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为载体,渐入古诗“三意”之境
——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为例

2023-02-20 22:55:47李小倩
语文天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意趣田园意境

李小倩

诗歌作为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往往以丰富、生动的意象为载体,将所言之志潜藏在字里行间。解读古诗应根据诗歌创作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渐入诗歌佳境,在捕捉信息、整合信息和超越信息过程中渐入古诗“意象”“意境”“意趣”的“三意”之境,还原诗歌魅力,让学生在诗歌解读过程中受到润泽。

一、捕捉信息,还原意象

意象是通过诗人主观意识加工而形成的客观现象,它往往以具体的景物、人物、事物等形式呈现出来,表现出鲜明的选择性和秩序感。诗歌解读应以捕捉信息为基本抓手,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承载的诗人主观意识的“象”,让意象得以还原,为学生所感知、所发现。朗读是捕捉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多样化朗读意象才能得以全面挖掘。

(一)自读,感知信息

诗歌意象浮出文面需要立足于学生主体,给学生创造自主朗读诗歌的机会,让学生借助朗读形成语感,对诗歌传递的意象信息获得初步感知,这样才能为解读意象奠定基础,让学生逐步透过语言信息,抵达诗人渗透在“象”中的“意”。《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课前预习环节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教材提供的助读信息进行自主朗读,自主解决生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通过自读活动,让学生成为诗歌解读的主体,调动学生诗歌学习经验,让意象从语言信息中得以显现出来。

(二)演读,捕捉信息

目前,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意象时缺乏深度阅读意识,满足于抓住诗歌所写之景或物,忽视景物、事物背后的主观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朗读形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配合适的背景音乐,也可以借助形体语言、服饰等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演读,学生对诗歌信息的把握更加全面,将诗歌所写的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落、蜻蜓、蝴蝶等意象还原出来,逐步在心中交织,产生编织意境的学习冲动。

二、整合信息,生成意境

意象是通过一个个物、景等孤立化形象呈现出来的,孤立的意象需要进行信息整合,将看似不相干的意象加以勾连,还原意象秩序,揣摩诗人选择这些事物而不是其他事物的缘由。通过有效的信息整合,意境才能自然地生成,诗歌中意象的秩序才能得到维持,诗人的选择意图才能为学生所感知。想象是整合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结合多样化想象活动和言语表达活动,让意境趋向丰满。

(一)勾连意象,呈现意境

想象是学生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自然原生态的景、物不再局限于自然意义,而是与学生的主观感受、生活经验、阅历和认知等有机结合起来,意象因为某些逻辑关联得以勾连。借助想象,梅子的“金黄”、杏子的“肥”、麦花的“雪白”、菜花的“稀”、篱落的“落寞”、蜻蜓和蝴蝶“飞”从文字向具体可感的形象演变,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词汇,而是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想象活动让孤立的意象得以组合起来,看似无关联的意象凭借想象逐步地进行交织,促使学生调动既有积累和经验,意境的生成呼之欲出。

(二)释放想象,表达意境

学生借助想象形成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驱使学生将这些成果表现出来。表达成为释放学生想象、生成意境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让意象按照诗人的选择和秩序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意境。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结合学生的想象活动,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画面表达出来。通过言语表达活动,一幅有花有果、有形有色的初夏田园风光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一幅幅勤劳耕作的图画从潜藏状态被发掘出来。意象因“田园风景”这个主图景得以组合,关于田园生活的意趣也在表达中溢于言表,我们仿佛可以听见诗人寄托在意象和融合在意境中的思想情感。

三、超越信息,玩味意趣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捕捉和整合信息基础上进行超越,玩味诗歌意境中洋溢的意趣,从而把握诗歌传递的思想情感。超越信息需要学生借助诵读再次沉入语言,需要进行广泛互动,让诗歌意趣与学生形成共鸣,为学生所接受。

(一)诵读,移情

诗人表达的意趣往往不是以显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以语言为载体。在学生捕捉信息和整合信息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度进入文本。诵读是引领学生沉入语言的重要手段,它是对朗读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有效的诵读将有助于学生透过语言表象触摸诗人潜藏在意象和意境中的主观意识,进而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迁移,凭借既有情感经验和经历去感悟诗人的意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在学生交流诗歌画面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梳理。第一、二句诗人勾画出静态的初夏田园风景图,从表现意象特征的词语“金黄”“肥”“雪白”“稀”等词语,不难读出诗人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最后两句借助两个富有田园特征的蝴蝶和蜻蜓,间接地表现农家的勤劳,诗人的赞美之情渗透在词语中。通过诵读活动,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意境把握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自身情感得到有效调动,情感在富有感性特征词语的刺激和作用下得以调动起来,学生和诗人之间的情感通道被打开,在移情中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二)互动,怡情

学习从本质上是不同主体之间有效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把握诗人潜藏在诗歌中的意趣离不开互动,包括师生、生生和生本之间的多重互动。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主导优势,积极调动一切手段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引发连环互动,在多元互动中引领学生从诗歌向生活延展,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和润泽,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自然生长。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在引导学生揣摩诗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再借助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结合图片和学生新农村见闻与感受,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进行诗歌创作,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图景,抒发作为时代少年对新农村的感受,将诗歌学习和语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使诗歌教学达于语用之境。

总之,诗歌解读不能忽视语言文字,它是诗歌传递信息的载体。教师应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从还原诗歌意象入手,再通过有效的信息整合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玩味诗歌传递的意趣,并使学生在语用中升华诗歌学习,让诗歌解读渐入佳境。

猜你喜欢
意趣田园意境
层叠意趣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4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中学语文(2019年14期)2019-06-03 06:17:58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