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阅读到元宇宙阅读:中国科技期刊未来阅读趋势变革探析

2023-02-21 06:57季丽莉郭晓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宇宙数字

■季丽莉 郭晓丽 刘 丽

1)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255000 2)山东理工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255000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Facebook改名Meta,致力于从社交媒体转型为“元宇宙”公司,游戏公司Roblox第一次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说明书,我国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纷纷布局元宇宙,元宇宙时代已然开启。2022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涉及的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虚拟现实等概念与元宇宙愿景重合,多地政府也都提出元宇宙发展规划。教育行业是最新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阅读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元宇宙技术与阅读的结合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并可能为数字阅读带来颠覆性变革,包括阅读体验、阅读内容、阅读空间、阅读主体及读者付费模式的转变等。政府部门对数字技术发展的设想与规划为我国科技期刊引入元宇宙技术指出了发展方向,也预示着元宇宙技术与科技期刊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我国科技期刊未来阅读模式变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在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的大背景下,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提倡“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出版”,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论文发表、记录、传播、存储、服务、共享模式方面面临开放科学理念下的学术出版传播新挑战。由此,本文基于元宇宙背景下中国科技期刊阅读模式变革的视角,明晰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的内涵与趋势,并提出中国科技期刊在元宇宙阅读变革中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科技期刊的深化改革与高效发展提供建议。

1 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的内涵与定义

元宇宙融合了各种科技生态,如5G、6G、云计算、人工智能、VR(Virtual Reality)、AR(Augmented Reality)、区块链等。科学家们认为,元宇宙是第三代互联网,是互联网进化的终极形态,它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区块链让数据成为资产,智能合约打造可编程的智能经济体系;人工智能构建全球智慧大脑,并创造“数字人”;物联网让物理世界的现实物体向数字空间广泛映射;AR实现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叠加;5G、云计算、边缘计算正在构建更加宏伟的数字新空间等。作为一种链接人类和媒介的新技术,元宇宙的“野心”在于,它将现实世界的不管是独立的还是融合的媒介都吞噬于其中,无所不包,代替现实世界为人类的社会互动和文化沟通创造平行宇宙[1]。元宇宙平台服务新模式有望对金融、教育、会展、商贸、文体等服务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2]。

对于元宇宙时代的阅读,国内外学术界已经作出积极探索。徐升国[3]认为,在元宇宙世界,“全真阅读”使阅读的形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文字阅读进一步被“真实场景阅读”替代。谢华平与李亚妮[4]认为,在元宇宙中,内容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增强,被动的受众通过技术链接、反馈交流和续写等方式,转化成主动的创作者。马雨涵与张聪[5]认为,元宇宙搭建的平行空间能够实时与地球村上的其他个体进行联络交往,阅读不再是独立化、区隔化的活动,多人共时共景体验可以实现。Han[6]研究了元宇宙中的视觉文化,他认为读者在无法理解一篇论文时,可以借助图像进行理解。Hui等[7]认为,在元宇宙的沉浸式VR系统中,读者可以利用VR技术来阅读科技论文。Dademir[8]指出,元宇宙沉浸式环境中的 AR 系统在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的支持下可以准确区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情绪状态,而AR阅读中的情感识别方法具有集成到各种基于元宇宙的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综合来看,当前研究主要探索元宇宙中的普遍性阅读,聚焦于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的研究数量还较少。科技期刊阅读在形式上与普遍性阅读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现有相关成果可以为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元宇宙与科技期刊的创新传播密切融合。结合科技期刊阅读中从宏观空间到微观体验的具体相关要素,分析元宇宙给科技期刊数字阅读带来的新变化,把科技期刊的元宇宙阅读界定为:中国科技期刊经营单位、技术公司等相关主体利用元宇宙技术共建在线科技期刊阅读场景,实现读者与科技期刊的智能连接,从阅读空间、视觉体验、人员分工、付费模式等方面提升知识服务水平,实现阅读空间的虚拟化延伸、视觉体验的三维立体化、人员分工去中心化、付费动机分享化,多方位优化、提升读者体验的新型阅读模式。

2 中国科技期刊从数字阅读到元宇宙阅读的发展趋势

元宇宙阅读是科技期刊阅读模式变革的方向之一,是对数字阅读的全面整合和超越,可更全面地诠释科技期刊阅读模式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与数字阅读相比,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表现出阅读空间虚拟化、视觉体验三维化、人员分工模糊化、付费动机分享化等发展趋势(图1)。

图1 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趋势

2.1 从真实到虚拟的阅读空间

建设科技期刊阅读空间是推进科学研究,提升科研人员体验感、投入感与满足感的重要方式。《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人民提供便捷、多样、舒适的阅读空间,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建设新时代的阅读空间。物理世界的阅读空间分为篝火式和洞穴式2种隐喻形态:篝火式是指在相对开放的空间中,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讨论;洞穴式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一个人深耕细作、埋头思考。科技期刊阅读强调独立思考和静默独处,篝火式的开放空间不适用于科技期刊阅读场景。洞穴式空间如办公室、图书馆、书房等,能够屏蔽外界噪音和信息,是科研人员进行阅读的理想场所。然而当前的阅读空间建设主要为全民阅读服务,大多数阅读空间建立在人员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大众化的空间布局并不适用于科技期刊阅读。元宇宙被称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这种空间突破人类想象极限,创造了自由自在的世界,由人类所思所想直接幻化而成,是人类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三维呈现。元宇宙空间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具有独立性与隔离性,将是未来科技期刊阅读的理想场所。

中国科协发布的《2019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科研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年轻科研人员“过劳死”现象引人关注。在网络信息时代,科研人员生理功能的有限性与科技期刊内容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人类阅读主体从真实肉体转向虚拟数字分身,这可以解放人体、延伸人体功能,实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高度自由的阅读。科技期刊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刊物互联、信息共享,知识资源在其中无处不在,如《21世纪商业评论》基于物联网思维开发了“物联网阅读”:读者可以利用任何触手可及的实物来获取信息,比如可以在一张纸币上看资讯,在期刊封面上看视频等。

科技期刊元宇宙中存在多种行为主体,除了人类的数字分身之外,还有各种数字人、虚拟人、二次元形象等,这必将带来全新的科研人员交往形态。在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中,不同类型的虚拟主体可随时在线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如期刊作者、编辑、图书馆资料员等的数字化身为读者提供多方面阅读服务:作者可以亲自讲解论文内容,编辑可以帮助读者理顺论文思路并提供写作指导,图书馆资料员为读者提供高效率的资料搜集服务等。沈阳教授在讲解元宇宙时就提到了这种场景:读者在清华大学建设的元宇宙校园图书馆查阅物理学相关资料时,可与数字人钱学森展开学术交流。

2.2 从平面到三维的视觉体验

读者需要借助一定介质(如书籍或屏幕)进行数字阅读。虽然越来越多数字期刊中包含了动图和视频,但阅读形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读者仍需通过显示器进行阅读。在元宇宙中,科技期刊可依据阅读需求来建构论文内容,论文阅读可体现出三维特征,如当读者阅读论文的某段文本时,与文本相关的图形、视频和参考文献会自动弹出,并在元宇宙空间中以三维形式排列。

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出版的内容大多涉及复杂的统计学方法、深奥的分析模型及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大众传播与科普成为重要命题。在此过程中,需要把学术性较强的内容转化为可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在科技期刊元宇宙中,可以把一些复杂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演示内容,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增强感染力,消除读者的理解壁垒,提升知识影响力。VR/AR技术已被应用于复杂物理实验的演示,如2019年谷歌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onseil Europé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CERN)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Big Bang AR的App,此App可向用户展示宇宙大爆炸以及太阳系和行星形成的过程。在我国,VR技术已经在儿童科普绘本和图书馆中得到应用,如:2016年北京出版集团推出VR图书《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打造出我国第一家VR 图书馆,读者戴上VR 眼镜就可以让平面读物在虚拟现实空间中“活”起来,甚至可以与书中人物、情境互动。

元宇宙中的三维视觉体验基于VR、AR、MR(Mixed Reality)、XR(Extended Reality) 4种3D技术。读者在虚拟现场完成在场化阅读和现场口头传播,加深对期刊内容的印象并提升对知识、信息的理解力。如2022年2月,我国第一种元宇宙虚拟刊物MOMagazine上线。MOMagazine是由传媒公司栩栩华生与阿里妈妈商家营销中心共创的在线数字杂志,致力于探索元宇宙背景下数字期刊的终极形态。科技期刊可以借鉴MOMagazine的元宇宙阅读方式,把所要表达的内容数字化、情景化、故事化,让读者身临其境感知相关内容。MOMagazine在元宇宙方面的尝试为我国科技期刊创新指出了方向。

未来可能出现包含真正三维内容的新型科技期刊,读者只能在元字宙中观看其内容。通过数值模拟来理解三维物体的结构和行为,是许多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只能借助二维介质来呈现三维结果,选择适当的截面并通过几张图片呈现截面中发生的行为,这使得对这类模拟结果的解释受到限制。在元宇宙中,模拟结果可以直接显示为时间的函数,就像一个真实的三维结构一样。读者将能够选择任意方向来观察物体,以便更容易和更全面地理解这些内容。此外,从内部查看三维物体的结构和活动也将成为可能,这将为科学的发展作出极大贡献。

2.3 从清晰到模糊的人员分工

物理世界是一个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各种中心组织,如政府、学校、银行、编辑部等存在于其中。科技期刊编辑部作为一个中心组织,汇集了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个体按照一定规则被整合起来,在分工和协调中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展工作。期刊的运作大致遵循“内容生产-编辑校对-印刷成册-大众发行-读者阅读”的固定流程,各环节分工明确,人员边界清晰可辨。专业读者有时转化为作者,作者同时也是读者,但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作者、读者、编辑三大主体要素是区分明确的。

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网络空间,物理世界中的中心化组织将不复存在,个体都以元宇宙原住民的身份在其中工作与生活。元宇宙中的一切存在,从物质形态到精神文化都由元宇宙居民共同创造,每一个个体的创造都表现出个人的喜好与特点,比如在Meta公司开发的虚拟世界平台Horizon Worlds中,用户的虚拟化身会进入一个自定义的平台模型,构建自定义的世界和游戏。

在科技期刊元宇宙中,原有的固定工作流程将被打破,由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组织起来的中心化工作模式将被点对点的个体化行为模式取代,作者、编辑、读者三者之间的身份隔阂将被打破。作者和读者实现资料共享,包括前沿成果、最新数据、国内外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等科研人员在开展课题研究时需要的材料。作者在了解读者需求的前提下确定科研选题方向,将个体研究与社会现状、读者需求相结合,力避空谈,做脚踏实地的研究,并在双方的即时互动中共同修整与完善研究内容和成果。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功能将发生变化:科技期刊编辑部将参与元宇宙空间的底层原则建设,原有编辑人员将与技术公司合作,配合技术公司把行业发展理念体现到元宇宙空间的共识之中。内容建设是元宇宙发展的关键环节,科技期刊元宇宙中的资料内容,包括行业发展信息、社会需求信息、发表的论文成果等由各期刊编辑部共同提供。很多期刊编辑都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在科技期刊元宇宙中将发挥更大价值,可与作者一起成为内容提供者,为平台提供稳定的内容来源,或者化身为不同专业领域的数字人,从而提供知识服务。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个体潜能得到开发,个体活力被激发和释放,人们的行为将突破原有身份局限,单一个体转变为更大的网络连接体系中的一个节点。在当前各大网络平台的知识类博主中,除了专家、学者,还有不少科技期刊编辑,这初步显示了人员边界的模糊性,如《博物》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于2021年担任“抖音辟谣季·科普守护官”,由编辑转变为专业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科技期刊元宇宙中,读者、作者、编辑等相关主体都将发挥所长,在创造中体现个体价值,人员边界将进一步模糊。

2.4 从自用到分享的付费模式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还很少[9]。在大多数情况下,读者或科研机构需要为论文付费。在中国,中国知网因其强大的科技期刊集成能力成为科研工作者必需的数字服务商,依靠自身垄断性不断提升数字服务价格。对读者来说,其对论文资料的使用一般是个人化的:读者不会再次转卖资料,同样的资料会被反复购买。

区块链是元宇宙的底层技术之一,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共识系统。网络内容转化为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NFT)后,可以永久保存,也可交易或转让。在科技期刊元宇宙中,中国知网这样的中心化数字服务机构将转变身份,成为与科技期刊单位共建元宇宙的重要技术力量,为读者提供NFT产品服务。科技期刊的论文成果内容被制作成多个NFT,科技期刊可合理定价并进行展示和销售。读者通过在科技期刊元宇宙中分享内容来获取数字货币,再使用数字货币购买NFT,即读者要先分享个人研究成果、论文内容等,才能获得相应价值的数字货币,并参与元宇宙中的付费购买活动,实现“分享-收益-购买-转让”的知识流转,加速知识的循环流通与版权价值变现。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BA)的NFT经营案例可为科技期刊带来启发。2019年,NBA球员协会和技术公司合作推出了一个名为NBA Top Shot的项目。该项目将球员的高光时刻剪辑成精彩片段,在区块链上以NFT的方式发行、出售。每个NFT呈现为一个数字化的“六面体”,每个面都记录了一些信息,不仅包括球星得分的精彩瞬间视频,还包括对应的比赛场次、比赛得分等信息。NFT的交易基于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这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球迷可以在平台上购买这些经过NBA方认证的NFT,也可以向全球球迷转售。这些NFT无法被伪造,也不会因保管不当而折旧甚至损坏。

目前区块链的NFT技术主要应用于艺术领域,但从理论上讲,NFT可以应用于任何数字化媒介产品,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游戏道具、数字艺术品、门票等等[10]。我国科技期刊可积极探索NFT在期刊经营方面的应用,科技期刊NFT将改变现有的读者付费模式,促进知识的流通、增殖与传播。

3 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3.1 技术资源的匮乏性影响科技期刊读者的阅读体验

元宇宙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科技界对元宇宙的想象主要是以下图景:通过各种数字形象点对点交流,建立即时社交网络关系,在所有个体对网络幻境的共享、共建、共治中实现价值的创造和积累。这一愿景的实现面临着技术资源匮乏、内容瓶颈等现实制约因素。元宇宙在诸多底层技术方面还没有取得关键突破,如: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弱人工智能水平,VR、智能眼镜等连接设备过于笨重或价格高昂,社会各界对元宇宙空间治理规则尚未达成共识等。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科技期刊的元宇宙阅读只能实现某些方面的超级体验。要想更好地提高科技期刊的元宇宙阅读体验,科技期刊出版机构要培养本行业的技术人才,让他们加强对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原理的理论学习,从专业生产的角度提供符合读者需求的产品;充分加强与社会技术部门的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利用这些部门的专业优势,突破技术瓶颈。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科技期刊出版的常规流程,开发出一种类似于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的软件,通过搭积木的模式,让编辑亲身上阵,直接开展内容生产。总之,只有高端技术专业人才和期刊从业人员紧密合作、协调并进,才能大幅提高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的读者体验。

3.2 元宇宙的虚拟性对科技期刊读者的理性思考带来一定困扰

人的自我意识和思想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而元宇宙模糊真实和虚幻的边界,会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自由感。日本哲学家东浩纪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中指出,相对于动物性的“需求”,不可被满足的、在主体间性中的“欲望”已经占据青年人的主体意念。消费者被迫在“接受和肯定”的立场上进行消费,由此,个性化需求应运而生,人们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不再执着于对事物本质的追问和思考。

科技期刊不同于普通的大众化读物,读者阅读科技期刊时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和全面审视,科技期刊阅读是一种批判式阅读。当读者沉浸在元宇宙中时,或许会“感到从不完美的物理世界解放出来的同时,摒弃了对生命的意义的形而上学追问,完全陷入虚无主义之中。”[11]读者可能会沉迷其中,不愿再回到现实世界从事辛苦的科研工作,这与技术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应对网络成瘾问题方面,我国已采取网络实名制、分级控制模式、物理干预等措施,这为元宇宙中科技期刊的阅读管理提供了一定参考,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3.3 元宇宙的开放性对我国科研数据的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开放性是未来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元宇宙建设以庞大的内容需求为基础,每个用户都需要参与创作,个体既是创造者又是消费者。同时,为实现元宇宙平台海量内容的更新,需要向第三方开放内容接口,允许第三方自由地添加内容。高度开放、公开和透明将是未来元宇宙空间的基本生态。

我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面向所有个体开放,允许各类科研工作者加入并自由生产内容,大量科研数据将被共享、公开。有些科研项目涉及国家保密内容,若相关数据被用于非科研目的,可能导致某些国家涉密信息意外泄露。有的科研人员保密意识不强,在外界诱惑下可能造成科研数据泄密。元宇宙的开放性意味着难以完全阻止不法分子或科研间谍进入。在科技期刊元宇宙建设中,各相关主体应协同处理好元宇宙空间开放性与科研数据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关管理法则,加强对科研数据的监管。

4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明晰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的内涵与定义,以此为基础从阅读空间、阅读体验、人员分工、付费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了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通过对比论证和现象描述对科技期刊读者的阅读体验与付费模式进行分析,缺乏对读者的实际调查研究,科学性不足;国内尚未达成对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概念的共识,本文对其内涵和定义的界定尚需检验;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元宇宙技术特性的理解。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需要继续阅读相关文献,关注国内外最新行业动态,借助量化分析工具来深化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宇宙数字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宇宙第一群
科技期刊的分类
答数字
这宇宙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