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2023-02-18 13:21朱西周张蒙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朱西周 张蒙

[摘 要] “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如何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深刻思考,是党中央向全党同志提出的新要求、新告诫。“三个务必”的提出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三个务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逻辑上,“三个务必”是党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对党的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现实逻辑上,“三个务必”是党对如何应对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所作出的现实回应。

[关键词] “三个务必”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3)06—0017—05

针对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即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醒全党要做到“两个务必”。70多年后,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昭示着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中国正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上,根据党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进一步要求全党同志做到“三个务必”,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的提出,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哪里去、如何走”这一重大命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面临风险挑战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三个务必”不仅是对“两个务必”的深化發展,其自身也具有严密的出场逻辑。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阐释和理解“三个务必”的深刻意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路。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和价值理念,为“三个务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丰富的党建理论为“三个务必”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能否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始终要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指出的那样:“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2]列宁曾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3]列宁强调,“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4]343,因而要“加强对党员的检查和监督,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和营私舞弊行为,使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真正发挥先锋队的作用”[4]4。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十分重视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亿万中国人民拥护的执政党,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对于如何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向全党同志提出的新要求,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管党治党提出的新要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三个务必”的提出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来告诫全党同志,新时代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5]。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运用中华优秀历史典故来告诫全党同志,如,他曾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勉励党员干部要经得住挫折;用“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等来告诫全党同志要勇于自我批评;用“国以民为本,社稷亦民而立”“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心不动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等来警醒党员干部要坚守政治底线,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告诫全党同志要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用“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等告诫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用“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业精于勤,荒于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栉风沐雨、朝乾夕惕”来告诫全体中华儿女要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反复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地[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和价值理念,正是“三个务必”的源头活水,可以说“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最新成果。

二、历史逻辑:对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当前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可以说是党践行初心使命,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一切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因素斗争得来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三个务必”正是我们党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以百年大党独有的历史主动和自觉,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得出的宝贵经验。

鸦片战争后,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大地惨遭西方列强破坏、蹂躏,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自此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的主题。为此,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勇抗争、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各种救国方案,但都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接过了这关键一棒。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那一刻起,我们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尽管前程道路坎坷,但终究抵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也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

革命战争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地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根本的社会条件。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们同军阀进行斗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尽管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在革命烈火中继续艰苦奋斗,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复兴之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实际,大胆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此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并在白区的包围和长期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下仍开辟了数个大大小小的红色政权,初步积累了执政的经验。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同日本侵略势力英勇斗争,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广大军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的发展由此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转变为中国的执政党,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是因为它拥有着科学的理论指导,更是因为它拥有一大批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和挫折并敢于向困难亮剑的党员干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 但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37亿元。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不仅如此,新中国还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封锁打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我们不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落地生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此时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此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遭遇了一些挫折,但总的来说仍取得了不少成绩。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下,我们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社会面貌。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封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在科技方面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际上的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科技战线上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国防尖端技术方面的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正如邓小平所讲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7]从1953年到1978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7%。在此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务必”。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并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就此成为新的时代引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记初心和使命,继续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从容应对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我们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战胜了非典疫情,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取消了农业税,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1979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8%的增速;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实现了从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到经济发展引擎、全球“制造基地”的转变。在此期间我们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涉过无数险滩、啃下了无数硬骨头,其中无不闪现着“三个务必”的时代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如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让近1亿人口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理想,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年均增长96%,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提高到18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吸引外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初心和使命,足履实地,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推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又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三个务必”也因此散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三、现实逻辑: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和国家发展事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作为时代的答卷人,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时代之问,用“三个务必”科学回答了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如何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的时代之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更加突出,给我国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风险挑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力量崛起,使得国际力量对比格局日趋平衡,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从文明竞赛看,西方领跑全球化的趋势正逐渐让位于东方;从权力结构看,大西洋体系正在出现洲际式转移与主体性分散。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家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全球化显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世界主要国家相继出台各种科技竞争战略,以期成为此次技术革命的“领跑者”,但国际环境也日趋复杂。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通货膨胀长期居高不下,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实施“逆全球化”举措,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全球性贫困问题、气候问题、难民问题、新的地缘冲突问题、恐怖主义与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重大传染疾病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世界和平发展面临挑战。“三个务必”的提出,是百年大党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如何稳定自身发展所作出的深刻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的发展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人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温饱已不再是唯一需求,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已经不单是“量”,在“质”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环境、医疗、民主、法治等方面的需求也日渐增长。虽然在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下,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多历史性成就、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仍较靠后,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更要充分认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启,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会面对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譬如,“粗放式”经济发展已不再适用我国,但当前我国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涉入深水区,一些“硬骨头”亟待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和城乡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社會矛盾明显增加;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保护问题依然严峻,等等。“三个务必”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预见新征程上的艰难险阻后,给予全党同志如何排忧解难的“秘密武器”。

当前,世情在变、国情在变,党情也不可避免地在发生深刻变化。治国必先治党,党兴国才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引领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领航员。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华民族这艘巨轮行稳致远。为此,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到党的事业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情的新变化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党内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始终存在。从党自身来说,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思想认识偏差、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组织体系不科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8]。另一方面,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从党员队伍发展来看,党员的规模在扩大、结构在优化、素质在提高,但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是改革开放后入的党,他们的物质生活与过去相比有了极大的提高,党内许多人没有经历过复杂的斗争环境。因此,如何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弘扬斗争精神就显得更为迫切。党的二十报告提出“三个务必”可谓正当其时、非常必要。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如期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三个务必”的提出意在告诫全党同志不要自满于过去的成绩,我们身上还有千斤担,未来的万里路上也会充满风险和挑战,全党同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始终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总之,在新征程上,全党同志要始终牢记并践行“三个务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3] 列宁全集:第二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8.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0.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4-14.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9.

[8] 郭献功.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习论坛,2020(4):31-37.

责任编辑:徐 辛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浅谈供给侧改革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