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洛川
随着物质资料的丰富,在消费行为中,越来越倾向于对“体验”和“物质”的综合考虑。在这个体验经济时代,盲盒产品自然凭借其丰富的“体验”为人们所喜爱、追捧,那么是什么能够给盲盒这一产品形式带来如此大的赋能,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时至今日,用户体验的定义尚未在学术界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设计界所探讨的(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概念,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提出,认为用户体验包括了人对系统体验的所有方面:包括界面、物理交互等①。而相关定义中影响最广的是ISO 9241-210 所给定义: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所有反应和结果②;而UPA(可用性专业协会)对于用户体验所下的定义为将用户体验概括为与产品、服务或者企业交互的所有方面组成的所有用户感③。综上可见,尽管有诸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用户体验的定义,但无疑都围绕用户,产品或服务,交互行为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反应展开。
福袋可以说是盲盒的来源。目前市面上一般意义盲盒的形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自动贩卖机中出现了模型玩家们个人制作的作品,结合“福袋”的营销模式,出现了表层是扭蛋形外包装而内里是精致的玩偶的产品,这即市面上常见的所谓“盲盒”。
近年来,尤其是2019年到2020年,盲盒产品引来了属于它的发展元年,《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手办潮玩成为当今年轻人热衷的消费对象。根据公众号“潮玩族”的数据统计其商品库中就有十万以上的盲盒、手办等相关产品,超过二十万玩家从该商城进行交易,并且随着国内文创产业的发展成熟和盲盒产品在互联网的爆火这些数据还在持续增加。《2020年中国盲盒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盲盒产品的成交额依然增长迅速,与此同时,盲盒产品的爆火发展出了以改娃师为代表的一系列细分化的衍生行业产业新链条。④
对于盲盒产品的研究,已经有学者从不同的知识背景出发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果,而文章将从用户体验视角下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以Donald Norman情感化设计三层级理论为工具,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找出各层次体验对应的盲盒产品的构成要素,分别对各产品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第一,本能层次,简言之是指产品外观给人的感官体验,是通过外在形式的设计给予用户感官上的享受,这是最为浅显的也是最能迅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情感层次。第二,行为层次强调产品交互过程中给予用户的情感体验,在盲盒产品中主要对应于其神秘的外包装。第三,反思层次强调的是产品背后的文化、记忆,这种文化和记忆以产品作为载体,通过消费者的主观经历折射出不同的心理反思体验。在盲盒产品中这主要对应于其背后的ACG(ACG 即Animation、Comics、Games的缩写,即动画、漫画、游戏,以下简称ACG)文化。
本能层次的用户体验所指的是:由产品刺激用户的感官所产生的一系列体验,包括视、听、味、触、嗅觉这是一切体验产生的基础。有研究表明,海马区是存储感官信息的器官,而海马区更倾向于存储更富冲击力的信息,如鲜艳明快的色彩,富有节奏的音乐……
盲盒产品的主要对焦的人群是追求时尚有趣的女性白领,喜爱ACG 文化的人群,以及对新鲜事物接收度较高的学生群体。泡泡玛特淘宝店铺消费人群年龄结构统计数据18-24岁的用户占31.58%,25-34 岁的用户占20.01%,30-34 岁的用户占14.44%,35-39 岁的用户占12.3%,40-49 岁的用户占15.45%,因此这种对用户的锁定决定了他们对于外观形态总体的设计倾向是年轻化的,在色彩上是鲜明靓丽的,在装饰和表面加工上是与千禧一代生活方式有共鸣的。
从形态上看,盲盒产品的形态多是拟人的卡通形态:近似球形的头部,大大的眼睛,圆润的躯干和娇小的四肢,这自然而然地会与人类婴儿和动物幼崽等的形象相联系起来,进而带给人们亲和感和保护欲。在构成基本几何形态的元素中,“线”最富有情感最活跃的元素,在盲盒外观的构成中,圆角和不规则曲线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而鲜见尖锐的棱角和方硬的直线,圆润的转折和丰富的曲线会给消费者带来“萌”的视觉视觉。
色彩给人带来的印象也最深,感觉最强,我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无时无刻不受色彩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人类视觉审美的核心。盲盒产品的色彩从整体上看呈现出高明度,低对比,高纯度的特点。高明度、纯度会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起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低对比给人柔和梦幻的心理感受⑤,同时有利于在风格上形成统一,便于同一系列盲盒产品的设计制作,另外此类颜色的使用伴随的效果往往是愉快、轻松、活泼的心理感受,能够给予生活、学习上压力较大的95 后以心理上的舒缓、放松。
装饰是产品设计的内容和构成要素,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表征。盲盒产品的装饰题材显然是经过选择、设计后的结果,在molly公仔一系列装饰题材中,头戴的渔夫帽,脚穿的帆布鞋,或是滑板,单肩包等等元素,都是95 后一代生活中常见的、喜爱的潮流时尚单品,这与95后的生活习惯,审美认知保持了一致,进而使得受众产生文化认同,喜爱并消费盲盒产品。
行为层次的用户体验指的是:用户与产品交互产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往往由用户的肢体活动和产品的一系列反馈所引发。行为层次的用户体验常见于一些科技产品中如平板电脑,switch 游戏机等等,人们通过点击屏幕和按动按钮等获得反馈进而获得愉悦感。不难发现,盲盒产品的构成一是内部的玩偶,二是表面的包装。盲盒产品的包装是一种体验式的包装,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能够更深层次联系消费者和产品,并调动消费者参与积极性,改变传统包装单向性传递信息的局限,丰富消费者行为体验的包装形式。体验式包装的特点在于追求情绪、感情的价值,力求在与消费者的交互过程中带给消费者某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这就要求包装在设计之前需要有一个对用户成长经历、知识背景的了解过程。
盲盒产品的外包装具有神秘性、匿名性、防偷换性和产品罗列性⑥。匿名性体现在包装的封闭、不透明,这保证了外包装内玩偶的神秘感,从而调动了消费者胃口。防偷换性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体现在内部玩偶在消费者打开盲盒之前不可被更换,目前市面上的盲盒产品多采用外盒撕拉条,和玩偶表面的塑料膜来保证产品的防偷换性。产品的罗列性在于能够较为直观地介绍同一系列产品的不同的样式,并且提示盲盒产品中“隐藏款”的存在,在逐个介绍产品外观样式的同时也能给予消费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从表面上看盲盒产品并不具备一般意义的行为体验,但盲盒产品凭借其外包装使得盲盒拆解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游戏式的体验,玩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着不同的、丰富的情绪。拆解盲盒的过程,就是盲盒产品与消费者独特而奇妙的互动。拆解盲盒过程的情感体会从心理学上讲符合大众猎奇窥私心理,给消费者一种“抽奖”的感觉,一层层地拆开精美的包装从而带来一系列的落差感或者是惊喜感的心理体验⑥。这种“经过设计的特殊的行为体验”产生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对于盲盒系列产品的接连购买、执着收集和占有,以及像如闲鱼APP中互换玩偶的盲盒玩家、收集盲盒为乐趣的各大平台的博主等的出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盲盒产品的厂商合理运用新媒体工具打造了一个个“盲盒朋友圈”为盲盒玩家们提供了线上交流平台,产品形式得到了拓展,产品的内涵得到了丰富,是盲盒产品行为体验的外延,盲盒与玩家之间的互动,变成了盲盒玩家之间的线上互动,相似的可供交流盲盒话题的平台也起到了类似作用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像如APP葩趣,公众号潮玩族都是盲盒玩家们的线上俱乐部,玩家们在“盲盒朋友圈”分享他们各自开箱视频、图片,互换玩偶,相互交流关于玩偶的话题,盲盒在这里以另一种形式将受众们联系起来,通过盲盒相互交流获得愉悦感。
当今体验经济时代下,社会物质财富丰盈,而人们愈发看重“体验”与“物质”的综合考量,“未来的产品,必须取悦用户的心,而不是大脑”⑦,这就意味着,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一种产品给人的感觉和情感体验越丰富,其价值也就越大。反思体验层面是盲盒产品最为重要的体验层次,是其火遍大江南北的根本原因。情感体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即是通过产品造型外观直接给人带来的总体感受,如酷炫,可爱,有趣,等这一点不管是在盲盒产品的外包装还是其玩偶外观设计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二个是产品的反思层面,涵盖了盲盒产品的文化内涵,呼应消费者个人生活经历,产生主观情绪等等因素。
当今年轻一代享受这物质资料的丰富和满足,同时由于较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在精神上寻求慰籍,因此更加青睐于消费一些能给自身带来丰富情感体验的产品,而盲盒产品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会对客观物体的图像与记忆中的图像相比较,如果发现类似的某些特征,就会引起个体主观的注意力,实现情感共鸣,在与玩偶的互动中,玩家下意识的移情、联想的心理活动会将自身经历和盲盒玩偶的卡通动漫元素、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对卡通动漫IP 的消费回想起内心的童年印象,暂时逃离快节奏、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残酷成人世界,回到儿时“拆开一包干脆面”期待着其内部某个“水浒武将卡”的时间节点。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与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景观联系紧密的盲盒产品,它们以传统文化作为其设计的核心来源,以卡通动漫的幽默而有趣的形式,设计出盲盒产品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化的ACG 风格,在保留这种卡通动漫风格的同时实现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人们在消费此类产品时能够扩展对于某传统文化的了解,不知不觉中接受着文化陶冶,唤醒内心的文化自觉。例如三星堆博物馆以“黄金面具”“青铜大立人”为设计原型赋予其艺术化的形式摇身一变从博物馆里呆坐的雕像、文物变为了一个个可玩可赏的玩偶,造型呆萌惹人喜爱;宫廷宝贝故宫系列盲盒也将古代的许多形象“皇帝、侍女、锦衣卫等”制作成了盲盒的形式引起了所有消费者和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自觉。
总之,盲盒产品作为体验经济时代下爆火的文创产品,根本原因在于对于消费者潜在情感需求深入而全面的挖掘,而通过具有神秘感的包装和富有吸引力的玩偶外表形态,直接造就了其在95 后群体的大受欢迎。随着盲盒的爆火,各行各业也都推出了“盲盒”的消费形式,例如图书盲盒、机票盲盒用来销售滞销商品,有些出现了低俗化过度商业化的倾向这一点是“盲盒”这一产品形式带来的一个弊端。
尽管盲盒产品的视觉体验较为丰富,但除了视觉以外: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体验很少有所体现。《感官品牌》作者马丁。林斯特龙(Martin Lindstrom)指出:“人的情绪有75%是由嗅觉产生”;星巴克多感体验融合的线上广告设计促成了其股票价格的飞升和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由此可见多感官体验融合对于产品发展的重要意义。融合多感官体验可以从材料、结构两方面入手,重新思考盲盒产品设计路径和方法,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实现产品体验层次上的飞跃。多感官融合的设计,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方向,盲盒产品应当借鉴更多其他优秀的多感融合设计案例,积极拓展盲盒产品的表现形式,丰富产品内涵,向更深层次发掘盲盒产品发展的可能性。
设计界经常讲,一件美的产品应当具有符合人需要的功能内容。盲盒产品自出现以来,一方面,经历过“拆解包装”的过程之后,经常作为摆设和装饰放置于室内,虽然具有一部分精神功能,但总体上缺乏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盲盒产品起源于国外文化,不可否认,其本身带有国外意识形态,有的甚至缺少其背后的文化依附,单单凭借空洞的的故事背景打造、或是人物介绍就能面向市场,如何改造盲盒产品实现其物质功能丰富和精神功能的中国化,是盲盒产品亟待改进的一点。一方面,盲盒产品作为一件商品,能够在销售过程中实现经济流通,为景区所在地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执行其经济功能。另一方面,地方景区推出的一系列盲盒也会为景区提供形象代言的作用,打造旅游景区IP,促进地方景区文化传播、影响力,对于地方景区文化风俗,历史建筑局部元素的借鉴和运用,能够坚实盲盒产品的文化之根,赋予其更深刻的意义。
盲盒产品作为体验经济时代下出现的产物,凭借绚烂的外表圈粉无数,神秘的外包装诱惑每一个玩家欲罢不能,ACG文化赋予了情感上的共鸣,毫无疑问盲盒产品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三体验层次”综合考虑的结果。尽管盲盒产品发展的路径存在一些问题,但矛盾是事物进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考虑其发展背景、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产品设计发展的趋势,实现盲盒产品未来更好的发展应寻求多感官体验的融合以及地方文化的融合,这是其当前发展现状的突破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让用户更为满意的盲盒产品。
注释:
①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NORMAND A.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M].Beijing:Zhongxin Press,2003.
②ISO.9241-210:2010.Ergonomics of human system interactionPart 210:Humancentered design for interactive systems(formerly known as 13407).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Switzerland,2010:7-9.
③UPA(Usability Professionals'Association),Usability Body of Knowledge.http://www.usabilitybok.org/glossary.
④2020年中国盲盒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J].国际品牌观察,2021(8):66-69.
⑤段殳.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D].东南大学,2006.
⑥张振中.“盲盒经济”模式下盲盒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8):227-233+275.
⑦新锐国际.可用性是指标、用户体验是目标、UCD是思想[EB/OL].[2009-03-06].http://www.soft6.com/html/tech/13/1313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