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赋予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引领价值“

2023-02-23 16:58王丽娥
发展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定力本领斗争

王丽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是把握时代特征、引领全党精神风貌的迫切需要,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的进一步继承与发扬,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独树一帜的历史清醒与行动自觉。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

一、“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赓续与发扬

1949年3月举行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明确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既是熟知中国历史的毛泽东对既往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未来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复杂性与艰巨性的深入洞察分析。充分彰显了我国革命事业能够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的两大精神法宝。对于整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加速新民主主义革命给予了强大的思想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两个务必”。2013年7月11日在西柏坡用了“四个包含着”高度概括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的提出适应了时代需求,是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对自身执政经验进行系统化归纳的前提下,继承与发扬“两个务必”思想的具体表现,充分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独树一帜的执政清醒与行动自觉。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把稳思想之舵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三个务必”之首,凸显了其统领作用。一方面对建党精神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初心”和“使命”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使命担当,又是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更是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坚守和夯实的信仰之基。

厚植人民情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观点。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标识。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传承和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执政优势,自觉拜人民为师,以无我之心为人民做事。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将为民谋利、对民负责作为自己工作实践的不竭动力。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就是对“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为了什么人,朝着什么目标前进”这些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的有力回应。党员干部应当坚定地把好这一“思想之舵”,谨记历史使命,努力凸显自我价值。

三、“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引领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定力、涵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保持清醒定力。“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经验与建设成果进行系统化总结后得来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伟大十年,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要想管好治好这么一个大党,就必须提升对复杂形势的研判能力,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醒和持久的定力。“谦虚谨慎”一方面是对党员干部在胜利成就面前应保持不骄不躁的状态的要求和诫勉;另一方面则蕴含着对当前发展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问题的深刻忧思,是对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和意志,抵御任何放松情绪和麻痹心理的提示和警醒。党员干部一定要谦虚谨慎,摆正心态、放低姿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要筑牢思想防线,谨言慎行,在实践中磨炼风险防范能力和矛盾化解能力。

保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也是增强党员作风修养的有效实践途径。党员干部一要敢于吃苦,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应有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心态。基层的工作具体、琐碎,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利益。党员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不懈怠、不言败的工作作风,在物质层面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精神层面摒弃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浮躁心态,涵养“知重负重”的吃苦精神,脚踏实地,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自己。二要乐于吃苦。“不怕苦”是一种态度,“乐在苦中”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辩证理解苦与乐的关系。把压力看作成功的垫脚石,把解决群众的困难当成锻炼本领的机会,杜绝贪图享受、内耗躺平的同时不断积蓄正能量,在实践中学到本领,在辛苦中收获快乐。

四、“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引领党员干部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增强斗争意识。在百年风雨历程中,“斗争”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使之锤炼形成了不畏风险、敢于斗争的风骨与本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繁重艰巨,不论是国情党情,还是斗争对象、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意识,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安于现状、放松警惕。一方面要增强防范意识,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把准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在利益诱惑面前保持定力,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不正之风、不良言行。另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面对各种“拦路虎”“绊脚石”,在做好“防”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在伟大实践中增强本领,历练才干。

发扬斗争精神。“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优良传统。不论是聚焦高质量发展还是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管是扩大对外开放规模或是实施强有力的社会治理,面对困难挑战,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勇”字当头,“敢”字开路,把斗争精神体现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品质中,体现在不惧强敌的风骨和永不言败的斗志中。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保持堅韧的斗争意志和斗争状态,在勇克难关中提高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能力。斗争有不同的类型和形式,需要适时调整或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选择合理的方式,把握一定的分寸。在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定立场,寸步不让;在非原则问题上,采取灵活策略,有理有节、团结合作,争取最优的斗争结果。这种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不断地去积累和锻炼,以更好地掌握斗争规律,提高斗争本领。

猜你喜欢
定力本领斗争
小透明,大本领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谁的本领最大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谁的本领大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增强政治定力 担当发展使命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