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辉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检察院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对财务安全的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单位的会计风险防范能力,为进一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防范能力,单位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会计风险,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措施,降低会计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加强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信息误差的问题,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推动单位长远发展。另外,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会计工作是保障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从会计核算角度来说,会计活动能够准确并完整地记录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决定着领导者决策的合理性;从会计监督角度来说,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分析各类数据报表,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数据核算过程中的错误,进一步提高单位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编制是加强会计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单位内的各部门、各科室需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重视,通过对年度业务规划的分析,编制出科学的预算,将完整的预算情况转交到单位财务部门。然后,财务部门对科室内提交的预算报表进行整合、分析与审核,审核通过后转交到财政部门。最后,财政部门综合考量和统筹安排各单位的年度预算。通过层层把关,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确保预年度预算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有效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风险。
当前,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推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和相关财务软件,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同时增加了一定的会计核算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防控,能够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环节的规范性,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较为丰富,在开展资源分配工作时,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不高,会出现数据篡改等违法、违规现象。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培养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深入分析会计风险的成因,并选择合理的策略应对会计风险。此外,财务工作者在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时,应该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杜绝和防范违法、违规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防范与控制,能够加强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单位的诚信度和社会认可度,为国有资产的高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会计风险主要包含:预算编制执行风险、财务制度风险、财务数据风险、支出及绩效评价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控制风险等。由于预算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贯穿单位生产与运行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单位行政与业务活动的基础,若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就会产生相应的预算编制执行风险;而资金支出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必备环节,资金审批环节不完善、财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会产生严重的支出及绩效评价风险;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转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模式和管理制度,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会产生相应的会计核算风险。
现如今,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建立没有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和问题,使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体系的完整度不足,再加上监督管理制度的缺乏,导致某些会计工作只限于形式化管理,难以保证管理机制的落实效果,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流程不完善,管理部门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度不足,工作环节不规范,无法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引发一系列会计风险。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是产生会计风险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管理机制包括内控制度、内部监管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的要求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内控体系,但仍缺乏独立的内部监管部门;虽然加强了对预算报表、政府财报的投入,但缺乏报表的审核和风险判断环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内控制度进行,单位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不足,增加了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会计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度不足,管理层与业务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相关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开展相关财务工作,甚至缺乏财务数据审核环节,难以保证单位内部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无法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高质量的会计工作者应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保障资金支出符合相关制度要求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专业性岗位的工作者专业素养较低,没有充分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对会计工作的定义不清晰,且工作态度不积极,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管理工作出现纰漏或失误,为单位带来严重的会计风险。
人才是决定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单位内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不足,甚至部分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并非对口专业人员,没有掌握基础的会计管理知识,无法熟练开展会计相关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结合单位人员状况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培训措施,招聘工作的科学性不足,并且与其他优秀单位之间缺乏联系,很难系统地提升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无法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
在我国,财务监督一般分为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两部分。其中,外部监督包括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对单位内财务状况的审计、纪检部门的审查等,此类监督属于事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往往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现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缺乏内部监督工作环节,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运行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形式化工作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环节不规范,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机制中内、外部监督的作用,无法全面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且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单位内部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资源分配不合理和资金浪费的问题频发。目前,虽然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结合国家政策优化了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但没有与单位自身的运行状况紧密结合,会计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与针对性不足,不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产生了部分会计风险。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健全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能够增强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使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高效完成提供保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优化会计工作环节,加大对各项工作的监管力度,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汇总与分析,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单位的会计风险防范能力。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完善风险应对措施,上下级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及时沟通与交流风险防控方式,减少会计风险对单位的影响。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资金审核和报表分析工作,分析及时发现会计核算与监督过程中的缺陷,并制定有效的优化措施。在风险防范过程中完善事前预测与事中管控环节,加强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相关内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项制度的协同作用,进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会计风险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单位内部整体的会计风险防控水平。如果增强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就能够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为会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若想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防范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国家政策的关注,积极学习并分析新型财务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新型管理理念和会计管理制度,保障相关制度的实施效果。其次,管理者还需要及时关注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组织单位内全体员工进行学习,培养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减少违规行为的产生。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部门直接决定着其他业务部门的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和会计工作环节的认知,帮助财务人员树立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责任制度,明确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职责,培养责任意识,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降低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财务部门工作包含的范围较广,会计核算复杂,导致会计工作的难度较大,同时会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因此,若想保证单位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培训,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招聘工作时,需要加强对应聘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考察,为单位引入专业能力强的会计专业工作者,建设高质量的会计部门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帮助从业者充分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培训会和教育讲座,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同时提高新会计制度的落实效果,提升会计部门的工作质量。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优秀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加强经济往来,积极学习其他单位的财务管理优势,为财务人员提供丰富的外出学习机会,解除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限制,提高单位内会计风险防范水平,为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管理人员应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同时加强对财务部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利用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数据开展审计工作,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在开展外部监督工作时,需要加强各部门监督联系与交流,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财政部门存在的会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防控水平。
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时,必须提高对资金使用风险的重视。为降低会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优化资金审批环节和会计工作流程,加强对资金支出的重视,按照各部门所编制的年度预算合理规划资金支出状况。与此同时,财务工作者需要加强预算管理意识,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罚制度,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相关工作流程,杜绝资金使用效益过低现象的产生。
综上所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仍存在部分缺陷和问题,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会计风险防范机制,增强管理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