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贵
(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三大体系”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建设的总任务,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着力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三大体系”的现状评估及评价标准研究,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现状评估是对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进行历时与共时层面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构建评价标准能够科学展示“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进度并衡量其建设成效和改进方向。现状评估与评价标准是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客观呈现学科内部和外部的交叉点与连结点,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开展“三大体系”建设现状评估,担负着为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能,需要全面、系统、科学地透视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其一,以全局视域进行整体评估,需要把“三大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学科发展和事业规划的双重视角进行综合评估;其二,以局部视角进行专项评估,需要科学研判学科体系包含的理论基础、学科架构、学科理论、专业定位、教育目标、教育技术和教育实践的发展状况,需要密切关注学术体系涵盖的知识体系、范畴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平台体系的建设进展,需要足够重视话语体系的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阐释和话语传播的联动创新。通过对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主要构成要素的逐一分析,科学评估每个因素的现状、作用与影响。
构建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建设评估标准,可以将抽象的体系建设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使其建设成果能够被量化并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评估其成效。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评价标准应是多维立体的贯穿在体系建设始终,在全过程中起着导向、鉴定、诊断、改进的作用。理应构建主观客观参证、横向纵向互补的“三大体系”的评价标准。首先,建立系统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3项一级指标,把理论基础、学科架构、学科理论等构成要素作为17项二级指标,按照各构成要素的特色分别设置三级指标。建立起一套可量化考核、客观科学、适用于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的评估标准,便于对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的发展现状作出准确的判断;其次,需建立合理的权重分配机制。根据各项主客观指标的重要性、历史数据、专家意见等对每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整个评估标准的公平性和准确性。评估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通过数据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的客观量化数据来评价体系建设成效,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主观因素指标,可以考虑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评估,并将其评价结果纳入到综合评估中;最后,进行交叉纵横的评价标准对比。纵向视角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三大体系”建设的状况;横向视角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因素的发展进程以及其他学科领域“三大体系”建设的态势。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总结阶段性进展,查找结构性短板,呈现优势与不足,以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标准。
总而言之,要以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加快形成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学科体系;逐步完善立足全球视野、聚焦前沿热点、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国家发展的学术体系;努力构建立足中国国情、融通中外文化的话语体系,着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建设稳步前行,助力中国语言文化更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