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吉平,朱少娟,金秀莲
(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 广东汕头 515021)
精神分裂症(SP)是精神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呈缓慢或亚急性起病,尤其是急性期SP患者内向性、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思维联想障碍等症状明显[1]。目前,SP属于当前全球所有疾病中致残率达前20名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社会功能造成进行性减退,还给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有研究发现,急性期SP患者存在消极情绪,其困难经历反弹能力低下,即感知、情感、思维、认知及思维能力障碍等临床表现显著,若任其发展可形成严重SP,增加治疗难度[3-4]。目前,急性期SP心理护理是国内外临床护理共同面临的难点问题,因发病年龄段及症状特殊性对其今后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需高度重视。元情绪理论认为,个体对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的感知、表达、监测与调控,并对其产生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反刍分析与调控,可纠正自身不良情绪感受,减轻情感淡漠、认知及行为障碍症状[5-6]。元情绪疗法是基于元情绪理论展开的心理干预疗法,通过情景选择、情景纠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及思维调整等情绪反应模式进行心理疏导,适用于精神疾病的心理干预工作。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52例急性期SP患者实施元情绪疗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04例急性期SP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SP诊疗指南,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者;②处于急性发作期者;③家属同意并接受至少10周以上住院时间者;④年龄≥18岁者;⑤小学以上受教育程度,能正确听说读写者;⑥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神经系统及其他精神疾病者;②稳定期SP者;③合并急慢性严重疾病者;④存在脑器质性疾病者;⑤药物和酒精依赖者;⑥既往医闹者;⑦医护依从性差者;⑧妊娠期女性。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18~36(26.36±3.10)岁;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阳性症状7~24(12.81±2.10)分,阴性症状12~22(17.52±2.01)分;受教育年限9~20(12.10±1.20)年;婚姻状况:未婚16例(30.77%),已婚36例(69.23%);受教育程度:小学、初中10例(19.23%),高中、中专10例(19.23%),大专、本科25例(48.08%),硕士及以上7例(13.46%)。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18~39(27.48±3.58)岁;PANSS评分:阳性症状7~25(13.24±2.32)分,阴性症状13~23(16.01±2.32)分;受教育年限10~21(12.32±1.36)年;婚姻状况:未婚18例(34.62%),已婚34例(65.36%);受教育程度:小学、初中9例(17.31%),高中、中专11例(21.15%),大专、本科26例(50.00%),硕士及以上6例(11.5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口头健康教育:主动介绍急性SP临床表现、病因及防治措施,帮助其减轻对疾病、预后的恐惧、焦虑情绪;②生活指导:嘱患者按时休息,合理饮食、运动,忌吸烟酗酒、暴饮暴食;③用药指导:告知急性期SP患者药物用法、用量、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忌擅自删减或增加药物剂量。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元情绪疗法,根据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5个步骤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情景选择 ①确定情景演示主题:首先由护理部主任召开情景选择会议,参加人员包括急性期SP患者及家属、心理咨询师、主管护师,首先由护理部主任介绍本次会议目的,时间10 min;其次指导急性期SP患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时间20 min;最后由心理咨询师、主管护师、护理部主任共同评价,明确患者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较集中问题,确定演示主题即消除急性期SP患者心理问题。②编写情景演示剧本:选择有一定写作基础的护士,结合情景演示主题编写剧本,场景1:“假设你和小红是舍友,有一天小红晚上12:00才回到宿舍,摸黑在宿舍走路时打翻了你的开水瓶,导致你从睡梦中惊醒,打开灯发现满地狼藉,而你明天还要考高数,此时你会怎么做?A.怒斥小红;B.强压怒火,默默转身睡去,发誓不再来往;C.默不作声拿出手机和其他室友吐槽;D.觉得小红怕开灯吵醒大家才闯祸,询问他有没有受伤,帮他一起整理,安慰其他室友先睡觉。”场景2:“假设你的室友因你的个人生活习惯(自言自语、不爱打扫卫生、早出晚归)无法忍受你,在你晚上12:00未回宿舍情况下反锁门,你会怎么处理?A.认为自己没错,大声敲门,吵醒他们;B.宿舍门口大哭,引起其他同学围观;C.求救班长或辅导员老师;D.给室友发短信,试图获得他们原谅;E.找其他同学帮忙,暂住在其他宿舍,并搬出原有宿舍;F.默默蹲在门口等待白天到来”。剧本完成后由护理部主任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患者自行选择场景。
1.2.2.2 情景修正 A患者选取场景2,首先在脑海中想象这种情景,时间控制在15 min内;其次要求患者诉说自己的答案,如A患者“我选A,宿舍是大家的,我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他们凭什么关门不让我进呢,既然他们这样做了我也不会善罢甘休”,可见A患者情绪较为暴躁,报复心较重,此时指导A患者对该情景进行修正,即“假设你的室友因你的个人习惯很喜欢你,在你晚上12:00未回宿舍下还在等你回来,你会怎么办”,可见A患者内心希望融入宿舍,渴望温暖,但未掌握正确方法。
1.2.2.3 注意分配 采用情景演示剧本场景2进行训练,训练时按照场景中出现的人、事物做出反应,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反应越多越好,其他宿舍声音的模拟训练是要求在声音干扰下进行正确反应。
1.2.2.4 认知改变 ①集体干预:主管护师组织集体干预,首先进行自我介绍,鼓励患者相互认识、交流,其次鼓励患者诉说自己想法及需求,如A患者:“我知道我自己和正常人不一样,我很努力地融入朋友、同学,但我总觉得他们嫌弃我,我宁愿自己玩也不和他们玩”,此时建议主管护士帮助其分析上述消极情绪的来源,如过于敏感、善于猜忌,同时指导其区分文字含义和实际意义,如“我总觉得他们嫌弃我”转变为“我总觉得他们喜欢我”,是想法并非事实,随后指导其大声重复,直至这4个字只剩下声音。②个体干预:由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收集并汇总患者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及电话、性格特点,其次单独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当下心理状态,明确与不良情绪有关的具体表现,如受朋友、家人冷漠,学校或工作遭受排挤,与患者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教会其应对技巧方式,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心理问题,提高社会支持。
1.2.2.5 反应调整 ①建立心情日记:指导患者将每页纸分为左右各一半,左边记录每天所看、所想、所做及可能原因,右边记录上述情况对自己情绪、行为的影响及个人感受,主管护士每天至少1次和患者共同查阅、沟通日记内容,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采取奖励机制,奖励患者养成书写日记习惯。②步行冥想:指导患者留意脚的每个动作即放下、抬起、向前移动等,感受足掌每个部位触及地面感受,注意行走时身体移动及双手摆动情况,培养患者对身体细致觉察。③正念内省:指导患者感觉内在的身体和心灵,进行正念内省,允许任何想法、情绪波动。两组连续干预2个月。
1.3 评价指标 ①消极情绪感受: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采用SDS、SAS评估两组消极情绪感受,SDS量表由20个项目构成,反映抑郁主观感受,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严重;SAS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状态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为0.81。②临床症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采用PANSS评估两组临床症状,包括阳性量表(7个条目)、阴性量表(7个条目),每个条目0~7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改善越明显;量表具有较好信效度,Cronbach′s α为0.82。
2.1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PAN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SP是一组精神症状表现多样性和多变性,个体预后难以预测的精神病性障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思维、情感、认知障碍及社会功能受损现象[7-8]。SP慢性、隐袭起病者居多,有急性发作伴严重行为紊乱者,急性期SP患者通常意识清晰,可合并认知功能损害,但基本智能尚好[9-10]。但乔云栓等[11]调查显示,急性期SP患者强迫、恐怖、躯体化、焦虑、抑郁及人际关系等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表明患者具有多种心理问题,消极情绪较明显。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急性期SP患者缺乏自信,自卑情绪严重,造成抑郁、焦虑、疏离及孤独,对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针对SP患者治疗不再是单纯抗精神病药物疗法,而是将药物与多元化心理社会康复疗法相结合,以达到消极情绪抑制,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12-14]。受心理认知研究的启发,1996年Gottman等提出了元情绪概念,即面对某种情绪时所产生的情绪与感受[15]。元情绪指个体对自我情绪的一种感知与评价,有目的性地分析自我情绪产生原因、过程及结果,再进行自我情绪的调控,以达到改变认知,纠正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目的,已在个体行为、精神病及慢性疾病心理干预方面表现出重要调控作用[16-18]。在整个元情绪疗法中,个体能感知到积极情绪变化,体会这种改变为身心带来的愉悦感,并逐渐产生处理日常事件游刃有余感,上述心理及生理上的正性变化,有助于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调动接受干预积极性,本研究演练配合、健康行为、心理疏导等遵医行为提升结果得以证实。此外,元情绪疗法更易于护理人员解读和理解,可操作性强,能融入心理护理体系,虽此疗法可能无法起到治疗效果,但在抑制消极情绪感受,恢复社会功能,减轻疾病不利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元情绪疗法有助于增强急性期SP患者遵医意识,通过科学规范化心理干预抑制其消极情绪感受,提升心理复原能力,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社会功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