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兢兢(1976-),女,北京人,硕士,国家二级指挥,从事合唱指挥研究。
摘 要:指挥在合唱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指挥的判断影响到作品的整体呈现,通过应用主动拍和被动拍的指挥技术,可以将指挥意图以及作品的风格特点清晰呈现给合唱队员,进而有效表达出音乐的情感与内涵,提高合唱的整体表现力。基于此,本文阐述合唱指挥中主动拍、被动拍与作品色调的关系,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南屏晚钟》《面包与盐》《雨后彩虹》等作品为例,探讨主动拍与被动拍在合唱指挥中的具体运用,旨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合唱指挥;主动拍;被动拍
中图分类号:J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5-0-03
合唱指挥中,如果仅使用击拍的指挥模式,那么可能会影响作品内容的整体呈现效果。事实上,指挥的手法需要跟随音乐的起伏和转折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指挥合唱队,具体可分为主动和被动这两种类型。主动拍,也就是实拍,将音乐中的重要拍点通过手势动作提前表示出来,以提示合唱队员做好准备,使拍子按时到达拍点。被动拍,也就是虚拍,主要表现为跟随和放松,是重要拍点过了之后的指挥动作,被动拍较为平稳,加、减速和拍点不明显。为此,通过应用主动拍与被动拍的指挥技术,可以将音乐的起伏及韵律展示给合唱队员,以便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换,精准表达音乐的内涵。
一、合唱指挥中主动拍、被动拍与作品色调的关系
音乐作品艺术的再现与色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色调的出现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其出现的每个瞬间都与前后存在密切的联系,且每次出现的状态都不同,主要表现在音量、音色以及速度等方面,正是这些不同才使得音乐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和节奏感。每部音乐作品的内容不同,其形成的色调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满足色调的构成要求,需要各声部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1]。
色调的形成与几项因素有关,一是音量,二是音色,三是速度。合唱指挥中,通过有效调整音量、音色以及速度等几个要素,可以促進色调的形成,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起伏感,可以给指挥者何时运用主动拍和被动拍提供有效依据。在音乐艺术表现过程中,要想发挥色调本身的作用,前提条件是色调的依据必须是与作品相关的内容。只有从音乐作品内容本身出发,挖掘作品中蕴藏的更深层的精神内涵,才能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好地感染现场听众,提升音乐整体的表现力[2]。在整个音乐作品中,色调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色调的组成部分来看,不论是长短,还是大小,都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变化性,这赋予了音乐层次感。色调间的起伏呈现的是波浪式的状态,且各个波浪的两个极点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当指挥要运用主动拍和被动拍时,其应该先理解和感知到色调的出现,并观察其前后变化情况。
二、合唱指挥中主动拍与被动拍的运用案例分析
(一)混声合唱《南屏晚钟》主动拍与被动拍的运用
《南屏晚钟》是一首流行歌曲,表达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心爱之人的牵挂之情。该作品的A段是指挥技术的难点片段,各个声部交错进入,男高两个声部均为后半拍起拍,且整段使用的是跳跃拍子。在合唱该段时,指挥要先找到主旋律的位置,此段旋律的声部是女高音声部,一般是使用左手带领女高音声部,指挥应在起拍处打主动拍,且指挥的线条也应随着音乐进行的长短而变化[3]。
由于该乐句的开头使用了慢起渐快的表达方式,所以指挥在挥出主动拍时,要注意指挥线条的变化,并随着音乐的变化逐渐提起手势动作的速度,旨在主动提示合唱队员接下来有高点或较高的部分,让他们提前做好呼吸准备,使拍子精准到达拍点。该段的28小节打出弱拍后,先后出现了两个不同声部,分别是高低音和男高音,均为后半拍技术的进入。这时,指挥需要格外关注这两个声部,并在它们的起拍位置运用主动拍,通过较大幅度的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和明显的身体韵律感等突出指挥的主动意图,将这两个声部带入。接着,指挥应该打出被动拍,在缩短手势线条的同时,减小拍点的力度,使拍点整体保持平稳的状态,跟随主旋律进行。通过主动拍和被动拍的运用,进一步将作品主人公的情绪表现出来,突出少女对心爱之人的牵挂之情[4]。
(二)混声合唱《雨后彩虹》主动拍与被动拍的运用
作品《雨后彩虹》以领唱和合唱为主,其中合唱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清晰展示领唱与合唱的不同变化,指挥要有效运用主动拍和被动拍。
其一,关于主动拍的运用。如谱例1所示,在该乐段中,指挥给合唱队员清楚展示后半拍的拍点后,大小臂要同时做出展开的动作。接着,指挥运用主动拍,加大手臂动作的力度,让合唱队员做好呼吸准备,精准进入拍点,将情绪准确表现出来。期间,从低位起手腕放松,向上挥出明亮与宽阔感,同时伴随着渐强渐弱把“海浪感”推动起来。指挥也可以借助相应的面部表情给予合唱队员主动的暗示,将情绪准确传递给合唱队员。
谱例1《雨后彩虹》
该乐曲的第76小节中,声部数量从四变成六,且强力度的长音较为突出。为了将情绪准确表现出来,需要指挥做出主动拍的手势动作,在加大动作力度同时,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幅度将高昂的情绪传递给合唱队员,同时小三和弦转变成大三和弦,长音力度达到高峰,情绪饱满。也就是说,保持音时指挥双臂要保持原来的姿势,待换和弦时的预备拍需要加大手势动作的力度且加速向上,使情绪达到顶点。收拍时指挥要给予钢琴相应的提示,到该乐段的结尾部分,指挥在心中数节奏的同时,要在渐慢的伴奏中运用弱力度的主动拍,同时提醒合唱队员和钢琴,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其二,关于被动拍的运用。通常情况下,指挥会在乐句的中间段使用被动拍,也就是高潮过后或整体情绪较为平稳的节点,这时候的指挥动作幅度不大,且指挥动作力度均匀。被动拍在合唱指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主动拍,可以提升作品的层次感和起伏感,更能精准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在作品《雨后彩虹》中,被动拍在预唱中的运用频率较高。如谱例2所示,第10小节领唱进入时,指挥需要运用被动拍,要注意减小手势动作的幅度和力度,给予领唱相应的提示。与此同时,指挥应该着重关注合唱队员的气息是否到位。具体来讲,领唱的“彩虹”二字,指挥先单手挥出被动拍予以提示,再挥出被动拍提示合唱队员开始合唱。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该段乐句合唱时,指挥要加强对拍点的把控,确保每个拍点清晰准确,同时灵活、熟练运用主动拍和被动拍,突出音乐的起伏感和层次性,提升音乐的整体表现力,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思想情感。
谱例2《雨后彩虹》
(三)合唱《爱之圆舞曲》主动拍与被动拍的运用
合唱套曲《爱之圆舞曲》中的第一首乐曲以三拍子为单位,合唱队在演唱该首乐曲时,要总体保持较快的演唱速度,以便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活泼的音乐氛围。伴随着合唱队队员以及指挥对乐曲的熟悉程度逐渐加深,指挥者一般会采用合拍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合唱指挥,使合唱队员逐渐适应乐曲的正常速度。这个时候,指挥应该运用主动拍和被动拍,将乐曲的高潮和低潮点展示给合唱队员看,让人们做好准备,跟上节拍,并在准确的时间点里打出拍子,将情绪通过音乐表现出来。以该乐曲的2-3小节乐段为例,随着钢琴伴奏的低音,合唱弱起进入,这时指挥应该运用主动拍,通过相应的指挥动作和惊讶的面部表情,以此来传达某些信息给合唱队员,使他们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相互配合,确保拍子与拍点完美结合。接着,指挥应该对这拍进行专业处理,通过采用专业的提示方式,让合唱队员为下一阶段的演唱做好准备。同时,为了提升乐曲的层次感和起伏感,这时候指挥可以运用被动拍,即对这拍进行专业处理,如弱化这拍的反射线。合唱队员演唱完这一小节之后,指挥先是打出一个比较短促的起拍,接着合唱队员在相应的指挥下进入下一阶段的演唱。通过运用主动拍和被动拍,使音乐有起伏感和层次感,可以进一步将乐曲的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提升音乐的整体表现力。
(四)混声合唱《面包与盐》主动拍与被动拍的运用
其一,如谱例3所示,25小节处有男高音加入,这里指挥要运用主动拍提示对方,即左手抬高,眼神及掌心移向男高音声部,拍点处清晰有力。接着声部的力度逐渐增强,这时指挥要逐步加大挥拍的幅度,但要注意控制挥拍的速度。从28小节处开始,除原有的男声部外,还加入了两个女声声部,这两个女声声部在该小节的演唱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挥先是让双臂做出相关动作,并在28小节处给出清晰而有力的拍点。同时,指挥还要控制自己的气息和面部表情,多方面提示女演唱队员,让她们做好演唱准备。
谱例3《面包与盐》
不同于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部分风格逐渐朝着柔和式的方向前进,且速度方面也有较大的变化。关于这段的指挥,指挥者要在正式进入第二主题之前打出预示拍,并展示出相应的速度,使钢琴伴奏者顺利接收到提示,为第二主题的伴奏做准备。从59小节开始,女声声部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从力度和速度这两方面来看,这两者与之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时候,指挥可以运用被动拍,跟随主旋律,确保合唱队声音和谐一致,这是表现作品情绪的重要前提,是作品思想情感表达的基本保障。
从66小节开始,除原有的女声声部外,还加入了男声声部,主要是负责打出弱拍。男声声部的声音形象较为沉重机械,并且“吃”和“做”加入了重音,这时指挥可以采用主动击拍法,手掌和手腕呈现出稍微紧绷的状态,以此来提示合唱队员,让他们对速度、音量等进行有效控制。68小节之后,女声声部再次加入,并重复之间的演唱,这时指挥可以打出主动拍,另一只手打出被动拍,同时传递某些信息给男声和女声,让他们依照指挥进行演唱。
(五)合唱《木兰辞》主动拍与被动拍的运用
第84小节至93小节这部分乐句的整体节奏较快,钢琴伴奏既要有一定的力度又要有相应的速度,接着在92小节转换力度,从f到p,营造出战前准备的紧张气氛。此段开始的预备拍即C段的结束拍,因此指挥应采用连收带起的指挥方式,上段结束击拍线要加速挥出,对间奏2进行准确的预示。也就是说,指挥只需打出被动拍,跟随伴奏。
第94小节至123小节,对于这部分的乐句,指挥要着重关注拍子图式,了解拍子图式前后的变化,同时继续打出被动拍,跟随伴奏。第94小节至105小节主要由四个方整型的乐句组成,整体节奏具有一定的规律,层层递进,充分表现出了木兰出征前繁忙而有序的准备气氛。前三个拍点均由女声演唱,之后男声声部正式加入,并且是以弱起的切分音型进行动力性补充。各声部进入时要保持一定的力度,指挥要着重关注女声声部句末4拍的长音,时值要唱充分并带有渐强的感觉。第105小节至117小节,合唱队采用的是自由卡农的合唱方式,声音力度也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出一幅军队由远及近的行军画面,表现出军队迫人的气势。男、女声部均以弱起的旋法交替相互追逐,将木兰奔赴战场、义无反顾的昂扬姿态充分展现出来。第117小节至123小节,四声部采用和声式织体,这时指挥应该挥出主动拍,加大手势动作的幅度,给予合唱队员准确的提示,让他们注意把控演唱时的速度,要逐渐慢下来。同时,指挥采用合拍的挥拍方式将水、流、声三个字一一控制住,且手势动作的位置逐渐降低,提示合唱队员要在pp的力度上唱出自由延长的“声”字[5]。
第137小节至160小节乐句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是对战前木兰内心情感和战场环境的描述,且采用和声式的合唱方式,色调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即从淡色调转变成浓色调,再转变为淡色调,进一步突出战前木兰内心情感的变化和战前紧张的气氛。指挥方面,第一阶段应该采用柔线型的四拍子图式,配合飘而不虚,柔中见韧的手势动作进行指挥。此段开始的四小节合唱就以pp的力度演唱,从141小节开始慢慢地渐强。而且,为了确保合唱队员能够在较高的位置上将弱声唱出来,指挥应该一直保持歌唱的状态,同时打出主动拍,以主动的手势动作提示合唱队员,让拍子准确到达拍点,旨在将作品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提示音乐表现力。不同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节拍明显发生了变化,从4/4拍转变成3/4拍,表示战前紧张的气氛。这时指挥要采用混合式的三拍子图式,在挥拍时不仅要着重强调拍子逻辑的重音,又要兼顾合唱音响的内张力。通过音乐将战前的紧张气氛表现出来。
三、结束语
合唱指挥中运用主动拍与被动拍,既能让拍子准确到达拍点,又能突出作品的旋律特色,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和起伏感,有助于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实际运用过程中,指挥要根据作品的色调来判断何时运用主动拍和被动拍,更应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发揮主动拍、被动拍等指挥技术的实际作用,将情绪生动表现出来,感染现场听众,提升音乐整体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杜建华.论合唱指挥的训练[J].黄河之声,2021(16):84-87.
[2]张远.浅谈合唱指挥中主动拍与被动拍的运用[J].北方音乐,2020(16):70-71.
[3]张萌.合唱指挥中的挥拍语言艺术研究[J].当代音乐,2022(09):165-167.
[4]孙雷.合唱指挥手势动作设计与作品情感的对应[J].艺术研究,2022(02):115-117.
[5]刘斌.试论合唱与指挥教学训练——评《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0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