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合奏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如今高校民乐合奏课教学出现了较多问题,如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支持等,以至于课堂教学质量偏低,很多学生对高校民乐合奏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落实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等的美育目标。因此,文章主要围绕高校民乐合奏课基础教学内容展开论述,提出优化改进高校民乐合奏课基础教学的合理化措施,期望能够为高校民乐合奏课程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培养更多具有音乐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音乐人才作出贡献。
1 高校民乐合奏课基础教学现状
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中,高校民乐合奏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学方面。具体体现在:首先,高校民乐合奏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传统的中国民乐曲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外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优秀的民乐作品,以及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也应该被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其次,很多高校在民乐合奏课的教学中没有制定系统的教学规划,导致教学进度混乱,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系统性的教学规划应该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进度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估方法。最后,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和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规划,学生对民乐合奏课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机会。
2 深化高校民乐合奏课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深化高校民乐合奏课基础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演奏技能以及培养其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引入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改革民乐合奏课的基础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类型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系统性的教学规划和音乐理论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1]。
其二,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演奏技能。此外,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改编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演奏技能。
其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民乐合奏课不仅是一门实践课程,也是一门理论课程。通过深化基础教学改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其音乐素养。同时,通过组织排练、演出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等非音乐领域的素质。
其四,推动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民乐合奏课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深化其基础教学改革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加强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民族音乐爱好者,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2]。
3 高校民乐合奏课基础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学生协调能力培养
在高校民乐合奏课的基础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是促使合奏团队更加和谐、紧密演奏的重要一环。首先,设计有针对性的小组合作练习,使学生在小组内共同面对乐曲难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个体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能力。例如,通过分组让学生负责不同乐器的声部,鼓励他们一同解决技术难题。与此同时,在传统的合奏课中,学生可能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指导。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倡导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并组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音乐难题。这样的互动环境能够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定期让学生轮流担任领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领导团队的能力。领奏者需要在演奏中掌握好节奏、指导其他成员,培养学生在团队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的能力[3]。引导学生参与集体乐曲创作,让他们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克服个人主义,更好地融入整个团队。再次,定期组织学生观摩专业音乐团队的演出,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协调团队的重要性,这样的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协同演奏的理解。引导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合奏,如与舞蹈团队合作、与声乐团队进行联合演出等,以便学生在之后的需要协调多样化的演出中表现得更加灵活。最后,设立定期的团队反馈会,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彼此的感悟和困惑,共同解决合奏中的问题。通过团队间的交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同时也能及时调整个体问题。
3.2 确定乐队中指挥的地位和作用
在民乐合奏中,指挥是整个乐队的靈魂,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在高校民乐合奏课的基础教学改革中,确定指挥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其一,指挥是乐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负责组织乐队、选定曲目、制定排练计划以及指导演奏等各项工作。在基础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乐队中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乐队筹备和组织工作,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4]。
其二,指挥是乐队的协调者和沟通者,需要与各个声部演奏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音乐演奏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在基础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演奏任务。
其三,指挥是音乐的诠释者和表演者。通过手势、表情、动作等手段来传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并引导演奏员们共同演绎作品。在基础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表演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其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其四,指挥是乐队的纪律维护者。要确保乐队成员遵守排练纪律和演出纪律等各项规定,保证乐队正常运转和工作效率。在基础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遵守规定、尊重他人,从而更好地融入乐队并发挥其作用。
3.3 根据乐器类型因材施教
在高校民乐合奏课中,由于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乐器类型因材施教。具体如下:
其一,吹奏乐器。为吹奏乐器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演奏指导,关注他们口腔、呼吸等方面的技巧。这需要专业吹奏教师的指导,以确保学生在演奏中能够充分发挥吹奏乐器的特点。强调吹奏乐器的音色调整,通过练习不同的发声方式和气流控制,使学生能够在合奏中更好地融入整体音乐氛围。在合奏中,根据吹奏乐器的音域和声部划分,合理组建团队,以确保不同吹奏乐器的声音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二,拉奏乐器。针对拉奏乐器的学生,注重弓法和指法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演奏精准度和表现力。通过系统的技巧训练,确保拉奏乐器在合奏中有更好的表现。定期进行拉奏乐器的协同演奏训练,让学生在合奏中学会倾听、响应,及时协调好与其他乐器的关系,以确保整体音乐表现效果的和谐。为拉奏乐器的学生提供音乐理论课程,加深他们对音乐结构和和声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演奏的整体质量。
其三,弹奏乐器。专注于弹奏乐器学生的手指技巧培训,通过各种练习提高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复杂的乐曲要求。鼓励弹奏乐器的学生注重音乐表达,通过情感投入和动态调整,使演奏更具有感染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曲目选择,以满足不同弹奏乐器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鼓励弹奏乐器学生进行即兴演奏实践,培养其在合奏中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其四,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教学中,侧重于打击乐器学生的节奏感训练,通过各种鼓点组合和打击技巧的练习,培养他们在合奏中稳定的节奏感。加强打击乐器与其他乐器的协同演奏训练,通过打击乐器的各种声响,丰富整体音乐的表现效果。针对不同乐器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入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包括传统经典曲目、民间音乐、现代创作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乐器的音乐表现方式和演奏技巧,提高其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内容可能显得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引入多元化的教材和曲目是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选择结合古典、民族和现代音乐以及国际乐曲,让学生在合奏中体验不同风格,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例如,对于演奏技巧较为初级的同学,教师可以开展基础技能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演奏水平;对于演奏技巧较为优秀的同学,教师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音乐表现和创作方面的指导。在民乐合奏中,各种乐器的相互配合至关重要,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从而更好地与其他乐器配合。
3.4 加强个人基本功训练
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基本演奏技巧,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演奏。教师需要针对每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提高其演奏水平。在个人基本功训练中,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其音乐素养。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进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基本功训练。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個人基本功训练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是必然趋势。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合奏平台、音频编辑软件等科技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此外,通过在线资源,学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3.5 加强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培养
在民乐合奏课中,应注重开展多声部合奏训练,让学生有机会同时演奏多个声部。通过多声部合奏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多声部听觉能力,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音色听辨、音高听辨、和声听辨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声部听觉训练。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民乐合奏。除了民乐合奏课之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其他多声部音乐活动,如合唱团、室内乐团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多声部听觉能力,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民乐合奏课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滞后理念,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优化。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合理有效措施开展教学活动,在提升民乐合奏课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演奏能力的发展。
引用
[1] 陈思璐,王姗姗,盖广胜.综合类高校民乐合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戏剧之家,2022(28):157-159.
[2] 姚金佳.立足文化强国谈综合高校民乐合奏课“舞台剧化”创新策略[J].戏剧之家,2021(30):176-177.
[3] 麦霖,段金兰.高校音乐专业民乐合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家,2020(7):118-119.
[4] 蒋长清.高校民乐合奏课程教学“分解”与“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电脑音乐技术的视角[J].大众文艺,2014(14):220-221.
作者简介:邱紫鹃(1983—),女,山东招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