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曹 佩 曾繁美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105)
骨折作为骨科常见病症,多因外伤所受暴力所致,以骨擦音、反常活动及畸形为主要特征,临床治疗多选用手术方式,虽具有良好疗效,但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致使痛苦加剧与康复进程受阻,因此应配合合理护理[1-2]。气压止血带是一种常用止血工具,主要通过控制气压压迫四肢,阻滞动脉供血,以此降低术野出血与手术风险,而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以手术室干预为基础,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4]。本研究以70例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气压止血带联合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4-70岁,平均为(47.15±8.67)岁;骨折类型:7例尺骨骨折,14例胫骨骨折,4例髌骨骨折,10例腓骨骨折。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5-70岁,平均为(47.31±8.79)岁;骨折类型:6例尺骨骨折,15例胫骨骨折,3例髌骨骨折,11例腓骨骨折。2组资料无差异,可比较(P>0.05)。(1)纳入标准:①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骨折;②接受骨折手术治疗;③术中存在出血;④资料完整;⑤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淋巴管炎、血栓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②伴静脉血栓、静脉曲张;③处于哺乳或妊娠期;④伴精神病症;⑤伴认知障碍。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止血及护理。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后向其讲解骨折及手术相关知识,指导及协助其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前1天严禁进食刺激性食物,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禁水,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输液液体不加温,钳夹止血;术后1天予以常规抗感染、镇痛镇静处理等。观察组行气压止血带联合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气压止血带:护理人员于麻醉完成后选取气压止血带(生产厂家:常州市延陵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型号:I类BF型)进行止血处理,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大小选取相应的气压带,上肢与下肢分别绑至臂中1/3位置、大腿上1/3位置,于止血带下方放置治疗巾,选取纱布绷带加压及固定;止血带充气之前,将肢体适当抬高,驱血之后充气,上肢、下肢压力分别控制在40kPa、80kPa以下,充气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下,压力指数每间隔15分钟检查1次。(2)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由手术医师、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所有小组成员均参与专科培训及考核,考核通过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统一制定,如健康需求、疾病情况等,通过手术视频、健康手册等方式开展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针对理解、接受能力较弱的患者,配合视频播放方式加深其认知;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2小时禁水;术前30分钟调控手术室温度,稳定在21℃-24℃左右,手术过程中输注液体进行加温处理,加温至35℃-37℃范围内,输注量控制在2000ml内,对骨折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选取0.9%氯化钠注射液对创面进行冲洗,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第1时间告知主治医师,并协助医师进行对症处理,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与手术安全;手术完成后第1时间向已经清醒的患者说明手术效果,予以硬膜外自主镇痛,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直至患者自觉疼痛能够忍受为止,密切观察切口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皮肤一旦发白、发凉应第1时间予以热毛巾热敷,肿胀严重即进行按摩;患者于术后6小时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及协助其于病床上进行握拳、屈膝等活动,术后24小时根据恢复情况确定是否下床活动,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术后2天开展患肢被动肌肉运动;同时,手术完成后,因患者对手术疗效及康复进程存在担忧,易出现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从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特征等多个方面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嘱咐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与鼓励,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减少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充足睡眠对促进骨折愈合及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升患者的睡眠意识,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与围术期指标(术中体温、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止血优良率及并发症(褥疮、便秘、感染)发生率。睡眠质量选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内容包括7项,分别为日间功能紊乱、使用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潜伏期及主观睡眠质量,满分21分,得分越低即睡眠质量越佳。心理状态选取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估,内容包括9项,分别为精神病性、偏执、恐惧、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及躯体化,各项按1-5级评分,得分越低即心理状态越佳。止血评价:(1)优。创面无淤血,手术视野清晰,对手术操作无影响。(2)良。创面轻微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对手术操作无明显影响。(3)差。创面严重出血,手术视野不清晰,对手术操作有不良影响。
4 统计学方法:资料由SPSS19.0软件统计,(±s)、%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资料,并分别采用t、x2检验,P<0.05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为(2.24±0.34)分,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为(1.46±0.21)分;干预前日间功能评分为(2.34±0.17)分,干预后日间功能评分为(1.37±0.12)分;干预前服用安眠药评分为(2.11±0.32)分,干预后服用安眠药评分为(1.43±0.2)分;干预前睡眠障碍评分为(2.37±0.28)分,干预后睡眠障碍评分为(1.36±0.18)分;干预前睡眠效率评分为(2.37±0.25)分,干预后睡眠效率评分为(1.32±0.17)分;干预前睡眠时间评分为(2.26±0.31)分,干预后睡眠时间评分为(1.28±0.21)分;干预前入睡时间评分为(2.32±0.47)分,干预后入睡时间评分为(1.39±0.35)分。对照组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为(2.22±0.31)分,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为(1.87±0.25)分;干预前日间功能评分为(2.32±0.15)分,干预后日间功能评分为(2.00±0.13)分;干预前服用安眠药评分为(2.16±0.33)分,干预后服用安眠药评分为(1.81±0.21)分;干预前睡眠障碍评分为(2.39±0.27)分,干预后睡眠障碍评分为(1.83±0.21)分;干预前睡眠效率评分为(2.36±0.26)分,干预后睡眠效率评分为(1.79±0.19)分;干预前睡眠时间评分为(2.30±0.29)分,干预后睡眠时间评分为(1.81±0.25)分;干预前入睡时间评分为(2.34±0.44)分,干预后入睡时间评分为(1.82±0.41)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t=11.547,P=0.000)、日间功能(t=29.482,P=0.000)、服用安眠药(t=10.661,P=0.000)、睡眠障碍(t=17.951,P=0.000)、睡眠效率(t=20.547,P=0.000)、睡眠时间(t=15.484,P=0.000)、入睡时间(t=9.389,P=0.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t=5.199,P=0.000)、日间功能(t=9.538,P=0.000)、服用安眠药(t=5.294,P=0.000)、睡眠障碍(t=9.686,P=0.000)、睡眠效率(t=10.472,P=0.000)、睡眠时间(t=7.571,P=0.000)、入睡时间(t=5.115,P=0.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t=0.257,P=0.798)、日间功能(t=0.522,P=0.603)、服用安眠药(t=0.644,P=0.522)、睡眠障碍(t=9.686,P=0.762)、睡眠效率(t=0.164,P=0.870)、睡眠时间(t=0.557,P=0.579)、入睡时间(t=0.184,P=0.855)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t=7.429,P=0.000)、日间功能(t=21.067,P=0.000)、服用安眠药(t=7.752,P=0.000)、睡眠障碍(t=10.053,P=0.000)、睡眠效率(t=10.906,P=0.000)、睡眠时间(t=9.604,P=0.000)、入睡时间(t=4.719,P=0.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
5.2 2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精神病性评分为(1.61±0.34)分,干预后精神病性评分为(0.99±0.21)分;干预前偏执评分为(1.99±0.53)分,干预后偏执评分为(1.31±0.18)分;干预前恐惧评分为(2.42±0.54),干预后恐惧评分为(1.31±0.32);干预前敌对评分为(1.85±0.49)分,干预后敌对评分为(1.61±0.29)分;干预前焦虑评分为(2.57±0.40)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1.51±0.27)分;干预前抑郁评分为(2.77±0.65)分,干预后抑郁评分为(1.14±0.53)分;干预前人际关系评分为(2.27±0.49)分,干预后人际关系评分为(1.25±0.19)分;干预前强迫评分为(2.11±0.43)分,干预后强迫评分为(1.09±0.17)分;干预前躯体化评分为(2.51±0.46),干预后躯体化评分为(1.27±0.19)分。对照组干预前精神病性评分为(1.61±0.34)分,干预后精神病性评分为(1.18±0.24)分;干预前偏执评分为(2.02±0.51)分,干预后偏执评分为(1.68±0.41)分;干预前恐惧评分为(2.44±0.51),干预后恐惧评分为(1.85±0.47);干预前敌对评分为(1.82±0.52)分,干预后敌对评分为(1.17±0.23)分;干预前焦虑评分为(2.57±0.40)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2.01±0.33)分;干预前抑郁评分为(2.74±0.63)分,干预后抑郁评分为(1.81±0.58)分;干预前人际关系评分为(2.27±0.49)分,干预后人际关系评分为(1.79±0.24)分;干预前强迫评分为(2.09±0.44)分,干预后强迫评分为(1.61±0.34)分;干预前躯体化评分为(2.48±0.48),干预后躯体化评分为(1.78±0.36)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精神病性(t=9.179,P=0.000)、偏执(t=7.187,P=0.000)、恐惧(t=10.462,P=0.000)、敌对(t=7.432,P=0.000)、焦虑(t=13.960,P=0.000)、抑郁(t=11.498,P=0.000)、人际关系(t=11.482,P=0.000)、强迫(t=13.051,P=0.000)、躯体化(t=14.739,P=0.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精神病性(t=6.791,P=0.000)、偏执(t=3.074,P=0.000)、恐惧(t=5.033,P=0.000)、敌对(t=2.087,P=0.000)、焦虑(t=6.389,P=0.000)、抑郁(t=6.425,P=0.000)、人际关系(t=5.929,P=0.000)、强迫(t=5.107,P=0.000)、躯体化(t=6.902,P=0.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精神病性(t=0.257,P=0.798)、偏执(t=0.241,P=0.810)、恐惧(t=0.159,P=0.874)、敌对(t=0.248,P=0.805)、焦虑(t=0.429,P=0.669)、抑郁(t=0.196,P=0.845)、人际关系(t=0.352,P=0.726)、强迫(t=0.192,P=0.848)、躯体化(t=0.267,P=0.790)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精神病性(t=3.525,P=0.000)、偏执(t=4.888,P=0.000)、恐惧(t=5.619,P=0.000)、敌对(t=7.033,P=0.000)、焦虑(t=6.938,P=0.000)、抑郁(t=5.045,P=0.000)、人际关系(t=10.437,P=0.000)、强迫(t=8.093,P=0.000)、躯体化(t=7.412,P=0.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
5.3 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体温更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s,n=35)
表1 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s,n=35)
组别 术中体温(℃)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6.49±0.16 102.41±14.24 13.36±2.58对照组 36.21±0.23 117.93±15.15 17.15±3.03 t 5.912 4.416 5.634 P 0.000 0.000 0.000
5.4 2组止血效果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止血优良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2组止血效果比较(n,%,n=35)
5.5 2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比较(n,%,n=35)
现阶段,临床治疗骨折多选用手术方式,而手术操作创伤较大,骨折部位出血一旦过多会对术野产生影响,延缓手术进程,且不及时处理可能诱发失血性休克;钳夹止血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极易对周围血管组织产生损伤,延缓骨折愈合,因此应找寻更为有效的止血方式[5-6]。相关研究[7]表明,气压止血带用于骨折手术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量,还可防止失血性休克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但止血效果会受到麻醉剂使用、液体输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体温出现波动,导致生理应激反应加重,影响手术疗效及预后质量,因此应配合合理护理。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术中体温、止血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气压止血带联合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主要在于气压止血带作为一种止血工具,通过电脑对时间、压力值等仪器参数进行调控可自动充气对肢体形成压迫,短暂阻断血液向骨折位流动,以此降低术中出血量,确保术野清晰,以便于手术医师明确骨折部位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并加速术后康复[8]。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为一种现代模式,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系统化及科学性,旨在促进手术开展与术后康复进程,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健康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其包含了建立护理小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其中,建立护理小组可使护理人员参加系统性培训及考核,确保其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过关,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及健康需求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可确保护理服务科学性、合理性;术前护理可维持手术室温度稳定、适宜,增强患者手术耐受性;术中护理通过加温处理术中需要输注的液体,并对输注量予以控制,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还可进一步减轻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避免体温过低或过高影响手术疗效及预后质量;术后护理可及时、有效处理切口出现的不良状况,且通过指导患者饮食、床上被动运动及下床活动,可有效防止切口感染、肿胀、褥疮等并发症发生,而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减少负性情绪对术后睡眠、康复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鼓励及陪伴,可有效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且睡眠干预可使患者及家属明确睡眠质量对骨折愈合、预后改善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增强其睡眠意识,家属参与到患者的睡眠干预工作中可发挥监管、督促作用,使患者能够按时休息与保持规律睡眠,降低不良因素对患者睡眠、预后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家属与护理人员可共同为患者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促使其快速康复[9-10]。
综上所述,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气压止血带联合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止血效果,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与提升睡眠质量,减少患者出血量与并发症,并促进其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