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3-02-23 15:41万可卓占莉娟
传播与版权 2023年4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

万可卓 占莉娟

[摘要]微信视频号是微信推出的短视频平台,调研我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现状,对我国科技期刊科学布局微信平台,优化微信视频号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网站数据统计的方法,调研样本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运营现状,并提出在媒体加速融合的时代背景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政策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传播优化策略,以期增强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传播效果,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学术传播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1]。这一文件的出台,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科技期刊作为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体,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转变出版模式,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2],短视频在大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微信视频号是微信推出的短视频平台,科技期刊应抓住机遇,借助微信视频号加强内容传播,扩大期刊影响力。微信视频号于2020年1月开始内测,6个月内日活跃用户( DAU )突破2亿,2021年微信视频号DAU超5亿,环比增长79%,人均使用时长超35分钟,环比增长84%[3]。虽然微信视频号起步较晚,但是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相比,其嵌于微信中,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更容易实现用户量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科技期刊在微信视频号开设官方账号,发布的视频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与关注度,这在一定程度表明科技期刊应用微信视频号的可行性。

自2021年起,学界开始探讨科技期刊运用微信视频号扩大影响力的相关问题,但由于微信视频号出现时间不长,相关研究较少。2021年,贾磊[4]注意到微信视频号不同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与私域社交联系更紧密的特点,并总结了学术期刊与视频号融合的方式。武晓耕[5]着重研究了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与其他短视频平台相比和与微信其他功能相比所具有的特点与优点。刘洋[6]、王妍[7]等人探讨了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应用现状及策略。以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该主题的探讨散见在研究期刊微信平台传播或期刊新媒体传播的综合研究中。例如,谭春林[8]将微信视频号置于整个微信生态下,从微信矩阵分支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微信视频号的优势,提升期刊传播影响力。欧梨成等人[9]利用“5W”模式分析了微信视频号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方面的特点。翁彦琴等人[10]认为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为科技期刊的社交媒体传播提供了新阵地。刘若瑾[11]、郭小敏[12]等人从不同视角探讨了科技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其中可散见相对简要的微信视频号相关内容。综上所述,相关研究虽已关注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应用,但缺乏对微信视频号运营现状的定量研究。

文章通过收集样本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实时数据,以及计算微信视频号传播力指数,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运营现状及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之间的传播影响力差距,并结合优秀的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案例,提出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效果的优化策略。

一、数据搜集方法

为了解我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状况,本研究选择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年)”[13]入选期刊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和高起点新刊的中文全称逐一输入微信视频号搜索框中进行搜索。搜索完毕后,笔者对账号内容、机构认证、账号简介等信息进行检查,最后确定36个微信视频号为最终调研对象,其中,部分科技期刊共用一个账号(如微信视频号“中国科学杂志社”包含《中国科学》系列英文版、《科学通报》中英文版等多个期刊内容)。笔者逐一统计各个账号的基本信息、发文频率、互动情况等数据,并基于统计数据计算微信视频号传播力指数。统计时间节点为2022年6月18日,样本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基本信息见表1,其中有8种期刊(序号29—36)虽然开通了微信视频号,但未发布任何内容。

二、微信视频号运营状况

(一)开通与认证情况

1.开通时间

因微信视频号公开信息不显示账号开通时间,文章将样本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首次更新日期视为开通时间。因部分微信视频号只使用过微信视频号的直播功能,在直播结束后无法查看直播日期,所以笔者暂不调查这部分期刊微信视频号的首次更新日期。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是样本科技期刊视频号开通最多的一年。2020年微信视频号刚上线,注意到并开始使用微信视频号的科技期刊较少。到2021年,微信视频号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科技期刊使用微信視频号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2.认证状况

微信视频号认证包括兴趣认证、职业认证、企业和机构认证三种,科技期刊主要采用企业和机构认证。科技期刊进行企业和机构认证,更有利于彰显视频号的官方特征,更加具有权威性、安全性,有利于增强用户的信任。在36个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中,有31个微信视频号进行了机构认证,只有5个视频号未进行认证,可见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在机构认证方面有较强的自觉性。

(二)视频发布数据

视频发布数据能够反映微信视频号主体对微信视频号的重视程度和微信视频号的运营情况。文章统计样本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视频发布相关数据,包括视频数、运营时长、月均更新视频数、直播次数等数据(见表2),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发布视频数差异巨大

“航空知识”“中国国家地理”“棉纺织技术新传媒”“中国科学杂志社”4个微信视频号发布的视频数均已超过100,但所有微信视频号发布视频数的中位数仅为10.5,还有8个微信视频号从未发布过视频,有5个微信视频号既没有发布过视频,也没有使用过直播。

2.整体更新频率较低

这些微信视频号的平均月更新视频数为4.14,月更新视频数最多的微信视频号为“航空知识”,其月均更新数为29.9,但是36个微信视频号中只有11个视频号的月均更新视频数大于或等于4,也就是说多数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无法做到每周一更。

3.部分微信视频号没有持续运营

如“中国天然药物杂志”和“生物技术通报”仅在2021年发布了一条视频,之后就再没有发布过视频,“力学学报”也仅在2021年开通微信视频号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发布了3条视频,之后没有更新视频。这种做法不利于微信视频号形成稳定的粉丝群体。

4.没有充分利用直播功能

科技期刊进行直播有利于将线下的交流会、分享会、学习活动等同步至网络,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实现更广泛的交流与互动。但在调研对象中,只有11个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使用过微信视频号的直播功能。

(三)传播效果

分析科技期刊微信視频号的传播效果,有利于科技期刊把握微信视频号的规律,发现能够获得用户关注的科技期刊视频的特点,从而为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运营实践提供参考。文章运用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微信视频号传播力指数WVCI来呈现不同科技期刊视频号的传播效果[14]。

文章逐一统计样本科技期刊自开通微信视频号到2022年6月18日这段时间,X1-X10的原始数据,并利用公式计算得到该时段的微信视频号传播力指数WVCI,最后选取微信视频号传播力指数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分析,相关数据见表3。

通过表3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力指数整体偏小。在传播力指数排名前10的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中,仅有“中国国家地理” “航空知识”“中国中药杂志”3个微信视频号的传播力指数超过500,这表明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传播力指数还须进一步提高。

第二,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还须提高用户认可度。用户认可度主要由视频的点赞量体现,在上述10个视频号中,有7个视频号的篇均点赞数超过100。有些微信视频号发布视频数量多,点赞量却不高,如“棉纺织技术新传媒”和“中国科学杂志社”的视频数超过100个,但篇均点赞量没有超过100。

第三,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互动性不足。用户评论量反映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与用户的互动程度。整体上,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互动性不足,特别是有的视频号发布视频数量较多,但是评论却较少。如“棉纺织技术新传媒”虽然发布的视频数超200个,但篇均评论量只有1,传播力指数也排在视频数只有4的“稀有金属RareMetals”后面,可见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提升传播力指数不仅需要注重视频的数量,还需要改善视频内容,加强和用户的互动。

三、我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一)重视新媒体账号,主动布局微信视频号平台

科技期刊可以尝试通过主动布局新媒体平台如微博、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以及微信视频号等,从而提高期刊的社会显示度和社会影响力。

微信视频号作为微信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其影响力不容小觑。科技期刊主动布局微信视频号,有利于吸引用户关注。与抖音、快手相比,微信视频号社交属性更强,用户在微信视频号上双击或者点击右下角的爱心进行点赞,能够让该视频被自己的好友看见,加速视频的传播。这种在朋友之间传播的形式更加适合科技期刊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垂直领域内容的传播,对科技期刊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从调查结果来看,科技期刊对微信视频号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在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280种期刊中,只有少部分期刊拥有微信视频号,并且有5个账号没有发布过任何视频,也没有开过直播,完全处于“休眠状态”。如“绿色能源与环境GEE”在其微信视频号上没有发布过任何内容。比较重视微信视频号运营的《中国中药杂志》在开通微信视频号之后,发布视频频率较为稳定,收获了一定的转发量和点赞量。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科技期刊需要主动布局微信视频号,加快构建科技期刊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运营微信视频号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科技期刊可设置专门岗位或成立相关专职、兼职团队来负责微信视频号和其他新媒体平台运营,了解用户需求,根据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创作合适的内容。例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成立了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15],负责管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旗下的所有新媒体运营工作。

(二)构建新媒体矩阵,实现不同平台账号的联动协同发展

调查发现,许多创建了微信视频号的科技期刊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且微信公众号的发布频率比视频号更高,并且在其他新媒体平台也开通了账号,实现不同媒体平台账号的协同发展。

第一,在微信生态中实现微信视频号与微信公众号的协同发展。微信视频号和微信其他功能的关联性较强,用户可以迅速将感兴趣的视频分享到朋友圈;其和微信公众号相互关联,能够直接将视频内容穿插进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之中,这也有利于让更多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粉丝知晓该期刊的视频号,也能够使内容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

第二,和其他新媒体平台一同形成新媒体矩阵,打通各个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壁垒,形成传播闭环。不少科技期刊在其他平台如微博、今日头条等都有自己的账号,如《航空知识》不仅在微信上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和视频号,而且在其他平台也颇有建树,其微博账号拥有43万粉丝,今日头条账号拥有31.9万粉丝。科技期刊可以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生产不同的内容,如《航空知识》在微博和今日头条上的内容更新更频繁,主要是通过小视频传播新近的航空方面的新闻;其公众号每天更新4—5篇文章,视频号每天更新1—2个视频。根据平台特点,《航空知识》所发布的内容也会有些许区别,但传播效果显著,在各个平台上都收获了大量粉丝。

(三)丰富视频内容,激发用户观看兴趣

从调研结果来看,部分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内容较为单一,仅为线上讲座回放、会议报告的PPT演示或者是学者的线上成果汇报。一方面,这些内容需要更加细化,而视频号中的视频一般是短视频,在短时间内这些内容没有办法全面展现。另一方面,这种系统化的知识和短视频不匹配,不适合在短视频中展现。科技期刊在创作视频号内容时可以多关注用户需求,形成用户思维,丰富内容主题和形式,发布用户更感兴趣的内容,优化传播效果。

一方面,丰富内容主题,吸引用户观看。第一,科技期刊可以关注热点话题,从社会热点入手丰富内容主题。热点话题往往会有更多人关注,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所发布的内容带上与近期热点有关的字词,会更容易让用户发现并点击阅读[16]。科技期刊可以重点关注最近发生的新闻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找出科技期刊所属学科和这些热点的共同点,创作出既有内涵又与热点相关的视频内容。例如,“中国中药杂志”经常关注人們讨论的热点,并且将热点与中药知识相结合,如《主编张伯礼院士:应对奥密克戎,中医药治疗效果好!》这一视频联系了人们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的热点,获得了超过1000个用户的点赞。第二,科技期刊在举办活动时通过微信视频号进行投票,有利于科技期刊将原本的受众转移到视频号上来,让纸质期刊的受众也关注到科技期刊的微信视频号。例如,“稀有金属RareMetals”微信视频号发布了“Rare Metals 2020年度最美封面”活动,吸引了许多人在评论区进行投票,共581位用户点赞。

另一方面,在介绍论文或科学知识时,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活泼的动画进行阐释。例如,“园艺研究”在对园艺知识的相关文章进行讲解时就运用了动画,如在《葫芦科植物基因组最新研究进展》视频中用《葫芦七兄弟》的主题曲作为开头,使严肃的科学研究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用户的观看兴趣。

(四)强化科普意识,扩大期刊受众范围

科学研究以促进生产、改善百姓生活为重要目标,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社会发展,并且现今我国物质生活的提升使人们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取,同时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也需要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17]。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期刊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这一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科技期刊进行科普有利于打造具有期刊特色的科普平台,能借助短视频扩大科技期刊的受众范围,提高期刊的曝光度[18]。

科技期刊科普的内容可以与重大事件相结合,吸引用户观看。例如,在神舟十三号返程时,“航空知识”发布了《详解神舟十三号返程全过程》的科普视频,既结合了社会热点,又科普了航空知识,收获了470位用户点赞,并且引发了用户的激烈讨论。科技期刊科普的内容还可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科学研究本身就是要改善百姓生活,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是公众需要掌握的。例如,食物中有许多化工方面的知识,“化工学报”就发布视频介绍了食物中的色香味从何而来,给公众展示了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同时,其用活泼的动画人物形象做讲解也拉近了科技期刊和用户的距离,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19]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在该背景下,科技期刊需要运用多种举措来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科技期刊还应在开展学术交流的同时进行科普工作,提升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科研强国做出贡献。微信视频号是近年来新兴的新媒体平台,文章基于对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调研,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平台的运营现状和传播效果,提出了科技期刊视频号传播效果的优化策略,以促使我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效果提升及社会影响力扩大。此外,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如样本量相对较少,可能存在遗漏。但是,本研究重在对微信视频号样本的内容及传播效果进行分析,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科技期刊开通微信视频号的规模是变化的,未来研究也将随着期刊新媒体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2022-06-20].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2]网信办网站. 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2-06-20].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

[3]视灯研究院. 2021年视频号发展白皮书[EB/OL].(2022-03-03)[2022-06-20].http://www.199it.com/archives/1390433.html.

[4]贾磊.学术期刊与视频号融合模式探讨[J].天津科技,2021(09):16-18,22.

[5]武晓耕.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21(12):48-49.

[6]刘洋,李娜,邓履翔,等.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7):877-885.

[7]王妍.医学期刊应用微信视频号的实践探索[J].新媒体研究,2022(15):34-37.

[8]谭春林.公众号、视频号与微信群协同推动学术期刊的“主动传播”[J].编辑学报,2021(05):549-552.

[9]欧梨成,张帆,陈培颖.传播学视域下科技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策略探析:以抖音、哔哩哔哩和微信视频号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 (01):58-66.

[10]翁彥琴,胡俊平,肖玥,等.科技期刊视域下的创新成果公众传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3):328-337.

[11]刘若瑾,吴祝华,柳静怡,等.科技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2(14):1-6.

[12]郭小敏,徐学友.科技学术期刊的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J].编辑学报,2022(04):443-448.

[1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下达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的通知[EB/OL].(2019-11-25)[2022-06-20].https://www.cast.org.cn/art/2019/11/25/art_458_105664.html.

[14]宋振世.商业运营微信阅读推广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启示[J].现代情报,2017(03):102-108.

[15]刘晓宇.科普杂志媒介融合反思: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09):66-69.

[16]宋启凡.学术期刊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与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3):365-371.

[17]王熹.学术期刊运营短视频新媒体助推科普供给侧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06):139-141.

[18]曹会聪,居跃琳.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科技期刊融媒体发展研究:以科技期刊短视频发展为例[J].出版广角,2021(16):46-49.

[19]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2019-08-16) [2022-06-20].https://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期刊楚天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鄂科协办〔2021〕81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项目(项目编号:YJH202239);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1GB005)。

[作者简介]万可卓(2000—),女,湖北孝感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占莉娟(1984—),女,湖北黄石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社会学院数字出版方向教师,特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