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勇 曹庆锋
(宁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共同富裕一直以来都是全国人民殷切盼望的重大课题,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大步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取得了许多举世震惊的成就。建党百年,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并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大步挺进,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全国人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济和物质上的保障。但随着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难免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共同富裕任务,道阻且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剖析了世界发展的形势,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皆为二十大中的热点词汇,二者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而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标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1]70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的科学发展指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有助于把握新时代发展方向、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增强新时代发展动力,是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是达成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导致贫穷、极端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力落后。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使人类摆脱自然的束缚,进而解决自然制约而导致的贫困问题。在发展生产力上,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资本主义借助资本的强大力量在市场中进行运作,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和压榨,尽管其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对劳动者的严重压迫也使得社会中产生了大量“人造贫民”。正是这些局限性,社会主义选择吸取资本主义中的可取部分,结合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优势,既发挥出资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又克服资本在发展中的贪欲消极影响,从而让资本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之一,以此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踏上共同富裕新征程的道路上,“蛋糕”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好、做优。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这一要素能减少资源等要素的投入来提升社会生产力,从而将“蛋糕”做大。科技上的创新还能将生产质量推进到更高水平,将“蛋糕”做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3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生产向现代化转变,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厚实的物质积累。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积淀。
“协调”能防止发展的分化和失衡,使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动态平衡,协调城乡、协调区域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因此,马克思支持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在于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并为此作出的斗争。诚然,这种对利益的追逐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现实利益的恶性竞争也会导致社会的动荡。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协调社会发展产生的现实利益的分配问题,通过合理协调利益差距激发人们创造价值。
共同富裕并不是指大家一同富裕、同步富裕,而是强调先富起来的人帮扶后面的人富起来,允许发展中存在一定差距,但要通过协调的手段来尽量减小差距,即为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强调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以及各个方面做到综合平衡,促进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均衡性与和谐性。在实现全面脱贫并踏上共同富裕的关键节点上,应当以协调发展为航向,协调区域发展、协调城乡发展,使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依靠自然资源得以生生不息,自然资源总量有限,需在发展中做到生态节能。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携带着巨大的经济效能,在发展中遵从绿色发展是关系民生福祉的要求。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和前提,只有生态资源上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才能保证生态资源被少数人所占有。生态福利一旦出现两极分化,必然辐射到其他发展领域。
绿色发展最深刻的意义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的同时将生态效益放于首位。丰厚的物质财富、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富饶的自然资源都是共同富裕的体现。通过绿色发展能在缓解资源紧张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并发挥出发展的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生态领域上的共同富裕。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代代坚持,既要惠及当代,更要福泽后代。绿色发展不仅要顾当下,更要看未来,牺牲自然生态来换取经济上的短期效益,无异于饮鸩止渴。将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逐步转型升级,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发展作为走向共同富裕的恒久效能,实现物质增长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才能和共同富裕越走越近。
共同富裕不是闭门造车,自顾自的富裕,历史告诉我们,实现真正的高水平发展,“开放”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生产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能决定交往的形式。生产和交往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的交往活动;二是只有保持交往活动才能通过竞争不断维持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离不开人类的交往活动。在经济全球化大时代背景下,开放发展是深刻把握时代脉搏、推进国家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
开放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做到对内开放,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活力。要想真正做到对外开放,就必须做好内部的开放,否则会影响甚至制约对外开放的发展程度。再者强调的是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3]当前世界是一个整体的大市场,要想利用好这个大市场,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发展高水平的外向型经济,不断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的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在对外开放中抓住机遇,提升国内的发展质量和供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将共享发展的理念内涵归结为:“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旨在带领人民逐渐实现共同富裕。要做好共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共享要做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先富带后富,共同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繁荣贡献力量,在当今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更要强调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需要全社会齐发力、共进退,包括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西部和东部地区。要充分保障不同性别、民族和地区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利,做到共同富裕道路上不落一人。
第二,共享要做到各方面、各领域的发展成果全面共享。发展中的成果应由人民全面共享,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做到人人促发展,人人享成果。在新时代发展大前提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要想真正走向共同富裕,就必须做好各领域之间的全面共享。倡导民众为发展出力,共同促进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发展,让社会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繁荣发展。
第三,共享要做到人民广泛参与,做到人民共建共享。共建和共享二者相互依存,在助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共享的前提是共建,只有将“蛋糕”做大,才有共享的基础,美好生活从来都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创造的。共享让民众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激发民众创造财富的活力,推动群众广泛参与建设,广泛享受成果。
第四,共享要做到循序渐进,把准发展的动态过程。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推进的。在这过程中,要处理好过程和目标的关系,做到量力而行,坚持用量变来促成质变,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思路的深化,是当前党中央对发展局势的正确认识,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以新发展理念来推进共同富裕的稳步前进意味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新发展理念助力共同富裕要落到实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夙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将“蛋糕”做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总体的物质财富。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巨大经济体,但究其本质,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分配供给还是不足。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和其它因素,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改善经济发展格局,创新是当前的不二法门。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当前迈向共同富裕的重大推力。当前我国的发展进入了特殊时期,只有通过创新驱动,才能激发出发展活力,破除发展瓶颈的制约。同时创新发展能够树立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优势,提升对外开放中的国际竞争力,改善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生产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向现代型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4]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的创新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中,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世界的发展从古至今经历过很多次科技革命,也正是由于这些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提供了动力支持,才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形成。反观当前世界的发展形式,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各个国家都想占据科技的制高点,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甚至将创新作为国家的一种战略措施。群众是创新的主体,在发展中应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鼓励大众创新,逐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创新潮流,发挥出群众的创新凝聚力,让创新贯穿于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中,提高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丰厚的物质基础,并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实现全面小康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全面小康强调的就是发展中的协调性和均衡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也使得当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中创造的财富虽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覆盖面远远不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均衡,这些都是当下所需要解决的重大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阻碍因素,减缓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
协调发展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平衡杠杆。在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让经济运行进入快车道,更要在发展中注意发展的均衡,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否则势必会阻碍社会繁荣。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是整个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板块,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目的就是在各个区域、城乡之间形成一种合理有序、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做到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联动。逐步健全城乡一体化机制,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吸引优秀人才建设农村,逐步补齐农村在发展中的短板,推动农村发展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带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大步踏去。
绿色是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是做好“蛋糕”的必要要求,绿色发展能在发展中提升蛋糕品质,是当前发展必不可少的理念。以资源获取发展在短期内看能加速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前尽管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治污染,但空气质量差、水资源短缺、雾霾强、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仍然突出,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在释放压力信号。生态问题是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发展短板,不走向发展转型,社会发展和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只会越发尖锐。
绿色发展是一个关乎后辈生活环境的重大工程,是走向共同富裕的美丽底色。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绿色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舒适,是走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的底色。党的十九大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5]必须坚定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开放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最好的证明,闭关锁国会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将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拓展了我国发展的世界市场,是我国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开放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在开放中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阶段,更要走开放发展的道路,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发挥我国对外开放的优势,进一步拓宽我国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更为开放的发展新格局。开放发展要求面对世界的发展格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其中,以开放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空前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但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贫富分化已成为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共享发展有利于在发展中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之所向。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最显著的特征,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建共享,从本质上来讲,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包含社会资源的全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设施等。让人民在共同建设中共享,扩大人民的参与度,提升人民的参与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出民众力量,提升人民在建设中的参与感和幸福感。共享发展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同时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完善上层建筑中合理共享,综合施策。
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阻碍共同富裕的一大重要因素,共享发展提倡解决好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的问题,真正做到公共服务上的均衡化,通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切实办实事,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做到人人享发展,人人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