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芳,张友毅,李 佳
(大连交通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21)
在21 世纪的今天,竞技体育不仅是体能与技术的单纯较量,还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如果运动员没有出色的心理耐力,他们在比赛中落后或失利时会产生抑郁、恐惧、焦虑等问题。为此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运动员,而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表现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国内外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美国学者Gelubo[1]教授指出:“对于初、中级运动员而言,其成功的80%取决于生物力学因素,而仅有20%归因于心理因素;然而,对于高级运动员来说,情况正好相反,80%的成功源于心理因素,而仅有20%受制于生物力学因素。”这种生理与心理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运动领域中愈发凸显。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Luna[2]明言:“在奥运级别的田径比赛中,生理问题仅占20%,而心理问题占据至关重要的80%。”这提示要充分认识到运动表现的多层次性质,不仅需关注身体机能的优化,也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实现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全面突破。这些客观事实和现象对通常人群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运动员的身心长期承受的心理压力常人无法想象,但针对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不多,且衡量心理健康多以精神病理学指标来认证。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校对高水平乒乓球队引入心理训练与四级心理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
目前综合类大学对高校高水平体育团队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现状分析、竞技体育发展、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其最终目标是推动实现最佳体育成绩,金牌第一。然而对高校运动员心理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也是全国学者鲜有涉足的领域。辽宁省有12 所高校具备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大连交通大学是其中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3],2010 年获批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多年来学校针对运动员“学训统一”双重身份的现实状况,应用心理训练的相关手段,搞好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建设,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流畅感。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效推动了我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在当代乒乓球比赛中,尤其是在高水平的大型赛事中,竞技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和体能的对决,更关键的是心理素质的角逐。特别是在11 分制被引入后[4],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这使得运动员对心理素质和极限耐力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点。因此,如何巧妙地运用心理训练的相关手段,在比赛前深入进行心理准备[5],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取得卓越成绩的不可或缺之道。在这个竞技激烈的背景下,更深层次的心理素质培养和维护不仅仅是提高竞技水平的需要,更是关系到整体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比赛前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服务非常重要。针对比赛前大学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影响心理状态变化的因素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心理训练的方法。
(1)比赛前训练心理状态。我国高校中,高水平的大学乒乓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的时间和强度方面并不像专业团队运动员那样充裕。尽管如此,由于他们承担着文化课任务、不合理的营养结构以及缺乏充分的医疗监督等原因,大学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往往感到训练和生活的内容单调、乏味。这一情况尤其显著,因为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学业和运动训练,常常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在即将迎来年度大学乒乓球锦标赛之前,正值暑假期间,这段时间对于其他普通大学生是放松度假的时刻,然而对于高水平的大学乒乓球运动员,却需要经历长时间而高强度的封闭训练。这种独特的训练安排不仅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更高要求,还可能对其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产生影响[6]。
(2)影响比赛前心理状态变化的因素。大学乒乓球运动员是业余爱好者,对正式比赛的接触较少。他们更容易遭受过度情绪激动、思想负担过重、受表现过度期望以及渴望胜利等问题的困扰,导致心理活动异常。在关键比赛和关键时刻尤为明显,很难专注于比赛,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听从教练的安排和指导[7],必然会影响比赛结果并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为了培养高水平乒乓球队运动员的良好心理素质,我校采取的策略是:①通过意志和心理素质训练、情景模拟训练、情绪调节训练、自我暗示训练等方式为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②聘请专业的体育心理顾问[8]、教练、领队和体育队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一个四级心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见图1)。
图1 四级心理服务体系
(1)意志和心理素质训练。以中国乒乓球队为例,他们经历了无数艰辛才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又如跳水运动员全红蝉,从小就经历了艰苦的训练,并在体育场上奋战,赢得了冠军等,来激励运动员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鼓励并发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强”;激发运动员对竞争本质的深刻理解,培养他们坚定的信心、勇于挑战和直面困难与失败的态度,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任务。通过有针对性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培训,不仅有助于塑造战术和技术的稳固发展,还能有效集中注意力、增强信心,并排除心理障碍[9]。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焕发精神,摆脱紧张和焦虑,以高昂的士气全身心投入比赛。在比赛前的关键“瞬间”,若运动员能够通过想象创造出最佳情境的流畅体验,将更能激发他们增强力量的情感成长,提升大脑对肌肉的卓越控制能力,并使身体各器官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协调,充分展现体育水平。这样全面而深入的心理培训,不仅塑造了运动员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对其整体表现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情景模拟训练。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他们可以使用各种视听方法选择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音乐来听,思考问题,并引导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朝着某个方向发展[10]。似乎根本没有音乐的感觉。有点像听音乐和读报纸而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利用这种方法训练运动员有意识地将心理活动集中在一件事上,并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在音乐环境中利用反干扰方法模拟比赛场地(如观众情绪的干扰),从而提高抵抗干扰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如果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训练能够与现场心理训练相结合,效果将更理想。
(3)情绪调节训练。运动员比赛时,面对比赛现场观众、裁判的负面刺激会引发兴奋和焦虑的负面情绪,此时教练员会及时进行情绪调节,引导运动员的迅速摆脱这些负面影响,及时调整情绪,将注意力转移到新一轮的进攻和防守技术动作上。因此,教练在训练中也要有序组织运动员所需的心理过程,并有目的地转移注意力,较快的集中精力进行下一个赛程。
(4)自我暗示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指的是运动员通过使用积极的措辞主动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以影响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的调控。我们鼓励采用“默默诵读”的自我暗示方法[11],以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他们的最佳能力。以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为例,她在比赛时常常吟诵“走”,这种积极的语言表达不仅对自身心理产生影响,还有助于分析对手的状况、及时调整战术,并建立信心。当运动员在比赛场上遇到心理波动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稳定情绪,缓解紧张感,从而有助于保持稳定而出色的表现。
(5)形成教练员为主导的心灵导师。在训练和比赛中,调控和控制运动员情绪,教练员是关键。我们要求教练员要站在有利于观察运动员的位置,观察运动员的练习,在心理上鼓励、安慰、激励、教育和提醒运动员[12]。在比赛中,特别是当运动员紧张时,他们会寄托希望于教练。此时,教练的言语甚至动作表达都会激励运动员,增加他们的信心。此外,教练必须适当利用暂停时间,使运动员从过度自我批评的心态中调整,以应对比赛。教练必须在场边展现出稳定的情绪,既不惊讶也不生气,并向球员提供心理暗示,以便他们能够从教练那里获得激励,使比赛朝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科研、医疗和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来管理大学体育队[13]。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只停留在医学层面。我校对于“双重身份”体育队成员的管理包括培养团队成员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通过比赛中的运动表现和文化课考试成绩来评估“硬实力”,“软实力”应该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我们打破过去采用“科研、医疗和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而是更注重心理建设。我校聘请专业的体育心理顾问、教练、领队和高水平体育队的班主任,为大学乒乓球体育队建立了一个四级心理服务体系。该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练为主导,注重心理辅导,并协调和管理服务这支高水平运动员队伍。
(1)赛前心理训练充分。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理与比赛时的心理是大不相同的,承受的各种压力也不同。我们及时调整运动员与运动员、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调整比赛前的紧张情绪,全方位的稳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使其增强信心,以斗志昂扬的状态投入到比赛中。
(2)赛中心理训练科学。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竞技,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量体能和神经递质的耗竭,为运动员发挥心理素质带来一系列挑战。为此心理训练引导运动员不惧怕失误,对失误不要有恐慌情绪,根据对手的情况及时调整战术,行动和意识融合,贯彻自己的比赛目标,想象生命中最精彩时刻的流畅体验,达到最佳状态。
(3)赛后心理服务到位。由于运动员个人发展的需求,会存在一些隐私心理问题等。如运动员的“女子技术男性化[14]”一直是教练和运动员赞扬的竞技状态。然而,这种特质的积极效果仅限于运动员短暂的竞技生涯,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伴随运动员的退休而持续。另特招运动员毕业后可能面临歧视和排斥,担心他们只会打球,能力不够出色,存在着就业难[15]。还有存在社交与心理压力。心理服务:①为这些女性运动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使她们能够做出良好而正确的角色转变;②加强他们的社交支持和心理辅导;③还进行其他项目的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技能服于社会。
通过四级心理服务体系从赛前、赛中、赛后科学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了信心;面对比赛中遇到的生理、心里各种应急情况,能从容面对并达到最佳状态,取得优异成绩;①代表队在大连市、辽宁省的比赛中常年位列前三,多次取得全国乙B、乙A俱乐部联赛分站赛第1 名,于2014 年成功进入全国甲D联赛,代表队还多次获得了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前八名。②2020 年经辽宁省全国学生运动会组委会研究决定,由大连交通大学牵头组建辽宁省大学生组乒乓球代表队,参加2020 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组)乒乓球比赛。同时决定,由大连交通大学承办“2020 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组)乒乓球辽宁省集训选拔赛”。③全校近百名高水平运动员,顺利地完成了学习、训练与比赛任务,如期毕业并在各自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大学后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基于“学习和训练的一致性、生活与人文关怀并重”的管理理念,构建“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策略与实施”,运用多种心理训练方法,做好运动员的心理建设。建立“四级心理服务体系的模式与实施”,做好比赛前、中、后的心理疏导,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取得优异成绩。多年实践表明:在高水平运动员中引入心理健康与服务体系非常必要,可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对于推动他们事业成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