。

2.发展现状

目前,甘肃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初步形成骨干企业带动,重大项目支撑,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电池组装等上下游生产要素集聚发展态势。2022年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产能约4.6GWh,实现产值约70亿元、增长超30%。

政策出台情况。2021年5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从产业链延伸、要素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甘肃省工信厅印发《甘肃省强工业2022年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做强做长锂电池产业链,到2035年建成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全国重要生产基地。2022年6月,金昌市印发《支持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土地、金融、人才、科技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涵盖电池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

项目建设情况。截至2022年底,甘肃省建设锂电池产业基地42个,主要分布在金昌市(21个)、兰州新区(9个)和酒泉市(6个)。其中,电解液基地4个,年规划产能约17万吨;正极材料基地10个,年规划产能约170万吨;负极材料基地10个,年规划产能约112万吨;电池制造基地16个,年规划产能约67GWh;电池回收利用基地2个,年规划产能约5万吨(见表1)。产业链布局情况。金昌市等重点市州聚焦锂电池产业链图谱,制定专项招商方案,引进电池及电池材料企业,打造锂电池全产业链。补齐镍钻锰酸锂电池产业链,金昌神泥科技2万吨电池级硫酸锰、金拓锂电0.8GWh镍钴锰酸锂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宏翔0.8GWh镍钻锰酸锂电池等项目有序建设,建设“镍钻资源-镍钴原料-电池材料前驱体-电池正极材料-车用动力电池-废旧电池回收”锂电池循环产业链。拓展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金川科技园20万吨磷酸铁锂、金车储能8GWh磷酸铁锂电池等项目加快建设,构建“电池级磷酸-七水硫酸亚铁-磷酸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电芯-储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

3.发展前景

原材料行业地位情况。甘肃省锂电池上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电铜箔等核心材料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硫酸镍是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2022年金川集团生产硫酸镍2.4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9%,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湖南中伟新材料、深圳格林美和广东邦普循环。截至2022年底,甘肃省负极材料规划产能112万吨,占全国规划产能的8%,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四川、内蒙古和贵州。甘肃省锂电铜箔规划产能35万吨,占全国规划产能的10.8%,与安徽、四川并列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西;占西北地区规划产能的76%,居西北地区第一位。

消费市场应用情况。目前,甘肃省锂电池下游应用前景广阔,主要以新型储能装机和新能源动力电池为主。储能领域应用方面,甘肃省风光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第四、第五。2022年甘肃省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51.9%,排名全国第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27.3%,排名全国第二。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增长,电力系统调峰压力加大,发展新型储能装机成为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目前,甘肃省葛洲坝(甘肃)能源、聚得隆储能、百斯德新能源科技等一批项目积极推进,建成投产后将应用于新型储能装机。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方面,甘肃省现有兰州广通、兰州知豆、建投重工等新能源车企5家,新能源客车和乘用车设计产能6.6万辆。车型涵盖轿车、专用车、9座以上客车等新能源商用车,物流车、多功能专用车,旅游观光车、环卫车等低速电动车等。2023年兰州广通向德国成功出口纯电动公交车,逐步打开欧洲市场,本土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迎来新风口。

二、面临的挑战

目前,甘肃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加快培育发展的初期,面临诸多挑战。

(一)锂电池产能面临过剩。从锂电池行业需求侧看,2023年锂电池在动力、储能及其他应用领域市场需求1100GWh,2024年需求1315GWh,到2025年为1658GWh。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压力增大,因此对于新能源电池需求将会减少。从供给端看,前两年资本大量涌入锂电池产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出现上项目、扩产能局面,经过两三年建设周期后,锂电池材料产能或将面临过剩危机。这对甘肃省以锂电池产品为主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来说将形成极大挑战和冲击。

(二)产业配套存在短板。产业配套不足是制约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招商引资、轻产业配套,项目建设、生产销售、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咨询等协同发展不够,制约引进项目带动作用和整体效益的发挥。比如甘肃有两家企业,产品主要供给宁德时代、LG化学、国轩高科等行业龙头企业,用于附加值更高的后端精密电子产品加工,生产经营受制于后端消费市场,产品外销压力增大,价格大幅下跌,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薄、经营风险较大。

(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受国际市场打压、去库存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锂电负极材料加工费从最高时的7-8万元/吨下降至2023年6月份的1万元/吨左右,而全世界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企业贝特瑞加工费仅为9000元/吨左右,受行业下滑趋势的影响,甘肃省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放缓投资项目建设步伐,部分项目暂时停建,后期根据市场回暖情况启动实施。

(四)本地产品应用不足。“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加快建设风光电新能源项目,推动项目配套的本土储能产品开发与推广,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企业营销宣传不足等原因,导致储能电池产品使用本地化率不高。如,金昌市“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按20%配置储能,需配置48万千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因本地锂电池企业尚未形成储能电池的生产能力,已配置储能的华能金昌光伏发电公司等企业的储能产品也主要依靠外地采购。

三、可借鉴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宁德市、中部地区长沙市、西部地区宜宾市等代表城市抢抓战略机遇窗口期,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资源、地理位置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谋划布局锂电池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经济社会注入强劲动能,成为我国十大“锂电之都”之一(见表2)。

四、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树立“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发展理念,强化部门联动和地区协作,出台省级锂电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及配套政策,以金昌市为重点,协同省内兰州新区、酒泉市、白银市等地区,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助企惠企力度,推动甘肃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建设省内统一锂电池材料市场,推进锂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镍钻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条,延伸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业链条,引领锂电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紧跟电池技术迭代升级步伐,面对锂电池生产过剩危机,适时研发布局固态电池、钠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进一步延伸锂电池回收利用、后市场等产业链,形成多种模式协同发展格局。

(二)坚持应用引领与制造延伸相结合

持续推进“源网荷储智”一体化示范工程,优先把锂电池产业项目纳入负荷范围,提升新能源电源自发自用比例,持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形成示范引领和资源利用协同发展新局面。依托兰州广通、兰州知豆、金拓锂电等车企和电池企业,对接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发车电分离的电动汽车产品,引进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依托现有电池产业链企業,吸引并推动电池研发设计、关键材料、配套材料、智能装备、检测维护等企业落地,加快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技术创新链,推动产业梯次发展。用足用活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与化工、有色金属交叉融合、互促发展,加快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三)坚持招大引强与培优扶新相结合

集中甘肃省优势资源,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对接行业设计、研发、制造、服务等企业,招引规模总量大、辐射带动性强、创新水平高的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聚集,提升锂电池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实施锂电池项目工业企业入规扶新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优工程,支持金川集团、甘肃德福、金车储能等一批企业发展,推动锂电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大幅跃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结构持续优化。发挥甘肃省资源优势,统筹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培育,推进新能源开发与就地消纳互促、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联动,促进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畅通循环,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四)坚持技术引进与合作创新相结合

聚焦电池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搭建开放式、多层次、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新技术研发和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依托金川集团等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成立创新联合体和电池研究院,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依托兰州新区职教园区、金昌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培育引进技术人才,培养锂电池产业工人,为甘肃省及全国锂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加强与专家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开发生产应用于数码、动力、医疗等各行业各型号电池产品,延长锂电池产业链,提升供应链、价值链水平,打造多业态融合的锂电池产业集群。

(五)坚持营造环境与要素供给相结合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政策稳定、竞争公平、服务高效、成本优惠的营商扶商环境,将电池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集群发展重要载体,优化园区产业和项目布局,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在产业园区全面推广“区域评估”“标准地”模式,整合要素资源,强化项目服务,保障锂电池项目快速落地。设立锂电池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基金运营公司,联合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筹措资金,支持锂电池产业持续发展。建立面向国际的电池产业联盟和专家智库,畅通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省内外电池产业技术和人才交流合作,研究分析市场发展和需求、基础原材料、产品布局规模等,科学规划产业链产品、产能,构建产业互补、市场共享、原料共用的锂电池产业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锂电池甘肃省储能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真要起飞了?
直流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
基于SVM的锂电池SOC估算
一种多采样率EKF的锂电池SOC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