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动画电影的精神表达、现实困境与传播策略

2023-02-19 04:50高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文化符号中国故事国际传播

作者简介:高欢(1995-),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艺术传播。

摘要:中国动画电影走向海外市场,对于面向国际传播中国故事、构建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应当更多地表现对话、开放、包容的共同体精神,以文化符号传播民族文化,在跨文化语境中表达人类共同情感。当前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实践存在着海外背景中的误读现象、文化符号单一化与同质化、社交媒体在场率低的困境。中国动画电影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有待从文化符号传播、情感传播及社交媒体传播等方面出发,提升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实现中国故事与中国形象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国动画电影;中国故事;文化符号;共同情感;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4(b)-0170-06

Spiritual Expression, Realistic Dilemma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O Hu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1, China)

Abstract: The entry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s into overseas marke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isseminating Chinese stories and building China's image internationally.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s should focus more on showcasing the spirit of dialogue,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in the community, spreading national culture through cultural symbols, and expressing common human emotions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In communication practice, there are currently difficult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s, such as misreading in overseas contexts, simplification and homogenization of cultural symbols, and low social media presence. Chinese animated films are becoming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exter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symbol dissemination, emotional dissemination, and social media dissemin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stories and imag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animated film; Chinese stories; Cultural symbols; Common feelings; Social media

中國动画产业的飞速发展、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一系列优质的动画电影进入观众视野,无论是国产动画电影优秀的票房数据还是互联网用户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评分、评价,都表明了中国观众对中国动画电影的认可。在国内电影市场日益成熟繁荣的同时,中国动画电影的海外市场开拓以及对外传播似乎未有较大的进展。这一现象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方面,国内电影市场体量巨大,基本满足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需求,在内循环良好的情况下,中国动画电影拓展外需市场的动力不足[1];另一方面,国内外文化差异问题,海外对于中国文化的偏见,影响着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的接受程度;同时,海外传播渠道有待进一步开拓,以及中国电影传播者对于海外观众的喜好把握不足,都是限制中国动画电影海外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国际传播环境下,中国动画电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文化自信”“文明互鉴”等国际传播理念得到提倡与认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文简称《决议》)指出:“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影响力明显提升。”[2]《决议》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语境,中国与西方国家,将更多地谋求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通过向国际传播中国文化产品的方式,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寻求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价值观与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可,从而强化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这一文化传播理念,正是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国门的理论依据与内在动力。

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传播力不足的现状,要求中国动画电影的传播者要更加深刻地把握自身产品的内容价值,树立适应国际传播的传播思维,探索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传播语境中的有效传播渠道,以此真正提高在世界传播语境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 时代精神表达:中国动画电影的传播话语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的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当前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就中国动画电影而言,在创作和传播中,应当更多地展现当代中国的使命担当。中国动画电影要通过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的传播,推动构建中国开放、包容的形象。

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引申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中,“对话、开放、包容、实践性、融通性、共同点”成为传播实践的关键词[3]。近年来追光动画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系列动画电影,在制作技术方面展现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较高水平,电影画面不仅带给观众美好的视觉体验,其精湛的技术水平展现出了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飞速进步。在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中,其精湛制作技术代表着当今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实力,有助于构建强大中国的形象。同时,中国动画电影在内容创作方面,一方面,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如《白蛇》《封神》等电影都是基于中国古代神话进行再创作。在海外传播中,用“古老中国”的形象吸引海外观众,讲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中国动画电影也试图讲述当代中国的故事,《雄狮少年》以3个少年学习醒狮、追求梦想的故事,表达了顽强拼搏、挑战自我的主题,其中广东地区的风俗人情、醒狮文化展现出了生动立体的当代中国形象。

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和传播实践,应当同对话、开放、包容的中国精神传播相结合,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得中国动画电影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4]。

1.2 彰显中国民族文化的文化符号体系

从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图谱来看,“中国动画范式”一直是中国动画电影不断探索和发扬的一种风格。中国动画电影往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分,在制作上融合借鉴中国文化符号,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输出中国民族精神内核[5]。

学界的研究认为,文化符号是特定群体的社会文化的抽象化凝结。文化符号作为一种能够代表特定群体的身份标识,对于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6]。中国动画电影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符号,有助于展现中国民族文化,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在海外形成中国话语体系。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动画电影中展现的古老中国形象,也能够加深中国形象的“历史悠久”“文明厚重”的特点。动画电影中存在着某些特定符号,如《新神榜:杨戬》中以中国泰山为原型创作的仙山,《白蛇缘起》中的龙、蛇、狐狸、中华田园犬等动物,《雄狮少年》中的醒狮文化等,它们不断地强化观众对于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形象。中国动画电影始终围绕着中国文化符号展开创作,使得观众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线索等形成的文化符号达成共识与共情。

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代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努力的方向。中国需要不断向外输出优质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借文化符号的传播,推动中国形象的构建。

1.3 跨文化传播中的共情叙事

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中国形象、中国故事能否唤起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是影响中国文化产品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动画电影的海外传播,需要面向多样化的海外受众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试图构建共同情感,引发受众共鸣。近年来,传播学将“共情理论”引入文化传播的研究之中,认为“共情”强调全人类都拥有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需求,当文化产品中的情感价值得到彰显,其中的一个情感联结点能够联结一个甚至多个群体,这一理念提倡通过文化产品的情感价值使观众在态度方面趋于一致,进而深化文化产品中的价值观念对于观众的影响[7]。

“共情传播理论”的提出,为中国动画的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动画电影要提高在国际传播语境中的影响力,需要重视并彰显情感的力量,以人类共通的情感为纽带,激发观众的共情,联结每一位不同种族和国家的观众。例如,动画微电影《糸糸》,在第十一届澳门国际微电影节获得最佳动画片奖银奖,这部动画微电影以二维动画的表现形式,讲述了一個温暖的故事,用祖母与孙女之间的亲情感动观众。亲情眷恋作为这部微电影的核心情感被反复地强调,代表着血缘与亲情的红色丝线,在微电影中作为维系女孩与祖母关系的意象反复出现,如女孩与祖母之间的互动——抚脸庞、教刺绣、解丝线、双手相握,表达了两人之间浓厚的亲情。作品通过一个平凡的故事,表现了一种人类共通的祖孙亲情,而微电影中祖母与孙女的角色身份,更易于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代入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国动画电影对于人类共同情感价值的彰显,有助于提高动画电影的情绪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共情,对动画电影产生认同感,而在这一过程中,动画电影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自然而然地会对观众发生影响。

2 中国动画电影对外传播的现实困境

2.1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话语的解读之困

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中西文化差异及文化偏见为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文化研究学者霍尔曾提出了受众解读模式的3种假设:主导霸权地位、协商的符码、对抗的符码。在跨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很容易出现误读甚至扭曲现象,譬如美国电影《花木兰》,取材于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而电影表现的是充满当代精神与女性意识的故事,并非中国古代等级社会与男权社会下的木兰故事,美国电影《花木兰》相对于中国花木兰故事表现为“对抗的符码”。海外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解读,还常常表现为“协商的符码”。譬如Facebook上的海外观众认为“《白蛇:缘起》是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这一评论一方面把握住了《白蛇:缘起》的爱情主题,但并未立足于中国《白蛇传》故事进行理解,而是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寻找到了相同主题的《泰坦尼克号》进行对应。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为了尽可能减少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对于观众接受效果的影响,往往在电影中融入当代观众更能理解的当代精神。在海外传播中,这种方式可能更有助于海外观众理解电影的内容与主题。然而,动画电影对于价值观念的传播,是否摒弃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而代之以浅显的流行文化,是否背离了中国时代精神,而迎合他者意识形态或消费主义话语,是值得动画电影行业深思的问题。在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中,如何在突出全人类都能理解的共同情感的同时,以中国情感感动观众,用中国精神征服观众,需要动画电影行业从业者及电影研究者共同努力,寻找可行的策略。

2.2 文化符号表达的单一化与同质化

文化符号系统的构建与传播,对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故事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有意识地构建中国文化符号系统,譬如追光动画出品的一系列动画电影,表现出“古老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形象。从中国动画电影中反映的文化符号来看,传统文化符号多于现代文化符号,同质化严重而独特性不足。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与出品缺乏构建立体、生动的国家形象的意识,也反映了中国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与构建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

实证研究发现,土耳其高中生对于中国形象的认识,总是偏向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与中国长期以来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总是倾向于使用那些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传播国家形象,如故宫、天安门、长城、熊猫、中国功夫等,这些文化符号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标识早已深入人心,但是这一类文化符号却并不能完全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先进技术、开放理念、共同发展等特点[8]。就中国动画电影而言,大量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虽然能够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观众,但从长期看来,将有可能面临着创新性不足的危机。在国际传播中,这种创作策略不利于向海外观众传播生动立体的当代中国形象,唯有探索多元题材,讲述能够引起共鸣的中国故事,表达更为丰富的中国文化符号,方有助于提升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口碑与影响力。

2.3 海外网络传播渠道有待拓展

中国动画电影主要通过影院放映与网络平台传播等方式传播给海外观众。学界已有一些关于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实证研究,本文综合谷歌新闻、烂番茄、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netflix、twitter、youtube等6类网络平台的数据,中国电影在海外网络平台的在场率整体较低。从中国电影面向海外市场的传播规模来看,超过半数的中国电影未能面向13个以上国家进行传播,仅有少数电影能够面向更大规模的国际电影市场进行传播。以上实证研究反映了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传播范围有限的现状,中国电影在海外国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均有待提高。就中国动画电影而言,海外观众接受度较高的仅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功夫熊猫3》《白蛇:缘起》4部,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研究发现亚裔观众在推动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项实证研究也表明,不同的海外国家对中国电影的接受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好,东亚地区可能对于中国电影有着更高的接受度,但面向欧美地区的传播则可能发生文化折扣。因此,文化差异与文化折扣仍是阻碍中国电影走向更大规模的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

中国动画电影面向海外市场的传播,传播渠道有待拓展,传播策略有待优化。当前,网络平台与社交媒体正在成为海外传播的重要媒介,而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的在场率和讨论度仍然较低。未来,中国动画电影的传播者仍需为拓展中国動画电影的传播渠道做出努力。同时,根据不同地区观众的偏好,面向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将有助于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传播取得较好的效果。

3 中国动画电影的对外传播策略

3.1 融通古今:文化符号的民族表达与当代转向

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应当通过文化符号彰显文化价值,当前的动画电影对于中国文化符号的选取和表现,具有一定的中国电影品牌和中国身份的构建意识。同时,中国动画电影对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表达,存在偏重古代而轻视当代、同质性严重而独特性不足的问题。据此,未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出品者和传播者,应当更多地思考如何立足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提高独特的文化符号的影响力。

未来,中国动画电影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应当趋向于传统元素与时代元素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中国动画电影应当更加深入地挖掘那些常见中国文化符号的内在价值,譬如从孔子、京剧、中医、功夫等文化符号中,表现出中国道德观念、哲学精神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中国动画电影应当更多地表现当代中国符号,彰显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精神。同时,中国动画电影对于当代中国精神的表达,也应当避免陷入流于表面,单纯强调国家意识形态的误区。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人物、故事与情感是其内容价值所在,中国动画电影要通过具体的人物与故事,塑造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使得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更加柔性更具包容精神。

3.2 寻求认同:唤起共同情感形成文化认同

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中西文化差异、文化偏见作为现实情况,不可避免地使中国动画电影中中国价值的传播打了折扣,基于这种现状,对于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传播全人类都能够理解的情感,通过情感的联结构建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将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传播语境下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

学界研究认为,2017—2022年,海外观众接受度较高的中国电影中,简单而鲜明的故事线索,爱情、亲情、正义、人性等经久不衰的主题,往往是这部电影获得广大海外观众认可的密码[9]。这项研究肯定了中国电影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符号对于海外观众的吸引力,基于中国文化符号,围绕着爱情、正义、人性、成长进行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和传播,其更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世界的有效传播路径。这就要求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何为“共同情感”,并重视这种情感的感染力量,将其融入电影内容、融入传播行为。譬如《白蛇:缘起》的爱情主题,《醒狮少年》中醒狮少年挑战自我的主题,这些鲜明突出的情感表达,将是构建情感共同体的重要条件。中国动画电影的海外传播,是以中国文化符号吸引海外观众,以共同情感激发观众共情,试图在构建情感共同体的基础上,传播共同体理念,促进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同时,中国动画电影传播的情感价值,不仅存在于影片之内,更在影片的宣发、传播过程中作为影片的特色与话题,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议论。譬如追光电影出品的一系列动画电影,将“国产动画”“中国故事”作为电影营销和传播的重要概念,引导公众通过观看和热议影片关注国产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而产生“国漫兴起”的自豪感,将这种共同情感转化为社会性的议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在公众之中构建情感共同体,推动影片的社会传播。在中国动画电影的海外传播中,也应当更多地运用这种策略,把握观众的情感共鸣点,并试图将之转化为热点话题,增加电影的传播深度和广度。

3.3 多元渠道:开拓社交媒体传播空间

未来,中国动画电影要在海外社交媒体实现更有效的传播,须从提高热度与讨论度、拓展传播渠道、制定区域差异化传播策略等方面做出努力。

社交媒体的热度与讨论度是判断动画电影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国内电影传播者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在社交平台网络中实现电影的病毒式传播。这一社交媒体传播策略,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运用已经较为成熟。在国际传播中,“话题”同样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海外社交平台中,中国动画电影的讨论度整体而言相对较低,传播者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将国内社交媒体话题传播策略运用于海外传播。学界研究认为,海外观众会从本土语境出发,理解中国电影的内容,海外观众往往会将中国电影中的情感价值与本土文化中的一些要素进行对应,从而形成对于中国电影的理解[10]。中国动画电影的海外传播,更需要传播者寻找能够引发海外观众情感共鸣的话题,譬如Facebook中热度较高的评论:《白蛇:缘起》是中国版《泰坦尼克号》,这是抓住了两部影片共同的“爱情”主题,使得海外观众更易于理解《白蛇:缘起》的内容,从而引发了海外观众的观影兴趣和讨论热情。

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的传播渠道仍然较为有限,需要传播者更多地谋求国际合作,这不仅包括与海外网络平台及影视公司的合作,更包括通过多元合作延长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产业链,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合宣传加深中国动画电影对于海外受众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的传播空间。同时,中国动画电影的传播者也应当建立海外市场分析体系,基于市场分析结果,制定区域差异化传播策略,根据不同地区观众的特点以及偏好,进行差异化传播,使中国动画电影取得更好的海外传播效果。

4 结语

在当前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语境下,国际社会局势及国际传播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向,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也应当顺应时代,与中国故事的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紧密相连,承担起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任务。在国际传播实践中,中国动画电影应当秉持文化自信的理念,推动文化符号的结构性转变、强化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运用社交媒体传播策略,提升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郭玉真,贾小寒.共同体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J].电影文学,2022(12):26-29.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3] 贾文山,卢芳珠.论新全球叙事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5):136-146.

[4] 孙婧,饶曙光.“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源流及其方法论启示——饶曙光教授访谈[J].海峡人文学刊,2022,2(2):88-96,158.

[5] 石竹青,田笑妍.中国动画跨文化传播研究(1978-1989)[J].电影文学,2022(10):27-30.

[6] 范红,苏筱.国家形象与文化符号体系的战略传播——基于日本文化符号传播实践的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6):77-86.

[7] 王嘉.超越巴别塔:共情传播视角下中国故事的国际化叙事研究[J].新闻春秋,2022(3):63-70.

[8] 程海燕,吴长青.中国形象的文化符号国际传播路径——基于土耳其“我想象的中国”绘画作品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30(2):124-128.

[9] 黄会林,黄昕亞,祁雪晶.中国电影海外网络受众接受度的实证研究——2021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74-81.

[10]卜彦芳,李初晴.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市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基于Netflix流媒体的实证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5):103-120.

猜你喜欢
文化符号中国故事国际传播
文化学视野下象形武术的“动态”文化符号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巴蜀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