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真
[摘 要] 孙幼军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一生创作过许多优秀的经典童话作品。本文选取孙幼军不同时期的童话创作,通过探讨作品的创作特色来探究中国童话的现代性转变和童话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真正意义。一方面,从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出发,能够深度考察作品中人物形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态;另一方面,分析作家作品在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转变,有助于当下儿童文学作家对作品审美本质的把握。
[关键词] 孙幼军 童话 幻想 儿童观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4-0084-04
一、时代背景造就的作家
孙幼军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他的童话有着中国本土化的气息,更具有作家对于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无论是早期的《小布头奇遇记》,还是后期日益成熟的作品,如《神奇的房子》《铁头飞侠传》《怪老头》《小猪唏哩呼噜》等系列童话作品,都显示出不同时代赋予的鲜明烙印。
1961年,孙幼军的第一本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发表,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小布头的布娃娃,它和小主人苹苹赌气后任性出走,经历了许多奇妙的冒险,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勇敢、受人喜爱的布娃娃。作品通过小布头的冒险之旅反映了儿童的成长历程,也反映出三年困难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小布头奇遇记》可以说是一部教育童话,这是“十七年”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儿童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予以“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孙幼军创作时有意识地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童话作品中。其作品时至今日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显然与作家对儿童的心理认知和作品艺术性的把握是分不开的。
在这本童话故事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时代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许多故事情节是对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比如,萍萍爸爸在工厂开会,说要支援农村第一线;萍萍批评小布头浪费粮食时,提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节约粮食;小布头来到农村后见到的联欢大会等。作家不是直白刻板地说教,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小读者跟随主人公的经历共同成长,但说教的意味仍十分明显。在《小布头奇遇记》中,作家表达了对儿童的无限期许,希望儿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儿童在锻炼坚定勇敢品质的同时,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可以看出,早期的《小布头奇遇记》中的说教色彩是切合当时社会背景的,但作家化身为一位热心的长者,用亲切的口吻娓娓道来,借助小布头的所见、所闻、所感将情理灌输其中,随着小布头的不断成长,小读者的心境也随之变化,在新奇有趣的冒险经历中获得教育。由此看来,作为孙幼军进入儿童文学的初次尝试,《小布头奇遇记》可谓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孙幼军陆续发表《小狗的房子》《冰小鸭的春天》《怪雨伞》等短篇童话,同时也创作了《云里国历险记》《怪老头》等系列童话。这一时期孙幼军的童话创作逐渐走向成熟,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关于《小狗的房子》,孙幼军说:“1981年暑假我鼓鼓勇气,写出了《小狗的房子》。和以往写童话不同,这一篇沒有一点儿‘主题先行的情况。”[1]可以看出孙幼军此时的创作更多地体现自己的创作风格,树立儿童本位的观念,语言幽默生动,符合儿童审美情趣和心理特征,并且对儿童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怪老头》创作于1991年,作品更多体现出作家自己的创作特色,但作家仍坚持从现实生活出发,主人公的生活背景正是当时人们所处的时期。“儿童的成长发展,最终还要考察他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环境。而这种立体的社会影像必然在一代人身上打上时代的印记,文学则通过自身独有的形式诗意地表达对于时代冲击的种种感受。”[2]《怪老头》中,赵新新和他的朋友们对于学校作业的烦恼,对家长严格管控的抱怨,以及他日常生活中的家电用具,无不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儿童的心态。
二、营造童话幻想世界
孙幼军的童话具有明显的幼儿思维特征,“我的认识是,童话是具有幼儿思维特征的幻想故事。”[3]因此,他的作品通过对幼儿游戏心理的准确把握,为小读者营造出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将幻想与现实的元素完美结合,显现出作家对儿童内心世界真实而温暖的关注。
1.幼儿冒险题材的选择
孙幼军的童话创作大多面向幼儿,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认识是懵懂的,与众不同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作家选择用冒险题材吸引小读者的好奇心,通过主人公对事物的认知来帮助小朋友们认识世界,在温和的暗示中引导孩子们养成坚强乐观的性格,健康快乐地成长。正如儿童心理学家贝特尔海姆所说:“童话故事千方百计使儿童理解:同生活中的严重困难作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类生存的固有部分——但如果一个人不是躲避,而是坚定地面对出乎意料而且常常是不公正的艰难困苦,他就能战胜重重障碍,取得最后胜利。”[4]
在《小布头奇遇记》中,小布头从苹苹家跑出来,坐上火车来到农村,认识大铁锅、小芦花,又和狡猾的老鼠斗智斗勇,最终回到苹苹身边,一路上的冒险可谓紧张又好玩。小布头在经历了这些事情后,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最终成长为坚强勇敢、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神奇的房子》里,杨杨和小伙伴们用积木搭起神奇的房子,因为他自私霸道的性格,大家都不愿意帮助他,最后杨杨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到友谊的珍贵。《怪老头》里,赵新新在车上认识了一个神奇的怪老头,跟着怪老头去钓鱼、和门神过年、去耗子国游玩。这些充满冒险精神的题材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完成了他们渴望对未知事物一探究竟的欲求。
同时,孙幼军童话中的主人公在闯关中遇到的各种试炼,真实反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再是单纯地利用魔法和道具,主人公通常会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吉吉变熊猫》的故事中,吉吉最后凭自己的真本事登上了画报,赢得朋友们的尊重;《小布头奇遇记》里,小布头给小芦花通风报信,解救了小芦花,后来还和老朋友一起打败了四只坏老鼠;《怪老头》里,怪老头的魔法虽然给赵新新带来了从未有过的人生体验,但他最终还是靠自己解决了麻烦,比如用分钱的方式送走麻烦的门神,赶走三个小偷并警告他们以后不许干坏事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考验,无法解决的难题可能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于是孙幼军安排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和他们面临同样的难题,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解决办法。那么,小朋友们在今后碰到困难时也不会轻言放弃,只要沉着应对,就能迎刃而解。作品没有着眼于成长道路的悲伤,而是通过一个个别出心裁的故事,鼓励儿童用自信豁达的态度看待世界,体悟人生的意义。
2.幻想与现实元素的交融
“儿童文学为使孩子乐于接受,必须鲜明地张扬自己的特质,它具有童心世界那种独特的纯真美、欢愉美、变幻美和简洁美。”[5]孙幼军的幻想小说总是童趣盎然,故事情节在幻想和现实中穿插变换,让奇异的人物和事件进入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主人公可以自由玩耍,随意行动,世间万物都是鲜活的,有它们自己的小小世界。但是,在描写主人公的奇妙冒险时,他们周围的环境也没有完全脱离实际,而是遵从现实生活的美好幻想。在这些故事中,幻想世界与现实总是紧密相连,稀奇古怪的事情往往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再平凡不过的孩子身上。
这些童话故事披着幻想的外衣,内里却是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作家将幻想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不管形式怎样离奇,孩子们读来都会感到亲切和自然。《小布头奇遇记》里,玩偶小布头在冒险历程中获得成长,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小布头像一个真正的儿童,它具有人的灵魂,生活在人类的世界。但作家始终坚持他们身上的物性,比如小布头被老鼠抓住要吃掉的时候,只咬到了一嘴的布片儿,这样,小朋友在听故事时,能够清楚意识到小布头是个布玩偶,而不是真正的人。《怪老头》中,赵新新所经历的奇遇,虽然并不会在真实世界里出现,但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如赵新新招了蛔虫肚子痛,怪老头把小鸟塞进他的肚子里,从此治好了肚子疼的老毛病;妈妈每天布置写不完的作业,怪老头变出和赵新新一模一样的“代表”替他学习……这些日常生活的片段,极具真实感,作家向其中注入幻想的因子,构成童话独特的表达方式。
与此同时,孙幼军所构建的幻想世界并非纯粹的忘忧国度,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烦恼和挫折时常在他的故事中出现。《小布头奇遇记》中,小布头听大铁锅讲述郭铁匠一家的悲惨遭遇,彰显时代生活的气息;《怪老头》里,繁重的课业和专制的家长,耗子世界的一切与现实世界完全颠倒,反映了儿童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和教育的反叛及控诉。孙幼军曾说:“‘怪老头儿身上难免会有我的影子。如果我能像我写的‘怪老头儿那么厉害,我最想做的事,还是怪老头他在做的——给孩子解除一些苦恼,家长、老师、社会的压力造成的苦恼,让孩子们活得轻松一点儿。”[6]因此,儿童在社会和家庭中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儿童对成人社会的困惑和不解,在作品中都有所涉及,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也表现出作家对儿童的深切关怀。
令人欣慰的是,作家更愿意满足读者对人生的美好期待,《小布头奇遇记》里的郭铁匠一家最终生活幸福,未来充满希望;《怪老头》里的赵新新在无所不能的怪老头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解决各种问题。作者在这些暖心的故事中点起一盏希望的明灯,为儿童驱散前方道路上的阴霾,激励孩子们积极、健康地看待世界,现实社会是善恶共存的,但我们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做一个聪慧大方、正直善良的人。
三、把握童话审美特质
纵观孙幼军不同时期的兒童文学创作,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轻松有趣的内容和循循善诱的说教相谐。孙建江在《论孙幼军的童话观》中认为,孙幼军“强调‘审美作用是文学的社会功能之一,强调‘趣味‘快乐‘美的享受,显然是在呼吁创作者摒弃狭隘的儿童文学教育观”[7],并提出他的大教育观,即“想象力、幽默感、美感、同情与爱同样具有‘教育意义。”孙幼军的童话作品力图打破教育和审美之间的壁垒,辩证地看待儿童文学的审美性和教育性之间的共享特质。
1.“寓教于乐”的教育色彩
正如刘绪源先生所言:“判断文学作品的尺度,不应是某种被称为‘教育意义的理念,也不应是某种既定的道德的条律;而应该是情感——具体来说,是自身的自然生发的审美情感。”[8]孙幼军擅长在故事中营造出一种纯真美好、欢愉和谐的氛围,这里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或刺激或欢乐的冒险,让小读者在充满奇思妙想的冒险经历中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伟大力量,并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保持质朴美好的品格。作者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将笔触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用爱的教育引导孩子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教育微妙的并且只通过暗示向他传达道德行为的好处,不是通过抽象的道德观念,而是通过看起来确实恰当有效,并因此对他产生意义的方式。”[4]在《小布头奇遇记》中,苹苹指责浪费粮食的小布头时说:“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粒也不应该浪费。”[9]作者没有直接站出来指责小布头,而是把话语权交给苹苹,通过苹苹对小布头错误行为的反对来表现苹苹的善良懂事,同时也表现出小布头最初的任性固执。之后小布头来到农村,逐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并且主动要求学种麦子,说明小布头已经成长为勤劳懂事的好孩子,小读者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粮食的可贵。
郭沫若表示:“儿童文学其重感情与想象二者,大抵与诗的性质相同。”[10]孙幼军从他内心对儿童的无限关怀出发,让笔下人物在他的童话世界里经历生活的冒险,获得心灵的抚慰。每次打开《小布头奇遇记》,我们眼前就会浮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温馨画面,殷殷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动容。作者始终秉持为儿童写作的理念,用一种亲近儿童的天然本能,鼓舞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中保持初心,积极健康地看待世界。从孙幼军的童话故事来看,一方面,活泼欢快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另一方面,如沐春风般的谆谆教导也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共鸣,获得人生感悟。
2.本土化的艺术风格
蒋风在梳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时曾说:“现代儿童文学虽然受到外来影响,但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们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文学道路,注重儿童文学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11]孙幼军用自然幽默的语言,在他的童话世界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属于中国儿童文学的独特气息。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表达,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表现出作者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孙幼军童话中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在孙幼军的童话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朴实和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童趣十足的口语化叙述。孙幼军把贴近生活的口头语言,甚至带有地方特色的话语运用到故事叙述里,类似“傻拉吧唧”“叠巴叠巴”“吃小灶”等词汇,幽默风趣,带着浓重的北京地方特色。同时,他常在叙述中使用通俗用语和俚语,比如《怪老头》中,作者用“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和“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等调侃似的语言,《小布头奇遇记》中多次出现的打油诗,不仅使得故事妙趣横生,还展现出中国童话的独特风格。
其次,孙幼军在作品中大多表现的是本民族儿童的生活和他们的幻想。在《小布头奇遇记》里,农村的自然田园,乡野儿童放风筝、过家家等游戏,以及中国儿童的幻想里不是王子、公主,而是像小布头这样的布偶娃娃。在《怪老头》中,孙幼军将中国传统神话元素融入其中,《海外异国志》一章中,怪老头所讲述的“大耳朵国”“四面国”等,都是古书上有记载的;在《门神》中,怪老头在除夕夜将神荼和郁垒两个门神剪纸送给赵新新当新年礼物,替他看一年门。作者用他独特的表现手法颠覆以往的神话形象,在现代社会染上陋习的门神,让孩子们读起来忍俊不禁,也让小读者思考传统文化與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最后,作品中的形象和性格也是中国化的。《小布头奇遇记》里,小布头的名字就像中国孩子的乳名,他的性格也像中国的孩子,没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小布头从胆小天真的娃娃逐渐变得自信开朗,也更符合中国儿童的成长路径。《云里国历险记》《神奇的房子》等通过孩子们的团结互助表现友情的珍贵,传达出了“以和为贵”的传统教育理念。《怪老头》中,赵新新的烦恼来自家长的管束和学习的压力,他渴望新奇的冒险,但还是时常担心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这正是新时代中国儿童的真实心路历程。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切身感受到这是他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物,更加贴合中国儿童的内心感受。这种自然亲近的叙述,不仅使得孙幼军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特色,也使其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结语
孙幼军是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受到时代的影响,又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他所构建的幻想世界,跟随他笔下的人物经历各种奇趣的探险。回归现实世界,可以看出作者致力于用爱的教育满足儿童精神世界的需求,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勇敢乐观地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因此,他的作品在今天仍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小读者,去感受童话世界的纯真和美好。
参考文献
[1] 孙幼军.孙幼军童话全集[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
[2] 齐亚敏.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关键词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3] 孙幼军.孙幼军论童话[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3.
[4] 贝特尔海姆.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M].舒伟,丁素萍,樊高月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 韦苇.外国儿童文学发展史[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6] 本刊独家专访——孙幼军:童心灿烂的怪老头儿[J].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11(6).
[7] 孙建江.论孙幼军的童话观[J].中国出版,2013(23).
[8]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9] 孙幼军.孙幼军文集(第一卷)[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15.
[10]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M].1913-1949年儿童文学论文选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2.
[11] 蒋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