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又吉 谢碧波 尤建华
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德清,313200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2年前四肢反复发生无痛性结节、红斑,后发展至臀部及上肢,1年前左踝关节部位结节增大伴破溃,当地医院行清创治疗后好转,未完全消退,于当地医院疑诊为麻风,故推荐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无体重减轻,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检查:臀部、四肢多发的红斑、皮下结节,感觉迟钝,无瘙痒,无压痛,无眉毛脱落,周围浅表神经无明显粗大、无按压痛(图1)。
图1 1a~1d:臀部及下肢见散在结节 图2 表皮增生,皮突延长,表真皮间无浸润带不明显,真皮内巨噬细胞肉芽肿,较多细胞泡沫化,附属器受累(HE,×100) 图3 抗酸染色:4+(×100) 图4 臀部、四肢结节明显减少
麻风菌皮肤组织液检查:左眶上、左耳垂、下颌、左臂、左大腿均为5+,右小腿部位4+;细菌密度指数4.8。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皮突延长,表真皮间无浸润带不明显,真皮内巨噬细胞肉芽肿,较多细胞泡沫化,附属器受累,抗酸染色:4+(图2、3)。HLA-B*13:01等位基因阴性。
诊断为界线类偏瘤型(BL)麻风。随后按多菌型麻风治疗方案口服抗麻风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经治后患者目前结节明显减轻,皮疹局部色素沉着(图4)。
讨论麻风的皮损包括丘疹、斑疹、结节、斑块、弥漫性浸润等症状。本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四肢和臀部皮肤反复发生的无痛性结节,未出现明显红斑及周围神经疼痛,导致没有及时得到确诊。麻风在早期,其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可以表现为多种皮损形态,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而对于一些不明原因反复发生无痛、痒性皮疹以及无痛性皮肤结节等症状,可以考虑早期做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以免延误病情,导致畸残发生。
麻风残疾发生率比较高,因为麻风杆菌主要侵犯周围神经,可以引起皮肤浅表感觉以及运动障碍,从而导致各种畸残发生,而且畸残发生与诊断延迟时间有明确相关性,且2级残疾是一种不可逆的损伤,也是评价麻风防治的重要指标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避免发生畸残并减少对患者以及家庭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氨苯砜综合征发生,风险因子HLA-B*13:01检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