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2023-02-22 08:34李妍张瑞峰
高教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意愿师生教学方式

李妍,张瑞峰

(河北经贸大学 金融学院,石家庄 050000)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教育教学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高校按照“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普遍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20 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课程创新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1]。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课程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推进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授课类型,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突破[2]。2019 年以来,美国在线学习质量保证机构Quality Matters 发布的近3 版在线教育全景报告表明,混合式学习模式日益成为美国高校在线课程的主流形式,已经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3]。截至2020 年11 月30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涉及868门,这些课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后疫情时代大规模教学作出重大贡献。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也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一方面强化创新思维,把疫情防控期间教学方式的“被迫创新”转变成积极主动改革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智慧树、雨课程和超星等多元教学平台,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方式的优势,依托线上线下平台资源,努力获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给教学课程带来的“红利”。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资源平台之间的交互,是要求学生高度参与的学习活动,并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4]。然而如果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不高,教学预期效果可能不理想,那么采取师生互评、课堂案例讨论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感,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愿[5]。赵呈领等[6]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的因素涉及保留感知控制、感知个性化、感知互助性和感知学习反馈。然而,关于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面授与新时代互联网资源的特点,学习环境比较丰富,可以下载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参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尽管这种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吸引了很多学习者,但是仍然存在出勤率无法把控、缺乏先前知识、难以理解课程内容等问题。可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战“疫”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研究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行为意愿有着独特的研究意义,有助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持续探索高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

一、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生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行为意愿是影响个人决定实施或是否采取未来某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这里涉及的行为意愿主要指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大学生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进行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并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其行为倾向。

(一)外部因素

1.课堂环境

教师是师生互动的物理空间,学生主动参与的行为意愿容易受到课堂环境的制约,因为课堂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关系构成的。在传统课堂的讲授环境中,学生直接面对老师,上课时学生更多聚焦于教师的讲授,表情与语言的互动是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方式,学生思维更多是由教师引导,是以教师为主动,而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不利于建构性的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要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课堂环境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如可移动的桌椅及交互设备等,从而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是触摸屏设备与老师的交互,增加了小组成员的讨论互动,另外,课堂自由开放的积极学习氛围同样会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

2.混合式教学类型

从课堂过程来看,学生行为意愿从“被动”走向“主动”,与师生的之间的熟悉程度密切相关。在课程初始发展阶段,师生和学生之间并不熟悉,他们之间也很难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学生也在处于适应阶段,学生本着“凑合”的心态进行学习。但随着课程逐渐深入,师生互动趋于稳定,学生潜移默化达成共识,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讨论群体和学习小组,学生开始主动进行提问和互动,这样一来学生行为意愿增强。事实上,授课过程中不同阶段,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意愿,比如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和教师总结这四个阶段,学生对于讨论的问题或者提出问题会表现出更强的行为意愿。另一方面,线上互动阶段相比线下讲授阶段,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自主学习意愿,学生能有自由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引导

朱伟强等[7]指出教师教学策略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意愿,进而影响师生互动。教师对于影响学生行为意愿方面主要两种策略类型,一是消极引导,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二是积极主动引导,通过制定规则来约束与监督学生行为。前者类型的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题与小组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授课内容,对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还是存在“搭便车”情况,教师并未采取强制措施,希望能通过强化学生对于学习动机的认识,来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而并非是被动学习,其认为学生不是靠教师强制参与或推动,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后者类型的教师认为学生自律性不够,不能放任学生自由讨论或思考,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能偏离课程学习内容,这种积极作为的策略主要以“教师点评和教授”为主,小组进行线下展示。这两种策略都有自己的优点与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行为意愿,关键是在于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和学生采取合适的策略。

(二)内部因素

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会呈现不同的行为意愿。对专业课程学习比较敷衍的“咸鱼”学生,混合式教学给他们提供了闲散和轻松的空间,他们真正动机并非是参与课程互动和增长知识,而仅仅为了获取课程的学分。另一种“活鱼”学生是真正用心完成学习的,能够解答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实质性讨论,但是他们有时也会不积极参与谈论。对于“活鱼”学生来说,凭借混合教学方式的资源平台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合作互动性,通过师生互动形式可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他们对学习的投入更多。可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驱动力,更是对学生行为意愿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学生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代表学生个人对完成特定学习任务而渴望实现的期望目标,直接影响学生对任务的投入和专注程度[8]。在教育领域中,成就目标会影响学生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等。对于设定较高成就目标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多样化方式进行知识拓展,意味着学生能保持较高的研究兴趣,具有稳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并积极主动获取更多专业课知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得到课程的学分,对知识获得性要求不高,他们会按时完成签到,但是对于线上授课环节,他们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不认真听课,即使在参与讨论过程中,他们也只是为了获取这一环节的分数,并不是真正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仔细思考。

2.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学习环境中面对外界环境影响而做出反应并获取资源信息的一种方式[9]。曾经有学者在研究大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时采用了社交媒体接受模型,并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学习风格因素[10]。Seyal 等[11]通过研究发现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学习风格因素对学习的行为意愿存在显著影响。一些高校开始尝试研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提供不同教学设计、信息资源和学习体验。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视觉、听觉和动觉三种类型[12],其中,具有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偏好利用视觉信息获取学习知识;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偏好通过音频等设备获取信息;动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加乐于通过课堂案例展示和讨论等体验活动来开展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专业课程学习在采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对视觉偏好、听觉偏好和动觉偏好的学生而言,媒介手段对其的行为意愿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3.移动自我效能感

移动自我效能感是学习个体对使用移动设备完成特定任务的效率或能力的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学生运用这些技能的方法和方式,与个人技能无关。学生的移动自我效能感对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呈现不同自信程度,对完成任务效率作出不同的评估,这对混合教学环境中学习的行为意愿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有些学生移动自我效能感较高,擅长运用多种教学软件从事学习,对于线上教学环节的兴趣比较浓厚,对于混合教学模式中数字资源阅读、学习平台使用等方面的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课堂学习模式,自我效能感偏低,对于线上自学和讨论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对混合式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4.努力期望

努力期望是学习个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对于使用软件操作、适应教学新模式等新教学方式而付出的意愿程度[13]。目前学生对于电脑、手机等技术操作熟练,容易掌握一些新教学平台使用方法,根本不需要花费精力再去学习。然而,在使用新教学资源平台时,学生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在邀请学生进入平台建立课程组时,有些学生在填报个人信息时存在不完整、不准确和不真实等问题,从而导致审核无法通过,影响学生进入平台听课。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挫败心理,认为线上教学模式不如传统面授模式。另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签到、讨论和作业布置等更加便捷,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需要学生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课程要求。但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也难以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签到但不认真听课等问题。

二、疫情常态化下混合教育环境的教育启示

(一)基于学情分析采取因材施教

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因素,提高学生参与混合式教育环境中学习的行为意愿。学生的努力期望和成就目标对混合式学习的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那么就要求学生要有具体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和明确学习任务驱动。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事先进行系统地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基于学习分析精准施教。特别是线上学习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需要老师对学生提供知识引领、情感沟通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具体来说,教师根据教育大数据利用数学软件分析学习者特征、学习动机、人际关系、学习风格和努力目标等特点,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数据诊断分析,从而对不同班级学生采取不同授课方式,通过因材施教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在线课程的感知实用性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方式中的学习主动意愿。

(二)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内在驱动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身的内在动机与能力素养等方面会影响学习的行为意向,需要通过自身管理学习能力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14]。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在线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技术条件支持,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总结与反思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从而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线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便捷度,同时要注意技术使用不宜太繁琐,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努力程度降低,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移动自我效能感。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任务发放,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资料准备工作和课程规划;运用教学平台数据统计观察学生对于学习资源的完成情况,为学生调整学习路径进行指导;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估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讨论、情景展示等活动中来,而不单纯依赖期末考核获取成绩。

(三)创新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教师在线上线下有机整合教学方式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学生学习行为意愿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任务完成情况与作品展示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行为意愿和效果的评估。创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提供改革方向是要遵循“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的新理念,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一是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虽然不是单纯依靠考试成绩,但仍然缺乏对参与过程中的效果评价。二是过程性评价虽然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考核结合,但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出勤、作业和案例讨论等环节考评过程相对繁琐。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线下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线上习题、讨论等多项环节,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加权考核。三是混合式教学可以将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结合在一起,强调过程中发展变化和参与积极性,通过对比前后多次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能比较,注重增值性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专业课教学提供了结果性评价、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展现了考核主体多元化和考核形式多样化,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考核内容多元化和考核效率。

(四)构建课程师生互动的生态环境

在常态化疫情背景下,高校应该持续有效地推进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师资队伍和教学平台配套支持等机制。其次,培养良好的混合式教学环境,构建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和技术支持的高效课堂。再次,强调上课的纪律,严格要求签到制度,增强教学仪式感,落实过程考核和增值评价的实施。最后,师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增强网络空间的交流,通过弹幕互动、在线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线上平台的直播教学、签到、互动和考核等方面的技术使用,充分调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三、混合式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经过疫情期间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教师和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高校应该借此机会对教学模式进行持续的创新,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中线上线下结合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强化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慕课等优质资源的应用。对于教师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快线上教学平台资源的建设与维护,重视教学讨论、情景展示等活动的设计,不断地进行教学成效的反思。对于学生而言,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掌握学习平台的作业和专业知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要从努力威望、自我效能和绩效期望等方面提高自身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猜你喜欢
意愿师生教学方式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