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福明
摘 要: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阅读素材与阅读经验,助推学生语文素养持续提升。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提高课外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从学生成长角度入手,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等方式揣摩课外阅读文本特点,使课内与课外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基于此,文章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价值入手,明确课外阅读教学原则,提出有效的课外阅读策略,力求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教学;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4-0076-03
课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熟悉与理解语文教材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展开。教师要结合学生阅读能力水平选择课外阅读内容与类别,引导学生从课外书籍阅读中获得新知识与新技能。学生凭借自身阅读能力深层次理解语文知识,能够受到情感熏陶并实现心智启迪,进而带着探索的眼光挖掘课外阅读文本内涵,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可见,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方法的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价值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多样化阅读帮助学生了解更广泛的文章体裁,使学生带着阅读热情完成不同难度的课外阅读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与分析了阅读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对关键句、中心思想、潜在情感等关键内容进行了归纳,
能够获得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思维在课外阅读中也能够得以拓展。此外,学生通过赏析和评价文章也能获得判断、审美与表达等能力的提升[1]。
(二)使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在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选择的文本应当能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接触不同价值观和多元文化,有助于形成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必备品格与情感素养。
(三)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现阶段,小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投入电子产品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多,阅读时间减少。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有趣的文章与书籍,激发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阅读材料,自主阅读,满足阅读需求。学生会阅读经典童话故事、科学故事、历史故事等课外书籍,培养对科学、历史的兴趣,了解更多社会科学知识,拓宽知识面[2]。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所以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开发与整合阅读资源,采用多元方式实施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真实需求,转变教学思路,对学生阅读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
(二)内外结合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课外阅读教学必须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課内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在课外使学生实现拓展。因此,教师必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统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多元课外阅读,
以教材为指导,以写作意图为核心,将课外阅读纳入整体教学设计中。
(三)循序渐进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潜在魅力,使学生实现素材的持续积累,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组织与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相符的课外阅读活动,逐渐夯实学生阅读基础。为此,教师要制订长远的阅读教学计划并细化阅读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一)围绕文体主线,开展课外阅读
近几年,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发挥育人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多元文学表现形式,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围绕文体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接触多种文体。例如,常见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与儿童文学等。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文体形式为主线,加深学生对不同体裁作品使用的语言表达手法的理解与感悟。为此,教师要对教材中涉及的文体进行分析与整合,根据各单元课文的主要文本形式进行课外阅读拓展。
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外国名著是本单元的主线。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阅读文体为儿童文学,是以故事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梗概与导读内容,让学生提炼出整部小说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带领学生探索人性,让学生感受美好生活,并思考“哪个词语或者句子让你产生认同感”等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童话故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并解读语言。学生借助精读与细读,能够体会到儿童文学语言的精妙之处,有效积累经典语句。
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设计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让学生感受儿童文学的文体和写作特点。学生需通过自主规划与选择,有计划地完成世界名著整本书阅读,对主要内容进行提炼并绘制人物图谱。学生结合课堂阅读的收获,可以先阅读作品梗概,圈画出认为意料之外的内容,同时带着想象去预测故事情节。学生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阅读具体的故事情节,验证故事内容与自身猜想是否有相同之处。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内外结合原则,将课外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将学生提取的主要内容和绘制的人物图谱在课堂上展示,邀请学生讲述人物的故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鉴赏能力。
(二)聚焦人文精神,开展课外阅读
在新教育环境下,教学目标呈现出多元性。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与价值观获得同步提升[4]。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成长角度入手,聚焦人文精神,设计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有了人文精神的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会得到强化,同时,学生也能获得丰富的思想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规律,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坚持因材施教,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融入文本情境,将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连接,深化思想认识。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文本写作背景。对于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课外阅读主题。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七律·长征》
《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等内容,主旨均是弘扬革命精神。为此,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思想情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然后阅读《金色的鱼钩》和《最可爱的人》,引导学生走入革命时代,使学生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明白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与长征相关的文本,带领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在人文元素与课外阅读结合的前提下,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滋养,思想得到了启迪,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实现人文教育目标。
在讲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阅读《匆匆》《那个星期天》,同时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朱自清的《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作品,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清隽沉郁。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自然的美好和真善美的价值,对人生与社会产生全新理解。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史铁生的文学作品《那个星期天》,组织学生在课下阅读《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帮助学生了解小说写作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合写作风格,开展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有极强的代表性。除这些选篇文章外,作者还有很多著作[5]。教师可以作者写作风格为主线,设计课外阅读教学,为学生推荐作者所写的多种文体文章,使学生接触多元写作风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掌握同一作者的不同写作技巧和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了解作者在各时期经历的真实故事。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积极探索精妙的表达方式,增强鉴赏能力,为后续写作能力提升夯实基础。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有《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教师可以结合写作风格,带领学生了解鲁迅先生,让学生围绕鲁迅的作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再阅读收纳《故乡》的小说《呐喊》,了解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色,为什么使用白描手法,掌握用独白抒发情感的方法、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要素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例如,
在教学《好的故事》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课后资料链接,通过别人的评价理解课文。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等资料,通过拓展阅读,理解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中鲁迅的名言名句,
引导学生寻找名言名句出处,通过名言名句内涵分析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名句的深层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写作风格,主动查阅各种资料,阅读与鲁迅相关的名言警句,并将这些名言警句用在合适的语境中。
(四)基于作品主线,开展课外阅读
语言一直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语言的使用与社会情境有直接联系。不同时期的文学名著能够反映特定时代的特点,即使经历时间的洗礼依旧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因此,教师围绕作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文学名著中了解自然、历史与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作品为主线进行阅读引导,通过图文或者短视频展示作品创作年代与背景,提取精彩片段,鼓励学生反复揣摩,将课文内容与名著结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绘制人物图谱,制作思维导图,完成全书结构梳理,体会作品的完整性,形成整体思维。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文言文二则”,
即《学弈》和《两小儿辩日》。教师可以开展文言文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论语》《列子·汤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基于《论语》主线,了解《论语》中的名言,如逝者如斯夫,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等,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教师还可以从学生阅读兴趣出发,选择有神话传说故事的《列子·汤问》,鼓励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学生在《列子·汤
问》中会看到《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纪昌学射》等寓言故事,体会如何用问答方式呈现故事内容。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谈谈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联系实际交流学习收获。在分享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阅读角度不同,理解内容也不同。然后,教师可以围绕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完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学习后,阅读材料《詹天佑》,传承科学精神。
四、结束语
在新教育环境下,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水平提升需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积极对阅读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拓宽小学生眼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在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带着长远眼光去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接触新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依托课堂所学阅读技巧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张海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J].小学生,2023(8):55-57.
陈婷.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阅读,2023(15):17-19.
兰燕.关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的分析[J].天天爱科學(教育前沿),2022(12):173-175.
张彩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2(27):115-117.
张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