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洪胜
本文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例,明确如何链接交互型学习空间人、事、物的联系,通过项目化学习的驱动,让学生在经历感知与体验、合作与讨论、探究与表达、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长。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它们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调查一个传统节日: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调查它的来历、习俗、食物和庆祝活动,然后制作海报或小册子。
讲述传统节日故事: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与他们所调查的节日相关的故事,编写并表演一个小话剧或故事演讲,在班级中展示。
制作节日食物:学生学习如何制作与所选节日相关的传统食物,如粽子或元宵,然后在班级内展示制作过程。
节日庆祝活动:学生在班级内模拟所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举办传统游戏、制作纸伞等。
介绍项目主题,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调查。小组调查,学习相关的节日故事、习俗和食物。小组完成海报、小册子,学生准备节日故事表演。学生制作传统食物,展示制作过程。学生模拟庆祝活动并分享心得。
项目任务的完成度:学生的海报、小册子、表演、食物展示和庆祝活动的质量。学生从项目中学到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华传统节日”是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展示活动成果”,并提供了四个例子,分别是:“我来展示我家做的月饼”“我们给大家表演写春联”“我们小组为大家朗诵和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我来给大家讲讲怎么包粽子”。
同时,这一单元还涉及了古诗内容《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可以在充分学习本单元内容后,对中华传统节日有深刻的认识,如此一来,在综合性学习中就有了更好的准备。为此,我提前布置好教室,营造传统节日氛围,然后让学生准备好作文本和活动展示的材料,制作活动评价表,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步骤一:主题选择和准备
学生围绕中秋节选择一个主题,如“中秋月亮”。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互动学习,收集关于中秋节和月亮的信息。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月亮的图片以及探讨中秋节月亮的特殊寓意。
★步骤二:口头报告
学生准备一份口头报告,内容包括月亮的知识、传说故事以及自己对中秋月亮的感受。
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口头报告,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同学和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口头表达能力。
★步骤三:书面写作
学生将口头报告内容整理成一篇书面文章,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学生还可以插入自己绘制的月亮图片,为文章增添色彩。
学生在小组内交换文章,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进行评估,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技能。
★步骤四:展示和讨论
学生展示他们的书面文章,并分享他们在项目中的学习经验。
全班讨论,探讨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以及学生在项目中所获得的见解。
★步骤五:实际体验和应用
学生将他们对中秋节的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庆祝中秋节、品尝月饼等。学生可以与家庭、社区和社群分享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还提高了口头表达和写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这个实践模式有效地融合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结合合作学习和创意表达的要素,以书写春联为例,设计富有文化内涵和创意的春联,并展示他们的作品。这个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意表达能力,同时深入理解中秋节的文化意义。
★步骤一:主题选择和小组分配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与春节有关的主题,如家庭团聚或春节美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确立小组成员。
★步骤二:合作设计和创意表达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讨论并确定春联的内容,确保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
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可以绘制相关插画。
学生书写一幅春联,确保字迹清晰。
教师提供指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创造性地表达。
★步骤三:春联展示和解释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书写的春联,同时解释其寓意和创意。
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分享对不同春联的看法和理解。
★步骤四:合作评估和反馈
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估各组的春联,包括文化内涵和创意。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春联,并解释其寓意和创意,教师做好指导。
通过这个课堂案例,学生不仅合作完成了富有文化内涵和创意的春联,还展示了他们的创意表达能力。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协作技能,同时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含义,使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更好地应用知识和技能。
以包粽子为例,学生可以了解粽子的历史和制作方法,然后亲自动手包粽子,体验端午节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学生了解了包粽子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并观看了包粽子的示范视频。然后,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好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糯米、粽叶、红枣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传统的包粽子方法亲手包粽子。完成后,学生可以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粽子的体验和感受,并讨论包粽子在端午节中的文化意义。
师:你们喜欢吃粽子吗?
生:喜欢。
师:说说理由?
(生七嘴八舌地议论)
师:粽子除了美味,还有更深刻的含义。老师给你们讲一个传统故事。(播放端午节来历的动画视频)现在你们说说,粽子还有什么含义呢?
生:……
师:这么美味又充满纪念意义的食物,做起来一点都不难。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的食材包粽子吧!
生:(小组合作包粽子)
师:(指导和点评)
……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了对端午节的理解。这种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还促进了传统价值观的传播。
第一阶段:总结传统节日的内涵,分享活动感悟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综合性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如中秋节庆祝活动。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亲身经历、参与的任务以及所获得的新知识和体验。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如团圆、感恩、传统食物等。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发现的文化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再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享一个或多个成员在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每个小组的代表朗读自己的文学创作或情感体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
最后,整个班级共同讨论活动中涉及的情感、文化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提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知,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整个综合性活动,包括活动的意义、目标是否达到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参与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阶段:推荐文学作品,加深情感体验
学生可以阅读古诗词和现代散文。这些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如思乡之情、家庭团圆之喜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对文学的情感敏感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文学创作。这种文学创作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实际上,学生的文学创作不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还是情感体验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创作,学生将情感转化为文字,让情感更具体、深刻。他们可以借助词语、句子和比喻等,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和理解。
第三阶段:提供展示平台,促进交流感悟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悟。这个案例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学的情感内涵,促进情感教育和文化传承。
★步骤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创作
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学生通过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写一篇短文或创作一首诗歌。
★步骤二:情感表达和声音训练
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包括调整音调、语速和音量等。
学生练习朗读文学作品,表达其中的情感。
★步骤三:分享与展示
学生通过朗读或分享展示他们的文学作品。
学生运用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递作品中的情感。
其他同学和教师提供反馈和鼓励,共同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步骤四:讨论和反思
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他们在分享和展示过程中的体验,以及观众对他们作品的感受。
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传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