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燕
(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骨科一病区,广东 深圳 518116)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主要是由外力导致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关节面,发生骨质连续性的中断的现象,多由暴力、车祸、坠落等因素造成。临床上常使用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对恢复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积极的功能性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1]。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锻炼模式为常规功能锻炼干预,其可改善患者的肌力,防止肢体萎缩等现象发生,但该模式训练没有针对性且内容单一,患者容易出现一定程度功能障碍,因此常规功能锻炼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康复需求[2]。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是临床上研究出的较为新颖的干预模式,注重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多种因素及干预模式的应用,更具有针对性且内容丰富,有望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锻炼需求。今为进一步探讨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遂进行研究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为(44.25±1.23)岁;疾病类型:开放型15例,闭合性15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摔伤8例,坠落伤5例,其他5例;Schatxker分型:I型16例,II型14例;体质量46-59 kg,平均为(51.67±1.59)kg。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为(46.32±1.28)岁;疾病类型:开放型16例,闭合性1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摔伤9例,坠落伤6例,其他5例;Schatxker分型:I型15例,II型15例;体质量46-60 kg,平均为(51.71±1.62)kg。上述男女比例、年龄、疾病类型、受伤原因、Schatxker分型及体质量资料2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且具有可比性(P>0.05)。该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由医师判断符合胫骨平台骨折[3]诊断标准且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疗及康复干预的患者;沟通、意识、读写能力正常且入组前未接受其他干预的患者;凝血功能正常且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2)排除标准:患有精神分裂症或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的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局部皮肤严重损伤或过敏的患者。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干预。患者入院当天进行基本教育宣讲,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手术前l天需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并做好相关准备,由医师或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并安慰患者以减轻患者紧张、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手术后患者的手术肢体应处于抬高的状态,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患肢进行血运观察;在术后48小时内将引流管拔除,依据医嘱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活动,强度适中;2周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进行扶拐不负重行走;在患者出院当天进行出院的指导,叮嘱患者在家练习时的注意事项及复诊的相关事项;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联合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干预。(1)成立专项小组:由1名骨科医生、1名康复医生、1名护士长及3名骨科护士组成专业的训练小组,小组成员需进行相关的培训,且必须在通过严格的考核后方可上岗。骨科医师及康复医师负责调研相关文献并制定功能锻炼方案,护士长带领护士负责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实施康复护理内容,包括锻炼动作、锻炼强度及制作短视频,方便患者进行观看。(2)采集患者相关信息并分析功能锻炼影响因素:小组内成员通过单独沟通、家属访谈、组内研讨等方式对影响患者功能锻炼的因素进行以下几方面归因:①患者、家属、医生、护理人员对于功能锻炼情况沟通及反馈欠佳,根据以上问题可调整功能锻炼中各个角色参与、监督、评价方案。②患者本身对功能锻炼知识及重要性认知欠佳,由于各种原因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针对以上问题可加强功能锻炼健康知识培训。③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方法掌握欠佳,针对以上情况可注重功能锻炼技能传授及技巧讲解。(3)主动锻炼管理:患者在手术后的第2天进行主动的锻炼,包括股四头肌以及踝关节屈伸等部位的锻炼,肌群收缩训练应保持10秒左右才可以放松,进行下1组训练,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指导患者每个动作的注意事项及要点,3次/d,10组/次。术后1周后应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为期1周的膝关节功能屈伸锻炼,活动度大约为15°左右,患者应保持锻炼匀速,随着锻炼的不断深入,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了提升,根据患者的锻炼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不疲惫的状态下进行加强锻炼,并逐渐增加范围和强度。(4)药物干预:为加速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可给予患者多种方式的中药治疗,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可给予活血化瘀药熏蒸,对骨折部位进行熏洗。(5)针灸治疗:患者于术后3周按照骨度量法选取穴位针灸,2d/次,得气后置针30分钟左右。(6)定期组织功能锻炼教育讲座:嘱家属陪同患者一同参与,由骨科医师及康复医师共同组织,对功能锻炼知识、技能训练方法、心理调节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对锻炼过程中疑问进行统一解答。(7)建立问题反馈平台:由组内成员建立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通过公众号推送功能锻炼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同时通过微信群进行功能锻炼问题反馈及答疑。(8)制定个体化锻炼清单:根据每位患者不同情况制定功能锻炼个体化清单,清单具体包括疼痛管理、健康知识指导、家属培训计划、心理建设、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方案、出院及随访情况等8个项目。疼痛管理以个体化疼痛评估、非药物镇痛方案、药物镇痛选择等内容为主;健康知识指导以疾病目前情况、手术相关知识、术后注意事项、功能锻炼优势等内容为主;家属培训计划以监督任务培训、功能锻炼辅助方法、胫骨平台骨折相关知识培训为主;心理建设以缓解疾病恐慌、健康认知强化、应激心理辅导为主;并发症预防以局部皮肤损伤预防、静脉血栓预防、感染与筋膜综合征预防等内容为主;功能锻炼方案以平衡功能训练、关节、肌肉、肌腱训练为主;出院及随访情况以门诊复查联合电话随访为主。
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对比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秀:复诊发现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良好:复诊发现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差: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症状加重者。优良率=(优秀+良好)率。(2)生活质量水平:采用SF-36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具体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6项内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水平越好。(3)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部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6.67%(29例),高于对照组的80.00%(24例)(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n=30)
5.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干预前2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总体健康为(30.46±3.15)分、生理功能为(68.36±7.21)分、躯体疼痛为(9.32±1.01)分、情感职能为(4.42±0.62)分、社会功能为(4.35±0.51)分、精神健康为(4.25±0.56)分、总分为(92.36±6.69)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s,分,n=30)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s,分,n=30)
注:*P<0.05,与干预前组内比较
5.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3例),低于对照组的40.00%(12例)(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30)
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多呈现塌陷状态,还可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肌腱、神经、血管等损伤,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临床中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且后续康复较慢,因此有效的功能锻炼对于术后康复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4]。常规功能训练模式以术后医师教学、患者自学、护理人员督促及出院后电话随访为主,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但干预方法较单调且针对性、系统性较差,无法满足患者对康复效果的期许,还可因功能锻炼掌握较差导致诸多并发症,因此临床亟需寻找合适的功能锻炼方案改善康复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具有针对性,且参与训练指导的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该模式制定了规范的训练方案。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参与锻炼,及时、有效的指导患者训练注意事项及指出要点,同时还加上中药治疗及针灸干预,可起到促进患者血液流通,改善骨折端的血供,达到舒经活络、镇静止痛的功效[5]。锻炼管理过程中注重影响因素分析、策略调整、个体化方案制定及实施等,达到了多种层次、多种方法、多种因素、多个环节相结合的目的,因此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有望改善康复效果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6.67%(29例),高于对照组的80.00%(24例)(P<0.05),说明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可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李春艳[6]的研究中指出:多元化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中可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分析其原因为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运用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舒经活络的功效,从而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7]。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从家属、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多层次进行管理,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改善患者锻炼依从性,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8]。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针对功能锻炼、问题反馈、知识宣教、家属配合、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落实管理内容,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干预后康复优良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总体健康为(30.46±3.15)分、生理功能为(68.36±7.21)分、躯体疼痛为(9.32±1.01)分、情感职能为(4.42±0.62)分、社会功能为(4.35±0.51)分、精神健康为(4.25±0.56)分、总分为(92.36±6.69)分,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可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原因为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在锻炼时,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指导患者训练要点及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促进患者康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9]。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注重问题反馈,利用微信群及定期讲座对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可减轻患者对疾病本身及术后康复焦虑、不安、恐慌的心理压力[10],同时还有利于功能锻炼的科学实施,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3例),低于对照组的40.00%(12例)(P<0.05),说明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可降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将中药应用于患者干预过程中,加速患者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1]。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中医护人员全程参与且与患者积极沟通,可避免患者因操作不当或发现不及时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其次管理过程中注重科学功能锻炼、注意事项的讲解,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图片、文字等直观方式加深患者印象,还通过定期讲座及时回顾细节,综合改善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掌握度,避免因锻炼不合理导致的功能损伤,甚至影响骨折恢复。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中锻炼清单更加系统化,针对深静脉血栓制定详细预防策略,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全程化多元化功能锻炼管理策略可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有望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