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芳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 641199)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其办学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岗位实习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稳定在92.0%上下,呈稳中有进的向好趋势,其中2017届、2018届连续两届超过本科学生就业率。但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显现出诸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难。学生在投简历、面试、签约等多个应聘环节中没有优势、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就业最大阻碍。其次是就业质量不高。一方面表现为工资水平不高,一方面表现为就业岗位为最底层岗位,两者相互制约。由于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初就业时用人单位多安排于最底层岗位加以锻炼。第三表现为离职率高。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所能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服务岗,其工作内容单一、重复,此时若缺乏激励机制、无调换工作岗位机会等就会造成学生工作热情降低,进而离职。最后还表现为择业不对口。择业不对口也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外在表现。为更好实现旅游类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就必须明确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主张基于市场人才需求反向设计整个教学环节,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达标要求、课堂教学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旨在为市场培养实用型人才。国际劳工组织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劳动者获得和保持职业机会,并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提升以及应对职业变化的能力。[1]白云龙(2020)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能够找到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社会职业岗位,同时在工作中保证自身发展的个人能力。[2]在探究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许多学者从用人单位角度考虑将就业能力与可雇佣性、吸引力相联系,李洁(2006)认为大学生可雇佣性涵盖了获取就业岗位、维持就业岗位、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就业岗位整个动态过程的能力。[3]成果导向视域下学生就业能力指的是应届毕业学生初次成功获得和保持工作机会所需的能力的集合。
相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则更侧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均强调提高学生讲解能力、接待服务能力、才艺运用、英语服务等就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强调服务方案设计、主题宴会设计、餐中服务、鸡尾酒调制与服务、摆台、折花、托盘等实践操作能力;烹饪专业强调学生能够规范操作宴席设计、菜点烹饪。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毕业生在旅游人才市场上更能满足岗位需求,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相对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毕业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素养。学生在掌握相关技能同时还需了解管理、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理论课程更加丰富多彩。高职院校学生也更加“务实”,“眼高手低”的现象相对较少,对未来工作岗位、工作内容、薪酬等都有正确的认识。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都紧密联系企业,有的甚至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也更加契合岗位需要。
用人单位更加清楚所需人才需要具备何种能力,因此本研究拟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被试为旅游行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人员,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位级别、公司规模等基本信息。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7份,人工剔除问卷勾选选项为同一个、重复填写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26份,问卷回收率为91.3%,问卷有效率为92%。
结果显示被试中男性占39.7%、女性占60.3%;年龄分布为21-30岁占22.3%、31-40岁占35.2%、41-50岁占32.7%、51-60岁占9.8%;被试有1-10年工作年限占25.8%、11-20年工作年限占33.9%、21年及以上工作年限占40.3%;被试职位级别为普通员工占37.6%、管理者占62.4%;被试所处公司规模为1-20人占10.4%、21-50人占26.9%、51-100人占38.2%、101人及以上占24.5%。
通过总结现有关于就业能力的文献,再结合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共确定了26个就业能力要素,分别对26个要素设计测项。问卷同时设置开放式问答题,即你选聘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时还看重什么能力?重要程度如何?最终构成就业能力调查量表。调查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计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2分表示比较不重要,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由被试根据实际进行打分,各要素最终得分为各测项平均分,最终形成本次研究数据。
当前学界对信度的检验主要采用克朗巴赫系数法,其公式为:α=(k/(k-1))*(1-(∑Si^2)/ST^2)。其中,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Si^2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ST^2为所有题项总得分的方差。从公式中可以看出,α系数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一般来说,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在0.8和0.7以上为宜。经测,就业能力量表克朗巴赫系数为0.839,表明量表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1.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经测,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834,大于0.8;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079.914,通过了0.001显著性检验,由此说明量表数据适合进一步作因子分析。
2.解释的总方差
解释总方差如表1所示,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量表共26个因子进行主成分提取,提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一共有4个,累计解释方差变异为61.129%。说明所提取的4个主要因子对于原始数据的解释度合格。其中因子1的特征值为9.153,解释方差百分比为21.665%,因子2的特征值为2.895,解释方差百分比为14.589%,因子3的特征值为2.283,解释方差百分比为13.464%,因子4的特征值为1.563,解释方差百分比为11.412%。
表1 总方差解释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318.287.274.248.207.181.147.135.112.098 1.224 1.104 1.054.952.798.697.567.518.429.378 93.504 94.608 95.662 96.614 97.412 98.109 98.676 99.193 99.622 100.000
3.碎石图
碎石图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量表拐点在4处出现,再次说明26个因子提取4个主要因子比较合理。
图1 碎石图
4.旋转成分矩阵分析
旋转成分矩阵分析能够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因子表示为主要因子的线性形式。一般来说,因子载荷大于0.5就归于该主要因子中。由表2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各主要因子与所包含的因子依赖度较高。各因子在其主要因子上的载荷数值较为理想,最低0.524,最高0.875。
经旋转后的因子有利于命名和解释。从表2可以看出自信心、组织认同感、认知能力、职业素养、情商、逆商7个因子归属于主要因子1,根据因子测项描述将其命名为“职业素养”。实践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素养归属于主要因子2,根据因子测项描述将其命名为“专业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包括讲解能力、接待服务能力、才艺运用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线路设计、灵活应变能力、电子信息化能力、分析汇总能力;专业知识素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市场营销、旅游发展动向预测、地理、经济、安全、文化、礼仪、管理、心理。人际交往、管理能力、智商、团队合作、临场应变能力、办公软件、普通话、适应能力、记忆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外语水平12个因子归属于主要因子3,根据因子测项描述将其命名为“一般能力”。心理健康、听说读写能力、计算能力、自律、语言表达5个因子归属于主要因子4,根据因子测项描述将其命名为“基础能力”。
表2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5.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四因子模型X2/df的值为1.938,小于3,适配良好;RMSEA为0.042,小于0.08,适配良好;NFI为0.904,大于0.9,结果适配良好;RFI为0.915,大于0.9,结果适配良好;IFI为0.923,大于0.9,结果适配较好;TLI为0.962,大于0.9,结果适配较好;CFI为0.926,大于0.9,结果适配良好。综合来看,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量表26个因子提取4个主因子最优,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基础能力对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有着较好的代表性。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本文从用人单位角度探究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主要由基础能力、一般能力、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四个方面组成,累积解释方差百分比为61.129%。
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中占比最重,解释方差百分比达21.665%。这也表明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应届生在应聘时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职业素养包含以下7个方面:自信心、认知能力、吃苦耐劳、职业素养、组织认同感、情商、逆商。自信心是一个人在内心肯定自己的状态。当遇到难题时,自信心强的人会认为只要自己付出努力、端正态度就一定能够克服难题。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到老师、家长、朋友等多方面的影响。认知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也会考察学生的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较强的人会更愿意在用人企业沉淀下来,获得良好职业生涯发展。
专业能力在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中占比次之,解释方差百分比为14.589。专业能力包含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两个方面。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讲解能力、接待服务能力、才艺运用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线路设计、灵活应变能力、电子信息化能力、分析汇总能力。随着互联网络高速发展、通讯设备不断普及,旅游行业也亟需擅长网络运用的人才。因此用人单位在选聘时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讲解能力、接待服务能力、才艺运用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线路设计,还要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数据分析汇总能力。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由于旅游行业服务性强,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用人单位也会看重学生是否掌握法律法规、政策、市场营销、地理、经济、安全、文化、礼仪、管理、心理等知识。
一般能力、基础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重要组成部分,解释方差百分比分别为13.464%、11.412%。一般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管理能力、智商、团队合作、临场应变能力、办公软件、普通话、适应能力、记忆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外语水平。一般能力中团队合作、适应能力、人际交往、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与同事和谐相处。当前运用电子设备进行办公已是必然,因此办公软件的灵活使用也成为重要考量项之一。基础能力包括心理健康、听说读写能力、计算能力、自律、语言表达。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此外心理问题也日渐受关注,心理健康的人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一般来说,自律的人更具责任感、事业心更强,也更能够在纷繁的社会中抵制诱惑,因此自律也成为考量项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时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养成学生自律习惯,注重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引导。
此外,问卷结果还反映出用人单位在选聘时除看重以上就业能力外,还会考量学生实习经历和证书情况。旅游行业用人单位在选择高职院校学生时希望一入职就能直接工作,因此有实习经历的学生更受欢迎。证书包含资格证书、获奖证书、水平证书等,是学生个人技能、日常表现、专业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高职院校在旅游类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加实习、考取证书,为自己未来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