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丽,梁 标,张加薇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散打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运动是两人遵循一定的规则,以武术技击技术为运动素材,进行徒手格斗的一项对抗性运动,注重拳法、腿法、拳腿组合技术以及攻防技术的灵活运用,相较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具有独特的运动特征。现有关于散打运动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散打体育课程的开设现状、困境及解决思路方面,[1][2]针对散打运动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刘东等人(2021)[3]指出散打运动有助于大学生抒发情绪、锻炼个人意志品质、锻炼心理素质。陈明伟、梁裕朝(2018)[4]通过访谈法将散打运动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益处概括为提高自信心、增加专注力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这些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分析。刘志兰、张正红(2017)[5]以及张华(2020)[6]均通过实验发现散打运动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作用。王巍(2014)[7]的研究指出通过散打训练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但李蓉(2021)[8]的研究发现相较常规体育运动,散打运动对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改变没有显著差异。两个研究结果上的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前者的对照组是没有任何干预的,未能查明散打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在提升心理韧性的作用差异;后者的研究中实验组(45人)和对照组(91人)的人数相差甚远,对实验结果可能有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初步探讨了散打运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较为一致的结果是散打运动对减少学生心理困扰、促进心理健康有帮助,尚存差异的是其对于心理韧性的影响。由于现有研究揭示心理韧性是可改变的,心理韧性被建议作为心理健康状况指标[9],当前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不断完善,设计干预实验,以高职大一学生为对象,探究散打运动能否有效提升高职大一学生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预测因素。[10]处于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突出,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发生率甚至高达24.6%[11]。过往研究关于手机成瘾的定义存在分歧,如刘勤学等人(2017)将其界定为过度使用手机且对该种使用行为无法控制,从而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新型行为成瘾[12]。熊婕等人(2012)则采用“手机成瘾倾向”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由于不当使用手机而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1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常需使用手机进行社交、线上学习、情感宣泄等,如将其行为鉴定为手机成瘾可能并不恰当。因此当前研究聚焦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探究散打运动对手机成瘾倾向的直接影响及心理韧性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
在广东省某高职院校以自愿选课的方式在学校选课系统招募大一学生参与研究,共有121名学生选择散打运动,组成散打运动干预组,含男生67名,女生54名,平均年龄18.93±1.90岁,同时随机选取同一学校选择了其他常规体育运动课程(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的121名大学生形成对照组,有5名学生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剩余116名学生,男生57名,女生59名,平均年龄19.22±0.86岁。
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由胡月琴等编制[14],共27个项目,包括目标关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家庭支持5个维度,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5分。计算各维度的得分,全部题目相加得到心理韧性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被试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当前研究中该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9,五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依次为0.80,0.79,0.77,0.76,0.70。
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
由熊婕等人编制[13],共16个题目,包含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四个维度,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5分。全部题目均为正向计分,分数水平越高,成瘾程度越严重,本研究总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5,四个维度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依次为0.88,0.86,0.85,0.79。
在干预开始前,散打组和对照组均完成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测量,且经过初步分析,两组在心理韧性及手机成瘾倾向得分上无显著差异(t=0.49,p=0.62;t=-0.96,p=0.34)。之后,散打组参与为期10周,每周1次,每次80分钟的散打运动。对照组参与同等时间、频次的除散打以外的其他体育运动。研究结束后1周内,对两组学生进行后测,施测内容与前测相同。
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散打组和对照组心理韧性和手机成瘾倾向的组间差异进行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差异分析,通过Process宏程序检验中介效应,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散打组和对照组的心理韧性总分及五个维度在前测得分无显著差异。(见表1)干预后,散打组和对照组的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和心理韧性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散打组的情绪控制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52,p=0.001。散打组的人际协助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95,p=0.05。散打组的心理韧性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p=0.02。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散打组和对照组的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及四个维度在前测得分无显著差异。(见表1)干预后,散打组和对照组的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和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散打组的戒断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7,p=0.01。散打组的突显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5,p=0.01。散打组的手机成瘾倾向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38,p=0.02。
表1 散打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心理韧性、手机成瘾倾向的组间差异(×±s)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干预前后散打组在情绪控制和心理韧性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后散打组的情绪控制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t=2.84,p=0.005。心理韧性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t=2.38,p=0.019。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维度、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在干预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s>0.05。干预前后对照组的家庭支持得分,手机成瘾倾向得分、突显行为和心境改变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后对照组的家庭支持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t=-2.16,p=0.03。手机成瘾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t=-2.45,p=0.016。突显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t=3.88,p=0.00。心境改变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t=2.84,p=0.005。心理韧性总分及其他维度,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及其他维度在干预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s>0.05。
以组别(对照组=0,散打组=1)为自变量,手机成瘾倾向(后测)为因变量,心理韧性(后测)为中介变量,以心理韧性(前测)、手机成瘾倾向(前测)为控制变量,利用Process宏程序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重复取样5000次,计算偏差校正的Bootstrap95%的置信区间。(见表2)
表2 心理韧性(后测)在组别和手机成瘾倾向(后测)之间的中介效应
从表2可知,在控制手机成瘾倾向(前测)、心理韧性(前测)的影响之后,组别对手机成瘾倾向(后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2,P<0.05),放入中介变量之后,组别对心理韧性(后测)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5,p<0.01),心理韧性(后测)对手机成瘾倾向(后测)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6,p<0.001),组别对手机成瘾倾向(后测)的预测不再显著(β=-0.16,p>0.05)。组别对手机成瘾倾向(后测)的直接效应Bootstrap 95%置信区间(-0.0333,0.3522)包含0,心理韧性(后测)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0.0115,0.1332)上下限不包含0,说明心理韧性(后测)在组别和手机成瘾倾向(后测)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6,中介效应模型见图1。
图1 心理韧性在散打运动干预和手机成瘾倾向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图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0周的散打运动干预,相较对照组(其他常规体育运动),散打组的心理韧性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这一发现与过往相近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例如胡启权通过实验发现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体操等运动项目)可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15]。散打运动注重耐力、毅力、意志力、柔韧、灵敏等素质的培养,这些正是心理韧性的重要成分。当前研究中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维度也有显著的提升,散打运动能够改善情绪控制能力的机制可能是运动本身可以调节与应激反应、情绪相关的神经通路,增强自上而下对自下而上情绪过程的控制整合,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16][17]运动也可优化神经内分泌和生理反应、增强神经可塑性,产生压力缓冲效应等。[18]此外,周浩、周倩羽(2022)的研究指出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即改变对压力事件的认知从而减少负面情绪,保持情绪稳定。[19]散打运动需要两人为一组,互相练习和讨论散打运动的战术,这一过程有助于增加人际互动,减少社交退缩,[3]提升人际协助能力。心理韧性的目标关注、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维度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心理韧性会因体育运动项目不同产生不同的影响[20],即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心理韧性的不同维度作用不同。
研究还发现相较其他体育运动,散打运动干预能够缓解手机成瘾倾向或避免手机成瘾倾向的增高,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有相似之处。如杜守猛的研究发现10周的体育干预可有效减少初中生的手机依赖。[21]心理韧性在组别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说明散打运动干预是通过改变心理韧性进而影响手机成瘾倾向。根据Kumpfer的心理韧性框架模型[22],心理韧性水平高的个体有更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应对挑战或应激事件时善于调动内外在资源,运用更多的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策略来处理所面临的困境,有更高的情绪调控能力,有满意的人际关系,这些都可以帮助个体避免或减少手机成瘾倾向或沉迷于手机等不健康行为。
当前研究结果显示可在学校推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运动,发挥散打运动的育心功能,这就需要结合心理韧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散打运动推广方案,明确散打运动适宜的时间、强度和频率等,使得学生在学习散打运动,受到传统武术文化熏陶、强健体魄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降低手机成瘾倾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仍有一些不足,还需将来继续完善。第一,当前研究中对照组在干预后的手机成瘾倾向及突显行为、心境改变维度得分有所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对照组选取的研究对象是选修了除散打运动以外的其他运动课程,各项运动对于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与大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也有关,且未考虑除了干预时间以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将来研究可对此进行更细致的探究。第二,本次研究没有在后测之后继续追踪,散打运动对提升心理韧性、缓解手机成瘾倾向的长期效果还值得进一步的探究。第三,除了心理韧性、手机成瘾倾向及前人研究选用的心理健康指标,还可以继续探究散打运动对于其他变量的影响,以更全面地了解散打运动对于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