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对中国抗战的正确预见

2023-02-18 14:07杨冬权杨荀
百年潮 2023年12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敌后日军

杨冬权 杨荀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对他之前在中共党内外、国内外人士面前几十次宣传过、阐述过的持久战思想的进一步丰富、系统、深化和集大成,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中国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论述得最生动具体而详尽系统的著作,在当时及后来,都在国内外得到超乎想象的极其广泛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抗战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论持久战》不但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中国抗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在这些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许多后来被历史发展所证实了的正确结论,也就是作出了很多准確的预见。他的许多分析、许多结论,被事实证明了是科学的真理,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他的很多预见,当时很少有人相信,以为不过是宣传,但后来大多被证实是科学的预言,英明的预见,有远见的预测。这使得此书又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它不是一般的理论著作,而是正确地指导实践、预见未来的行动指南,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就专门讲一讲《论持久战》一书对中国抗战的一系列准确预见。

正确地预见了抗战的前途

在《论持久战》开头一节中,毛泽东就说:中国的全国抗战快一年了,“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毛泽东写作此书,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的。那么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他先是自问自答地写道:“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简单明了,清清楚楚,斩钉截铁,毫不含糊。

在全书结尾处,毛泽东更加简明地作出结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在全书中间,毛泽东从各个不同的方面阐明以上这些观点。

当时,无论在中国共产党党内还是在党外,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这个结论肯定是半信半疑的。但是,毛泽东的预见后来得到了证实。

1.中国没有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1945年,侵华日军向中国全面地无条件地投降;中国不仅没有亡,反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中日之间六年局部战争、八年全国战争最后胜利的,果然是中国。

2.中国没有速胜,而是在开展全民族抗战后苦苦坚持了八年多,英勇抵抗了八年多,全面撑持了八年多,进行了持久的抗战、前赴后继的抵抗、全民皆兵的出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赢得了胜利。

正确地预见了战争三个阶段的演化及各阶段将会发生的情况

书中,毛泽东专门设了一节,叫“持久战的三个阶段”。他说:中日战争“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其中第二个阶段,毛泽东说“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抗战的三个阶段,毛泽东称之为中国抗战的“三幕戏”。“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变化将循着下述的道路前进。第一阶段敌是优势,我是劣势。”“第二阶段,也许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的变化,中国将逐渐上升,日本则逐渐下降。”“那时中国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第三阶段中国则将进行战略反攻。“在其前一时期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毛泽东的这一分析和预见,后来竟然在抗日战争中一步一步地全部被证实,得到战争过程的实际检验。这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从1937年7月卢沟桥抗战打起,打了一年多,到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明显的是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的阶段。之后,日本占了大片土地需要防守,因而减少和减弱了战略进攻,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果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基本上是将近五年,中国军队才开始有局部的反攻;而全面的反攻,则是在将近七年之后。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确实也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1943年7月,由于日军从华北抽调兵力支援太平洋战场,八路军正式发起卫南战役,收复和开辟卫河以南地区。8月,八路军发起林南战役,解放了林县以南、辉县以北地区。11月,八路军在鲁南、滨海等地区发起攻势作战,扩大了鲁南和鲁中根据地。1944年春天开始,华北、华中的敌后军民也陆续展开了局部反攻,其中仅山东军区和晋冀鲁豫边区在1944年,就共收复故土11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000多万。1945年春夏两季,敌后战场继续进行反攻,共收复国土24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千万。正面战场的局部反攻,是从1943年10月下旬的缅北反攻作战开始的。1944年5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就向滇西日军发起反攻。到1945年3月,这两次反攻作战,共收复失地8万多平方公里。遗憾的是,正面战场的局部反攻未能延续。在1944年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豫湘桂作战中,国民党军队又吃败仗,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使日军在颓势中又反弹了一下。这些事实,与上文引用的毛泽东在书中的分析完全一致,证实了毛泽东的这些话完全正确。

更为神奇的是,毛泽东不但正确地预见了中国抗战三个阶段的战略演化趋势,而且还准确地预见了各个阶段的一些具体情况。

1.他预测:“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后来的实际战况是:日军于1938年10月21日攻占广州,27日攻占武汉。次年2月,日军轰炸兰州,但遭到中国和苏联空军的痛击,日军未能攻占兰州。中国抗战实际上在日占广州、武汉后结束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时间在毛泽东预见后五个月。毛泽东的这段预见基本准确。

2.他预测:在第二阶段,“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第一种是敌人的根据地,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的问题。”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

熟悉中国抗战史的人都知道,这些预见完全准确。在抗战第二阶段中,不但共产党的主力军队转入敌后,开展了激烈的游击战,而且国民党军队也抽出数十万人,转入敌后开展游击战。敌后抗日根据地也确实遭到日军“烧光、杀光、抢光”的残酷“扫荡”,根据地总人口曾一度缩小一半以上。经济困难达到极度,军队不得不开展生产运动以渡过难关。在华北、华中的很多敌人占领区,也基本真的分为完全的敌占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双方拉锯的游击区。

3.他预测:在第二阶段,“敌人将大肆其破坏中国统一战线的活动,一切敌之占领地的汉奸组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统一政府。”

果然,在敌人的破坏下,国民党三次掀起反共高潮,很多地方发生国共军队的磨擦战争,统一战线多次面临分裂的危险。汪精卫集团从1938年11月,也就是毛泽东作此项预见之后半年,即同日本进行另组伪政府的谈判。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正式在南京成立,成为日本占领区汉奸组织合流组成的“统一政府”。这使毛泽东的预见得到完全证实。

4.他预测:在第二阶段,“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

果然,在毛泽东作出这一预见后一个多月,苏联在1938年7月,给中国贷款5000万美元,1939年6月,又一次給中国贷款1.5亿美元。另外,苏联还以大量的军火物资、顾问专家援助中国抗战,特别是派出志愿飞行人员,参加南昌、重庆、成都、兰州等城市的空战。美国也在毛泽东作出预见的半年后,于1938年12月,首次向中国贷款2500万美元。1940年4月到1941年2月,美国又四次向中国贷款近2亿美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又提供了大量的对华军事援助。英国在毛泽东作出预见后10个月,从1939年3月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法国于毛泽东作出预见的下个月,即1938年6月,即同意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1939年3月,法国还向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这样,毛泽东所作的“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的预见,完全应验。苏、美、英、法这些主要的“国际势力”,一个都不少地陆续对中国进行了援助。

另外,毛泽东所作的“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的预见,也得到完全应验。在西伯利亚方面,1939年5月,日军在诺门罕一带进攻外蒙古,作为下一步侵入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跳板,实现其“北进计划”。5月底,日军被苏蒙军队击败。6月18日以后,战事升级,双方上百架飞机激烈空战。到8月上旬,日军投入近6万兵力。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日军全线溃败。到9月15日,日苏双方签订停战协定。这次战争,日军付出了伤亡1.8万人的惨重代价。此后,日本即放弃了进攻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战争没有进一步扩大。在南洋方面,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同时进攻东南亚和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场“新的战争”,在毛泽东预见三年半以后,果然爆发。

正确地预见了战争中的国内外情况

1.预见了战争的规模。他说:“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事实上,这场战争从局部战争算起,打了14年;从全民族战争算起,打了8年。两国卷入的人口,达四五亿人。战争伤亡人口,仅中国就达3500万以上。双方动用的武装人员,共有近千万人(含民兵)。日军共被毙、伤、俘150余万,投降128万余人。战争给中国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从战争时间、卷入人口、伤亡人口、参战人员、毙伤俘降军队人员、战争损失等规模来看,中国抗日战争确实是东方史上空前的,世界史上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发生的战争、最晚结束的战争,是其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2.预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毛泽东说:“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

果然,随着日本的投降,原来盛极一时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集团,都随之灭亡。盟国为日本定制了和平宪法,日本的军队只能称为“自卫队”。70多年来,军国主义亡灵每有复活,便会遭到受害国家和世界正义人士的痛斥。

3.预见到日本的国际反对力量,将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毛泽东说:“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

日本在侵华战争开始时,曾与德国、意大利结成同盟。美国、英国、苏联、法国等由于自身利益,也未公开反对日本。但随着战争的继续,特别是随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英、美等国公开对日本宣战,最后,苏联也对日本宣战。美国飞机多次轰炸日本本土,并在日本先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深入中国境内,横扫日本关东军。国际反对力量终于不但超过日本的国际援助力量,而且还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在中国人民的长期抵抗消耗下,加上国际反日力量的最后一击,日本终于宣布投降。

4.预见到将要到来的国际援助。毛泽东说:国际援助“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国际局面根本已和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酝酿中。”

上文已经说到,毛泽东作此预见一个月后,法国开始同意援助中国;一个多月后,苏联开始援助中国;半年后,美国开始援助中国;10个月后,英国开始援助中国。对中国大量而直接的国际援助,果然应声而来,接踵而至。

5.预见到日本将会对中国劝降,但中国不会投降。毛泽东说:“妥协是不会成功的。”“估计到某种时机,敌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狼狈为奸。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这是由“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决定了的。

果然,毛泽东作此预见后不到半年,1938年11月,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党中的投降派汪精卫就派代表与日方谈判。不久,一批投降分子又逃往越南河内。12月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投敌。但汪的叛国投敌,立即遭到全国各界人士的猛烈讨伐,国民党很快便开除汪的党籍,并撤销其一切职务。中国并没有投降,并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这都印证了毛泽东的预见:中国“降不了”。

6.预见中国三方面力量的抗日态度。毛泽东说:“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

后来七年多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见是正确的。共产党始终不同日本妥协,始终坚持抗日,始终是中国抗日的可靠力量。国民党在抗战中,虽曾同日本有过眉来眼去,甚至暗中有所联络,但终究还是没有投降日本。其他党派中的大多数,也都是拥护抗战的。毛泽东对中国抗日三方面力量的抗日态度,预见得无一不准。

7.预见到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毛泽东说:“我们是在革命战争中,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

果然,中國在抗日战争中,在有几千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初步地洗涤了过去的污泥浊水,成为“十没有”的先进地区,成为民主的基地。战争胜利后,又经过国内革命战争,终于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战后的日本也得到了改造,就连日本的战犯也受到了改造,军国主义、军人政治集团受到了根本的抑制。

8.预见日军将很难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毛泽东说:“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敌人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至欲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将经历非常危险的战争,未必尽能达其企图。”

果然,直到日军投降,抗战期间日军都未能攻占西安和兰州,西安到兰州之间的公路也未被日军占领过。粤汉铁路,日军也未轻易占有过。1938年10月,日军虽然相继攻占广州和武汉,但粤汉铁路的一部分,始终在中国军队手中,直到1945年2月,粤汉铁路才被日军完全打通。但打通后仅半年时间,日本便失败投降了。所以,在整个抗战期间,日军占领粤汉铁路所费时间很长,所占时间很短。这些,完全证明毛泽东这一预见之准确。

1938年刊印的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书局部

9.预见日军在战略进攻达到终点后,将转入保守占领地。毛泽东说:“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在到达“战略进攻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

果然,日本在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后,开始减轻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集中力量巩固占领区。毛泽东作此预见半年后,1938年12月,日本陆军在《1938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方策》中指出:“以攻占汉口、广州为行使武力时期,今后自主指导新中国建设”。规定肃清后方抗日武装,是“当前第一位的基础性工作”,并要求正面战场兵力配备“限制在最少限度内。”日本的这一文件规定以及之后对中国占领区的大肆“扫荡”,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这一预见。

10.预见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是主要的作战形式。毛泽东说: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

确实,在敌后战场,自1937年11月日军攻占晋、察、冀、绥、鲁等省的大片领土后,八路军便开始独立自主地在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春,在苏、浙、皖地区大部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新四军也开始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广州、武汉失陷前后,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在新阶段,进一步“发展敌后游击战争”,认为敌后游击战争将暂时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并提出了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

共产党军队是如此,国民党军队也是如此。广州、武汉失守后,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把七七事变到武汉撤军看成抗战的第一时期,之后,则为第二时期。1939年1月颁布的《国军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确定的第二时期的国军作战方针是:“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要求第四战区以一部“实施机动性游击战”,第三战区“应以一部加强游击兵力,指向京沪杭要线”,第九战区“应以一部向武汉及沿江各要点游击”,第五战区应以一部“保持大别山游击根据地,积极向鄂东、豫南、皖北游击”,第一战区应以一部“续在豫北游击”,第二战区“继续积极开展广大之游击战”。如果按照这一部署,国民党军在各战区敌后地区的游击战争应该是很广大和猛烈的。但可惜的是,进入敌后的这几十万部队,不仅不积极抗日,反而积极反共,不少甚至叛变投敌,成了伪军。国民党军队的游击战争影响不大。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开展了猛烈而又广泛的游击战争,牵制并消耗了大量日军,游击战成为敌后抗日战争的主要形式。

11.预见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毛泽东说:在抗战第二阶段,“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敌人的根据地”“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双方争夺的游擊区”这三种地区,并预测:“做得好,可能使敌只能保守占领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的”。

熟悉抗战历史的人们都清楚,在华北、华中、华南的日本占领区,明显地有着三种地区:一种是日军的稳固占领区,一种是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收复并稳固占领的地区,一种是敌我双方来回拉锯的游击区。到抗战胜利前,在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确实占了2/3左右的面积。这同毛泽东的预见极为吻合。

12.预见日军将会厌战与反战。毛泽东说:在第二阶段中,游击战在“大量地消耗”日军的同时,又将使日军“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

果然,在抗战进入第二阶段后,日军士兵不但有思乡厌战的,而且有在战场上当了俘虏的;不但有被中国军队俘虏和向中国军队投诚的,而且还有被俘或投诚后自觉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的。这同第一阶段中国军队很少能俘虏日军的情况形成反差。不少日俘成立各种名称的在华反战组织。还在1939年1月,就有3名日俘参加八路军。几个月后,又成立“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这个中国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以后,又陆续演变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1939年12月以后,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建立了日人反战组织。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的广泛建立,完全证明了毛泽东这个预见的准确性。

13.预见战争的形态。毛泽东说:“持久战的抗日战争,将在人类战争史中表现为光荣的特殊的一页。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就是颇为特殊的一点”。

确实,只要看一下抗战期间的敌我形势图,就会发现:在日军所到之处,日军占领区、中国军队占领区和双方拉锯区,完全呈现出犬牙交错、互相交织的形态。全国是如此,省、县等地方也是如此;抗战第一阶段是如此,其后的阶段也是如此。在整个战争期间,这种形态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还在一直不断地变化着,有时这里大一些,有时那里大一些。这种犬牙交错的战争态势,同毛泽东预见得完全一样。

14.预见日本对西伯利亚最终将取守势。毛泽东说:“由于苏联的强大,由于日本在中国战争中的大大削弱,它不得不停止进攻西伯利亚的原来计划,而对之采取根本的守势。”他并预言:“在出现了这种情形之时,不是日本进攻中国的放松,反而是它进攻中国的加紧”。

果然,日军在1939年经历了诺门坎战役的惨败之后,便停止了其进攻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与苏联签订和约,对西伯利亚由攻势转为守势。这使日本得以集中兵力,加强对华北抗日军民的“扫荡”,使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0年至1942年,遭受空前的困难。事实又一次证明:毛泽东的这一预见是非常准确的。

一本区区几万字的薄薄小册子,竟然有这么多科学的、正确的、受到抗战实践检验的预见和判断。这让《论持久战》一书,不仅具有先进性、正义性,而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它是逻辑推演,而不是主观演绎;是科学预见,而不是随口胡诌。这使人们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历史洞见,不得不尊崇他为科学的预见大师。

(责任编辑 黄艳)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敌后日军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中原敌后抗战的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