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成 杨虎明
1936年,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东征。从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东征红军在山西境内转战75天。其间,毛泽东两次进驻永和县,成为永和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毛泽东两次来到永和与第一次离开永和的时间基本清楚,但是他回师西渡的时间却有不同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毛泽东在东征红军渡河之前先行过河到达延川县(即5月2日离开永和),二是毛泽东在河东指挥,在大部队渡河后才渡河到延川县(一说5月4日离开永和,一说是5月5日离开永和)。
毛泽东到底是什么时间离开永和返回延川的? 我们把这一课题作为编写《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永和县历史(1926—1978)》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并先后到首都北京,陕西延川、清涧,山西石楼、吉县、大宁、隰县、永和等地考察,初步认为毛泽东5月4日在永和县于家咀渡口回师陕北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
从参加东征将领的个人回忆得出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写道:“五月三日和四日,一军团在清水关、铁罗关两渡口西渡黄河,毛泽东同志带着警卫连和一部电台坚持在河东指挥全军渡河到最后。”
时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十一团政治委员李志民回忆也是如此 :“5月2日,抗日先锋军开始西撤,我红十一团奉命在黄河东岸永和关的东面担任后卫任务,掩护部队西渡黄河。5月5日凌晨1点多钟,我突然接到电话,说毛泽东同志就在离我驻地10余华里的山顶大庙里,要我马上赶到那里去领受任务。当我赶到大庙厢房的时候,只见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参谋还在忙着收拾文件和炕上的书籍、铺盖,毛主席安然地站在一张长方桌前,聚精会神地看着军用地图,正在思考什么问题”(毛泽东5月5日1时已经过河与彭德怀在一起,有5月5日两人联合发报为证,这可以充分说明毛泽东不是先行过河,同时也可以得出“毛澤东5月5日过河”一说有误) 。
时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周士第这样回忆当年在永和铁罗关回师西渡的情况:“1936年5月2日,程子华同志率七十五师、七十八师从罗镇堡出发,从永和铁罗关西渡。徐海东同志和我率七十三师在罗镇堡抗击敌人,掩护我军西渡,并准备必要时冲击敌封锁线,留在山西打游击。后来完成掩护我军西渡任务,我们于5月5日到达黄河边,并于二时半开始渡河。”“这次回师,敌陆空联合从各方面向我军进攻,敌人每天大肆轰炸渡河点,毛主席一直在河东指挥我军从清水关、铁罗关西渡。部队绝大部分都过河了,他还在河东一个村子等待最后掩护部队。渡河指挥张云逸催促他好几次,他才渡河。”
这些革命前辈的回忆,虽然情节略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毛泽东作为东征红军的主帅是在大部队过河后才渡河回师的。这很符合情理与事实真相。
从有关电报内容得出
电报、信函是战时环境相互联络沟通的重要方式,是红军总部指挥各路红军行军打仗的重要工具。下面就根据1936年4月29日至5月5日的信件电文作个客观分析。
林彪、聂荣臻关于向黄河渡口西进之部署致彭德怀、毛泽东电
(1936年4月29日)
彭、毛:
一、因部队分得过散,西进部队明日才可集中完毕,三十号开始西进,以第一师附无线电第九分队经蒲县在隰县至大宁之间进过,向清水头(关)前进,由清水关向永和关北扫。以第二师经王家河、五龙宫、桑义村、窑渠村向平渡关前进,由平渡关向马头关、清水关北扫。两师均须六日或七日行程始能到达河边上(要五月五号或六号可到河边上)。
二、以四师之一个团附第八分队阻滞南面之敌,以八十一师之一个团阻滞北面之敌。四师、八十一师主力及总直属队仍在赵城、洪洞、临汾、浮山一带继续工作。
林、聂
四月二十九日十三时
消灭隰县向罗正(镇)堡前进之敌的部署
(1936年4月30日20时)
林聂徐程并告曾局长:
为准备消灭隰县向罗正堡前进之敌之目的。1.十五军团明后两日逐渐向西节节引退,退至罗正堡、榻上村、友子山之线及其以西地区为止。
2.一军团主力明后两日集中桑壁镇及其东北地区。
3.徐程负责侦察敌之兵力及罗正堡至隰县一线及其以南以北地形道路状况。
4.曾局长注意关、杨两师全部动作。
5.准备二号或三号作战。
彭 毛
(中央档案馆172卷56号)
关于部队渡河时间及次序给各军的指示
(1936年5月2日7时)
彭林聂徐程宋蔡宋阎:
渡河秩序确定如下:
甲、二日晚开动三号晚渡河者:
A、方面军直属队。
B、一军团直属队。
C、二十八军。
D、十五军团直属队及其主力两个师。
乙、三号晚开动四号晚渡河者:一军团一师主力四师主力及八十一师。
丙、四号早或四号晚开动五号早或五号晚渡河者:
A、第二师。
B、十五军团之一个师。
C、第十六团。
D、第十团。
E、三十军。
丁、除十团三十军集中仁义村或向马头关渡河或由清水关渡临时决定外,其余均从清水关渡河。
戊、每天八时至十六时一律休息停止运动及渡河。
毛
(中央档案馆第59卷第1号)
关于十五军团行动路线的指示
(1936年5月2日11时)
徐程并致彭:
甲、因东边敌进颇速十五军团主力及直属队全部,提前于本日十六时出发,经桑壁镇以北圪堆头到前后上交口线宿营,三号八时至十五时休息,三号十六时继续西进,四号八时到达清水关,并渡河完毕。
乙、海东率一个师附电台在蓬门至罗正堡之线扼阻并迷惑敌人。准备于四号取永和以北以西之道路与在岔口赵家沟之十三团会合,并统归海东指挥待命渡河。
丙、为秘密西渡不向下级传达。
丁、一军团主力仍在桑壁镇一带。
毛
(中央档案馆第59卷第2号)
关于渡过清水关的指示
(1936年5月2日21时)
毛林聂徐程:
(一)我们已到于家咀行李马匹本晚二十四时可全部渡完。
(二)方面军政治部保卫局十五军团直属队迅速赶来清水关渡河。
(三)以云逸、裕和、立三组织渡河指挥团,张云逸为团长各军团到此与张等接头,并接受渡河指示。
(四)清水关到铁罗关约二里,船只由清水关下驶只要一小时到。何部何时在铁罗关渡河盼即通知再下驶船只,该处两岸石岩运动困难,一晚只能渡三十人又飞机近两日侦炸较甚。
彭
(中央檔案馆173卷1号)
毛泽东关于七十三师、二师等部渡河致徐海东、刘亚楼、肖华电
(1936年5月3日)
徐、刘、肖:
甲、谍息关、汤两部本日向罗正堡攻击,明日似将向西追击。
乙、徐率七十三师及十三团,本日黄昏脱离敌人,限明四号九时前到达后窑上、交口之线休息,准备四号夜渡河。
丙、刘、肖率二师,本日黄昏后移动,明拂晓前到达关山,布置掩护阵地,待命渡河。
毛
五月三日十五时于关山
敌陈诚的行动及我军事部署问题
(1936年5月5日1时)
林聂徐:
(一)陈诚四日十时电令关、汤分向佛堂、于家咀猛追吕团先截断于家咀,杨澄源主力向马头关,均星夜猛追以求消灭我军于河东岸。
(二)接电后立即出动在石家湾、冯家窑占领纵深掩护阵地逐次渡河并按七十三师第四师次序。
彭 毛
(中央档案馆173卷3号)
根据东征电文,我们得出东征期间毛泽东与彭德怀大部分时间一直在一起,从1936年5月2日两人互相发电,可以看出不在一处;5月5日凌晨1时两人又共同发电,可以看出又到一起。
5月2日7时,毛泽东才发出渡河命令,指挥部队渡河回师;彭德怀当日24时渡河先回陕北。这个史实基本清楚。我们认为,在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司令彭德怀5月2日深夜先行过河的情况下,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政治委员(东征红军的总指挥),留在东岸继续指挥各路大军渡河,这更符合情理,也与各种历史资料相符。《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军事斗争》记载:5月3日15时,毛泽东在黄河东岸的永和县指挥红一方面军作战与渡河。书中明确指出毛泽东在永和。大部队还没有过河自己就先行过河, 这也不符合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毛泽东在危急关头,总是着眼大局而不计个人安危。萧华回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在夺取腊子口很近的地方指挥战斗。兑九峪战斗后,面临国民党20万大军的围堵,中央红军兵分三路,毛泽东率领的中路军只有500多人与敌人周旋。
我们再结合毛泽东在1936年5月3日发出的电报仔细分析。当日15时,毛泽东在关山致电徐海东、刘亚楼、萧华:谍息关、汤两部本日向罗正(镇)堡攻击,明日似将向西追击。徐率七十三师及十三团,本日黄昏脱离敌人,限明四号九时前到达后窑上、交口之线休息,准备四号夜渡河。刘、萧率二师,本日黄昏后移动,明拂晓前到达关山,布置掩护阵地,待命渡河。据考证,当时徐海东率七十三师在隰县罗正(镇)堡阻击敌人,刘亚楼、萧华率红二师在吉县、大宁一带阻击敌人。
关山在哪里?我们考证发现,永和县没有关山,延川县、延长县也没有关山。但从电报内容来看,关山就在黄河东岸。如果关山在黄河西岸,毛泽东就不会要求刘亚楼、萧华在关山布置掩护阵地,待命渡河。而永和县是红军西渡的唯一通道,这就说明“关山”肯定就在永和县。
从红军东征路线图来看,毛泽东率红军总部从永和县前龙石腰出发途经交口(永和县的一个村)到于家咀一带渡河,就必定要翻越阁山。结合一些红军将领回忆毛泽东在阁山指挥红军战士阻击敌人一事,我们认为电文中的“关山”就是阁山。2005年,永和县在阁山阻击战遗址修建了纪念碑。为什么电文中出现“关山”,我们认为繁体字阁与关都是门字框,毛泽东以草书行笔,草书“閣”与“關”很难分辨,应该是后人在抄写时,把电文中的“閣”写成“關”,以致现在电文中出现了“关山”。
《周士第日记》记载,5月3日晚徐与我率73D(73师)由罗正(镇)堡出发,4号晨到交口(在永和县),5号2时到河边(黄河岸边)。也进一步印证了他们是途经交口、阁山到达河边的。
毛泽东5月2日过河一说值得商榷
据考证,5月2日过河说是来源于普通群众的回忆。延川县刘家山红军东征纪念馆里表述:据当年老船工程德功回忆,毛泽东5月2日从清水关渡河到刘家山村,当晚住在该村;《永和县志》记载毛泽东5月2日从于家咀渡河离开永和县,这也是相关工作人员当年到永和县于家咀、延川县刘家山采访当地农民所知。在当时史料奇缺的情况下,只能靠当事人的回忆获取一些信息。然而,由于时间久远,加之在特别紧张且战斗频繁的环境之下,这些人记忆可能存在偏差。当这些老将军和普通群众的回忆出现矛盾时,我们认为老将军的回忆可信度更高,因为这些老将军不仅是东征战役经历者,而且多次见过毛泽东,对事情原委更熟悉、更了解。
此外,在红军队伍到永和之前,蒋阎顽军曾多次到永和骚扰民众,永和老百姓见了穿军装的人,就远远躲着,当时叫“躲队伍”。1936年,红军到永和时,群众很难一下从“躲队伍”状态改变过来而熟悉红军首长。在那个信息和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延安的群众对毛泽东等红军首长和红军士兵很熟悉,但延川的百姓却未必熟悉。并且红军渡河时间和次序属高级机密,普通群众不可能知道红军过河的次序,更难知道红军首长过河的确切时间。
作为东征红军的最高首长,毛泽东和彭德怀东征时期经常在一起行军打仗。极有可能,程德功等人知道了彭德怀5月2日深夜渡河回到延川,就认为毛泽东也是同一天过河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是1936年5月3日到阁底乡上退干村住了一晚,并于5月4日离开永和,回师陕北的。1971年2月,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贺清华、白海山来到永和县上退干村关帝庙,寻找东征时毛泽东住过的窑洞,认定关帝庙西侧两面有炕的枕头窑,就是毛泽东与贺子珍住过的地方。
(责编 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