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芳 张子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逐渐兴盛。当下,开放获取期刊在传播范围、论文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文章对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进行概述,并分析其构成要素,整理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涉及期刊影响力维度、媒介传播力维度和受众感受力维度,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出版质量、优化论文评议机制、增强期刊受众黏性和优化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效能的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推动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
开放获取;知识传播;系统要素;传播效能
一、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的概述
文章根据历史学者对开放获取期刊的表述,宏观上界定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期刊指用户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接近学术资源,打破传统学术期刊的限制和门槛,排除经济、地域等因素,按照个体需求进行阅读和分享学术期刊。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开放获取期刊通过论文形态和符号传播知识,即在传播环境中论文以知识形态方式向读者传播。但不同于之前学者所表述的微观层面的信息搜集整理和传播,文章所研究的开放获取期刊更关注宏观的期刊以及在期刊上论文的投放、传播和效果层面的意义。
因此,文章讨论的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不仅具有知识传播系统的共性,也具有开放获取期刊的差异性,区别于传统期刊。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还摆脱了传统期刊与读者的单向线性交往模式,具有发散性和互动性,增加了评论、分享等功能,使其构造更加复杂。
二、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
知识传播系统是由多种发散性要素构成的平衡动态系统,作为其中之一的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也由多种复杂的要素构成,其中涉及行动者、知识、渠道。
(一)行动者
在文章所定义的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中,行动者主要包括五个节点,每一个节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搭建的影响网络。第一个节点是作者,作者是开放获取期刊所刊载论文的创作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决定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决定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信息水平的高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的作者并不是固定的,阅览开放获取期刊的读者也有可能会转变为作者。第二个节点是出版者,出版者需要接收和审核作者的论文,确定其论文的质量并发布,然后将作者的论文集成数据库或投放到开放平台。第三个节点是集成者,集成者可将发表的开放获取期刊的论文整合起来,并形成相关数据资源库,以供讀者进行检索和利用。当前,开放获取期刊的集成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者兼任集成者,如BMC、Hindawi;另一类是不具备出版功能的集成者,如部分图书馆就扮演着这一角色。第四个节点是搜索引擎等工具或平台的提供者,目前读者主要通过通用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和开放获取专用搜索引擎来检索和发现开放获取期刊。第五个节点是读者,作为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读者对开放获取期刊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期刊的传播效能。
(二)知识
关于知识的分类,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表述。根据巴达拉科(Badaracco)的表述,知识可分为动态知识和嵌入知识,动态知识指编码比较灵活,可以在群体内部或跨群体传播的知识,嵌入式知识指编码更加受限,解读方式固定,难以流动的知识。而坡兰尼则从知识的显著程度上对知识进行定义。他认为,有些知识可以通过编码进行清晰表达,并以文字、话语、书本等形式传播,可统称为显性知识;有些知识编码比较困难,更多地依赖于文化本身或者传播语境,难以用明确的文字进行形式化的准确表达。由此,根据以上的知识定义,文章所研究的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的知识是易流动的动态性知识,且容易编码,可以以明确的方式进行固定化、形式化的表达,凸显学理性价值,进而便于读者进行系统性学习。
(三)渠道
读者要想接触到期刊知识,就必须通过期刊的传播渠道。当期刊的传播渠道通畅时,读者就可以顺利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当期刊的传播渠道存在障碍时,期刊与读者之间的知识传递就会受到影响。与传统学术期刊一样,开放获取期刊的传播渠道包括期刊本身、数据继承库和搜索工具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期刊本身,也是开放获取期刊最为直接的传播渠道,即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者与作者直接对接,出版者将作者的论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期刊,并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发布。第二个层级是数据库,按照业界分类,当下的数据库平台可详细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外文开源数据库,典型代表是Socolar等一站式服务平台;第二种是出版者平台,典型代表是施普林格,其SpringerOpen平台为施普林格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进行对外传播提供服务;第三种平台比较复杂,既整合资源,又建立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搜索服务,典型代表是瑞典开放存取期刊目录。第三个层级是搜索引擎,不仅包括常用的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等搜索引擎,还包括开放获取期刊专用的搜索引擎,如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开发的OAIster,其可以实现对开放访问、数字化和主要来源资料的集成化检索。
三、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期刊影响力维度
期刊影响力指标的考察主要是从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在论文数量方面,考量的核心指标包括期刊的发文数量、论文的篇幅、论文所涉及的其他资源等。一直以来,期刊的发文数量是计量期刊水准的最基础参照,也是判定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期刊的发文数量越高,对期刊学科助益就越大,该学科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就越大。第二个核心指标是论文的篇幅,论文的影响因子与论文的篇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篇幅较长的论文相对来讲其影响因子就越大。在论文质量方面,论文的被关注量与该论文的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论文被读者广泛地下载、收藏、转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证明该论文的质量较高。综上所述,评价期刊的影响力大小需要综合考量期刊的发文数量、论文的篇幅以及论文的转发量、论文的收藏量、论文的下载量等指标。
(二)媒介传播力维度
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要想将学术成果尽可能准确快速地传递给目标读者,达成传播效果,就需要畅通整个传播过程,从传播广度、传播方式、传播定向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就传播广度而言,开放获取期刊论文的知识传播广度与论文的被收录量、被检索量、被引用量呈正相关关系,收录论文的开放获取期刊平台影响越大,论文的知识传播广度也就越广。在传播方式上,开放获取期刊要想有效提升自身的媒介传播力,就需要通过多方联动的传播渠道,展开网络式传播,除了利用传统的电子邮件、平台订阅等手段,还需要适应“两微一端”的传播发展新趋势,进而提升开放获取期刊的知识传播效果。在考量传播定向维度时,开放获取期刊需要结合当下的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推荐技术,通过收集读者信息形成数据库,并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进行画像描绘,将学术价值观纳入算法编码程序,实现算法编码程序的价值合理性,进而向读者精准推送相关知识,实现知识传播。
(三)受众感受力维度
受众的感受力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受众的自我感受,即受众对开放获取期刊能否满足自我使用需求的感受,如下载、转发、分享等需求,以及受众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学术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可接近性,受众的需求满足程度越乐观,其对开放获取期刊的使用意愿就越强烈。受众对自我使用需求能否被满足的判断标准来源于自身的经验积累、所处群体的示范效应以及大众的评价。由此,开放获取期刊应考虑论文的易接近性、使用群体对论文的评价、社会大众对开放获取期刊的固有印象等因素。二是受众的实践感受,受众会根据既往经验和自身偏好来判断开放获取期刊是否能满足自身使用需求,并做出使用行为。这就意味着受众对开放获取期刊使用行为的动机在于自身的特征,如自身的学科背景、受教育的水平以及年龄、兴趣方向等。综上所述,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需要从期刊的易用性和满足受众的特性进行考量,提高受众对开放获取期刊的使用率,从而提升知识传播效能。
四、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效能提升的策略
根据以上维度的论述,文章从出版质量、论文评议机制、受众黏性和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论述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效能提升的策略。
(一)优化流程:提升出版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5年,开放获取期刊的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同时也暴露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的论文质量有待提升的现状。究其原因,出版界着力促成开放获取期刊的快速成长,革新传统期刊出版流程,吸引作者投稿。这虽能提高期刊知名度,但也容易造成收录的论文质量良莠不齐。也就是说,简化流程既能提高出版效率,也存在审稿把关、编辑修改等流程出现问题的风险。因此,一方面,开放获取期刊优化出版流程应在传统出版流程和当前的出版流程之间寻求平衡点,严格把关稿件的源头;另一方面,开放获取期刊优化出版流程要重视编辑的作用,不可过度追求时效而忽视编辑的审核、把关和加工工作。
(二)着眼受众:优化论文评议机制
根据受众的使用意愿来分析,论文能否吸引受众,在于受众以往的经验、可接近群体的示范效应、社会大众对期刊的评价。因此,期刊提升自身的质量、赢得良好的口碑,是吸引受众关注的第一要义。第一,开放获取期刊提升出版质量要考量采取的论文评议制度是否合理。当前,大多数期刊采用的是较为科学的同行評议机制,但其也存在审核不够严格导致出版质量堪忧的情况。因此,开放获取期刊应优化论文评议机制,开放论文评议渠道,在邀请专家评分的同时,采取交叉点评,尽可能做到评分结果客观、科学,进而严把质量关,提升期刊的内容质量。
第二,开放获取期刊吸引受众的另一个层面在于提升受众的感受力。一方面,开放获取期刊可以增强自身的易接近性,满足受众对期刊使用的期望,从拓宽知识传播渠道入手,促使受众产生接触意愿,并遵循最小费力原则,满足其接触需求;另一方面,开放获取期刊要提升期刊的外部评价,明确期刊的特性,进而满足特定的受众群体需求。当特定的群体成为固定读者后,开放获取期刊也可凭借读者对期刊的良好口碑收获主动评价,从而提高期刊的认可度。
(三)分析行为:数据赋能,增强期刊受众黏性
受众是期刊知识传播的对象,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提高受众的使用满意度成为开放获取期刊的重点研究问题。开放获取期刊可通过收集受众的浏览记录、偏好习惯等数据,对受众的行为习惯做出预测,从而优化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以及呈现效果,为后期的期刊持续发展积累出版数据,以持续提升期刊的价值。
当前,在满足受众阅读需求的同时,满足受众的社交需求也成为期刊增强受众黏性的关键点。在这一导向下,开放获取期刊需要就大数据分析做出受众行为的习惯预测,为受众提供符合其阅读偏好、价值密度高的内容。此外,开放获取期刊还需要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增强受众的阅读交流体验,进而强化受众与期刊之间的联结。
(四)创新传播:优化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范围
从传播要素来讲,在传播内容和传播者确定的情况下,传播渠道的扩大和传播形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知识传播效果。因此,一方面,开放获取期刊要顺应受众阅读偏好,着力创新传播形式,扩大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另一方面,开放获取期刊要把握好开放平台的优势,为提升知识传播效能赋能。
五、结语
文章通过对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要素的深入划分和剖析,发现根据行动者、知识和渠道三个要素可以确立影响其知识传播系统效能的维度,即期刊影响力、媒介传播力和受众感受力三个维度,进而从提升出版质量、优化论文评议机制、增强受众黏性、优化传播方式方面提出对策,以有效提升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效能。
[参考文献]
[1]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EB/OL].[2022-11-23].http://www.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org/read.
[2]倪延年.论知识传播事业的五大构成要素:知识传播与知识经济互动关系研究(之二)[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01):5-9.
[3]张元琨.网络社群知识传播的系统结构及其管理[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4]徐丽芳.数字科学信息交流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应宽.中国科技界对开放存取期刊认知度与认可度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05):753-762.
[6]JOSEPH L.,BADARACCO Jr.The Knowledge Link: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1.
[7]POLANYI,M.The Tacit Dimension[M].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66.
[8]颜志森,邓友娥,邵晓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以来载文量及栏目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1):72-75.
[9]黄明睿.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07):749-757.
[10]王全金,吴泽九,李萍,等.科技论文引文量及篇幅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03):107-111.
[11]刘锦宏,张亚敏,徐丽芳.增强型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J].编辑学报,2016(01):15-17.
[12]徐丽芳,方卿.基于出版流程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控制[J].出版科学,2011(06):78-81.
[作者简介]董玉芳(1997—),女,河北石家庄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张子谦(1999—),男,湖北十堰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