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绚
摘要:文章以赤岭畲族乡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赤岭畲族乡垃圾处理的现状,并从垃圾管理、监督体系、垃圾处理设施完备情况和村民的环保意识等多方面剖析原因。最后,文章针对赤岭畲族乡垃圾治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改善建议及措施,促进农村垃圾处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赤岭畲族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为少数民族乡村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垃圾治理;改善措施;畲族乡
一、引言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坚决落实振兴乡村的发展战略,构建良好生态的农村地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推动农业快速发展,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生态宜居。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而是开始重视精神方面,良好的人居环境愈受关注。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创造出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等方面都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生态之乡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农村生活的落后现状,提升农村在垃圾治理领域的吸引力。生活垃圾自然堆放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普遍发生,导致环境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考虑垃圾治理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并结合治理理念做好前期的整治专项规划,倡导垃圾分类的同时推行无害化处理。因此,本文拟将我国当前农村的垃圾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农村实际情况相联系,以社会治理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的前提条件下创新垃圾管理方法,实现全面高效对农村垃圾进行强化治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二、研究意义
目前,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将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入农村垃圾治理来研究,透彻分析复杂的治理情况,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通过对赤岭畲族乡的垃圾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地情况,为后续的垃圾治理提供了合理、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同时,环境因素在农村地区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在生活上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从源头上解决垃圾治理问题,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之乡的建设和保护各方面利益不受损失。做好积极引导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为创建农村生态文明探索一条更好的垃圾治理之路。
三、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生活垃圾分类在20世纪初就开始“萌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消费方式的巨变,各种便利性的包装使用物迅速增加。在政府尝试对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分拣垃圾失败后,社会上一些环境保护者主张在垃圾源头进行分类,德国率先在部分城市使用分格的垃圾箱对垃圾尝试分类,此后,在少数的发达国家也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垃圾分类尝试。在这一阶段,部分发达国家注意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效益。国外有关垃圾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垃圾治理政策的相关研究
为有效保障农村环境得到保护与治理,国外在早些年前就格外关注农村垃圾处理在金融方面的干预以及法律范畴上的落实,优化垃圾治理机制,取得治理效益最大化。
采取金融手段是欧美发达国家用来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当然,各个国家的做法略有不同。美国政府为应对垃圾治理问题上更倾向于资金的投入。而荷兰、德国、加拿大等国则征收垃圾税,对居民在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征税。
基于垃圾治理的现行法律的视角,执行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无疑是最有约束力的方式。澳大利亚第一个通过《环境犯罪和惩罚法》,紧接着美国也跨入垃圾治理的环境立法中,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美国联邦环境保护法》相继推出。而加拿大却把垃圾随意倾倒者作为犯罪行为进行处罚。
2. 垃圾治理的具体细则探究
在国外先进垃圾处理技术和绿色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的驱动下,民众聚焦于解决垃圾产量大的根源,以探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垃圾处理方法的选择因各国的文化风俗和基本国情差异而不同。
在美国被大部分地区十分看中的是“家庭公司垃圾治理”的模式,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它能缓解美国就业率较低的问题,增加民众的经济收入;二是政府不干预对该模式的运行情况,民众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三是能有效清理垃圾,实現垃圾治理的目的。使得美国民众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去参与垃圾治理。日本研究立足于废弃物可再生性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中,颁布《废弃物处理法》,侧重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更由于日本当地资源严重稀缺,垃圾回收再循环利用更深入民心,这也使日本在环保再生产行业中名列前茅。
德国将“避免-利用-处置”理论引入垃圾治理中来研究,阐述对于在垃圾产生的根源上无法避免的行为,第一要务是竭尽所能通过无害化的手段对垃圾进行可回收和再利用处理,以得到绿色环境治理效果。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日本公众关注生活垃圾分类认知、态度和具体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广泛的公民参与和教育宣传是垃圾分类的隐形保障、责任明晰和严格的法律法规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约束前提,有效的扶持和激励是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的重要动力,基于以上各类基础和保障形成的“多元共治”机制是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成功经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垃圾治理在乡村振兴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大大促进我国政府在资金、治理技术、处理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国内学者基于农村垃圾治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为此开展一系列的探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性研究
随着经济的持续腾飞,人民生活愈加富足,更渴望生活在“美丽乡村”中,但是当前治理垃圾的任务极其繁重。其中,李璐通过研究发现农村生活垃圾产量达7686t/d且呈增长趋势,无害化处理的覆盖率极低。这既影响农村的容貌也对村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王亚芳以农村垃圾污染处理为研究对象提出垃圾治理科学有效的污染处理方式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但在实践生活中还存在着缺陷。有学者强调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离不开农村垃圾整治工作的开展从而助推建设美丽乡村。其他学者通过政策内容量化研究河流污染治理中表明激励型政策工具最为有效且最能带动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很显然,从农村垃圾治理中助推乡村振兴计划势在必行。
2. 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研究
国内垃圾治理的水平在经济条件、治理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下而大有差别。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在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常见,并得到明显的治理效果。可是这模式要在西部等其他欠发达地带开展却有着很大难度,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垃圾治理的步伐,会产生大面积的垃圾“进城”现象。张颖通过考察研究表明,很多垃圾在农村地区被当成隐性垃圾而堆积成山,这一行为引诱出二次污染的现象。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对国内和国际研究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农村垃圾管理,并且农村垃圾的转运和处理有专业机构来进行。国外采用城乡一体化的垃圾运行模式,农村垃圾治理成为城乡管理机制的管理范畴,构筑了相对成熟的垃圾处理运作体系。而我国由于长期城乡二元模式,对城市垃圾治理较为关注,城市垃圾治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农村的垃圾治理问题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外国在农村垃圾治理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以及它们日臻完善的垃圾治理体系,在我国农村垃圾治理中值得借鉴。即使具有可参考的示范价值,也不能忽略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农村的现状和前景、国情以及城乡体制等方面存在区别,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农村治理体系。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体系。
因此,本文以赤岭畲族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从处理现状、治理模式、基础设施完备情况、重视程度、满意度等多维度、多方面进行调研。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案对畲族乡的垃圾治理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畲族乡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有效合适的治理建议和对策,为畲族乡建设美丽农村提供有效指导,也希冀为其他少数民族聚居乡村提供经验借鉴。
四、赤岭畲族乡垃圾治理现状
(一)赤岭畲族乡概况
赤岭畲族乡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东北部,杨美水库西南侧,下辖赤岭、杨美等9个行政村,行政面积99.31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44万,其中畲族人口比例占户数的94.6%,是全国畲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山区畲族乡。近年来,政府统筹发展畲乡特色品牌农业,致力打造最具影响力的自然生态社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做大做强畲族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畲族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赤岭畲族乡垃圾治理现状
赤岭畲族乡的垃圾成分共有生活垃圾、畜牧业垃圾、种植业垃圾、工业垃圾、水污染垃圾等五个大类。由于赤岭畲族乡靠山靠水,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因此生活垃圾、畜牧业垃圾以及水污染垃圾占据主要部分。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乡村生态宜居的概念也逐渐被乡政府所重视,赤岭乡政府为每个村购置了垃圾桶,并对全乡的垃圾桶摆放区域进行了规划,同时面向村民雇佣了一批清洁人员负责维护全乡的垃圾治理。此外,赤岭乡政府也积极通过报纸、广播,乡内互联网公众号等多个途径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知识,除了让村民了解了垃圾的危害,也能向村民传递环保理念和教导治理的技能,从 而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治理垃圾污染的责任心和意识。改变了以往以政府为主,村民参与意愿不高的问题。通过积极宣传改变了村民在垃圾处理的参与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垃圾的处理。
五、赤岭畲族乡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调查发现,目前乡里配备的垃圾桶并没有分类垃圾桶,只有单孔的垃圾桶,且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覆盖范围小。经常将几个垃圾桶统一布置在路口或者活动广场附近,较远地方的村民扔垃圾不方便,导致随处乱扔垃圾。或者垃圾已满,只能将垃圾扔在垃圾桶边,导致垃圾桶放置的地方成为垃圾堆。
(二)垃圾分类设施不齐全
目前,乡里村里的垃圾桶仅仅设置了“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这两种,并未进一步细分,导致垃圾桶内的垃圾均为混合,还需清洁人员进行二次分类。同时,由于清洁人员一般由当地的村民担任,清洁员的工资低,清扫工具简陋,清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一方面,可能不能及时处理垃圾,导致垃圾堆积;另一方面,对垃圾桶的清洗、維护不到位,部分垃圾桶破损且得不到及时的更换。
(三)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近年来,虽然政府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效果仍不明显。一方面,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没有将垃圾治理落在实处,而是流于表面,应付检查。另一方面,则是村民环保意识欠缺,习惯了乱扔垃圾,缺乏垃圾治理的自觉性。目前,垃圾的处理有很大的随意性,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很薄弱。许多村民对垃圾分类感到困惑,不能有效地对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进行分类,导致垃圾混合堆放。加之该地区有大量的老年人口,随意丢弃垃圾是一种老生常谈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或者沟塘。即使有垃圾桶,也不会选择将垃圾倒入,更不会养护垃圾处理设施。
(四)村内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
分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能力不足。分类垃圾桶并没有得到正确使用,导致源头收集的垃圾已经是混杂的。缺乏规范的分类收集运输车辆,缺乏专门的垃圾回收设备,导致很多情况下,分类的垃圾并未得到有效利用。由于垃圾分类的效益不明显,又增加了村民的工作量,因此村民缺乏主动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六、赤岭畲族乡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环保意识薄弱
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的层面上支持力度不够,这是农村垃圾治理举步维艰的深层次原因。长久以来,赤岭畲族乡的垃圾治理一直被政府所忽视,政府管理的重点主要在城市地区,那里人口多、经济效益高,从而产生的垃圾多。为了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政府在城市地区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资金和管理技术等方面,且城市拥有更完整的农村垃圾管理制度。而相比之下,赤岭畲族乡的垃圾处理系统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备,政府对该地区的垃圾治理意识不到位,仅仅停留在以前的思想层面上,未认识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新时代发挥的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大部分赤岭畲族乡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主体责任感不强。一是赤岭畲族乡里的长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依赖于政府进行垃圾处理,陈旧观念的延续导致赤岭畲族乡里老一辈人意识不到现代生活垃圾的危害性,依旧保持着以往的不恰当垃圾处理方式。二是由于垃圾分类意识的缺少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知识的欠缺,导致目前赤岭畲族乡里的垃圾未能提前进行分类与得到恰当处理,引起后续垃圾回收处理工作的难度大幅增加。三是赤岭畲族乡有的村民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不顾环境效益,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赤岭畲族乡的垃圾治理又加大难度。
(二)村内垃圾治理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垃圾分类设施不齐全
垃圾桶、转运车、垃圾中转站、大型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发电厂等设备设施是农村在垃圾治理从收集、转运到最后的处理所必备的。也需要大量的环卫人员投入,如保洁员、转运司机、垃圾处理工作人员等。对于赤岭畲族乡来说,巨大的资金需求与不足的专项资金投入形成了突出的矛盾。目前,赤岭乡政府的主要治理资金依赖于财政政策,而市场参与率低,一些乡镇企业投资收益低,缺乏动力。另外,赤岭畲族乡村民作为垃圾治理的最大受益者,主动缴费的积极性却不高。资金的不足也导致从事垃圾治理的人员工资较低,专门处理垃圾的队伍薄弱,未能受到较好的培训,导致环卫工人的积极性不高,垃圾处理和转运不及时。
(三)垃圾治理管理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垃圾治理基本落点于大城市,对于农村的关注明显不够。对于赤岭畲族乡来说,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赤岭畲族乡的垃圾治理难以实施,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严格的垃圾治理管理机制,责任划分和责任主体无清楚界定。一是赤岭畲族乡管理垃圾治理的干部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对垃圾治理也不够重视,从事垃圾治理的人员流于形式,出现了进展缓慢、成效低等问题。二是政府监督不到位,进一步影响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作为垃圾治理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赤岭乡政府没有出台合适的奖惩制度,也没有正确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的好习惯。因此,赤岭畲族乡中村民乱扔垃圾的行为屡禁不止。垃圾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缺位是农村垃圾治理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七、改善赤岭畲族乡垃圾治理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考评奖惩制度,提高主体参与度
首先,赤岭乡政府要建立监督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将农村垃圾管理的情况作为乡镇党政干部,村级基层干部的年度考核之一,适当提高分值比例。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对成绩不合格者进行公开批评甚至约谈。保洁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对于工作积极认真的职员,对其开展公开性的表扬、授予“最美保洁员”等荣誉称号,并加以物质上的鼓励。提升保洁员的自身责任感以及社会对保洁员在垃圾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认可度。
其次,充分发挥村民在垃圾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村民是垃圾治理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赤岭乡政府应协同村委及时修订村民所认同、易于实施的村规民约,包括农村清洁工程、公共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明确村民负责整顿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缴纳清运费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实现农村垃圾治理的民主化。赤岭乡政府要鼓励建立村级环境合作社,帮助村民在垃圾治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确保赤岭乡政府与村民合作以及时、高效、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加强宣传,增强畲族乡内村民的环保意识
推行农村垃圾高效治理的第一要义是对赤岭畲族乡居民环保意识的全方位提高。对赤岭畲族乡来说,使其改变乱丢垃圾的坏习惯进而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还需通过多种途径渠道来落实。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尤其要结合《赤岭畲族乡乡村振兴规划》的逐步开展,借助赤岭畲族乡村宣传栏、宣传册、广播、讲座等形式,对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减量知识、保护环境的作用和意义等,引导赤岭畲族乡居民从源头上做好生活垃圾处理。二是通过文明卫生户的评比。考核优秀的张榜公布,以激励赤岭畲族乡村民培养好的习惯。同时,对“脏、乱、差”现象的卫生户进行曝光。同时开展焦点为环境治理的党建活动和志愿者活动,集中开展包括清理乱堆放垃圾、捡拾白色垃圾等活动。鼓励赤岭畲族乡居民告别陋习、注重卫生、倡导文明新风,从整体上提高村民们的卫生文明环保意识,使村民在农村卫生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 提高垃圾分类回收和可循环利用技术
除了提高赤岭乡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之外,相关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赤岭乡的垃圾包括厨余等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在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后,根据垃圾的类别进行相应的生态化处理,以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如占比较大的厨余等有机垃圾,可以通过沼气技术、堆肥技术等就地处置,既实现了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也减轻了垃圾运输的压力。如可回收垃圾可以送入废品回收站,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不仅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还有助于拓宽乡内的治理专项资金的来源渠道。
同时,乡内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不同村的特点及发展状况,因地制宜,不同村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要明确垃圾治理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每个村垃圾的综合回收率。在强化垃圾治理的同时可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做法相配合,切实建立生态问责机制。坚持“注重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从而更好提升乡村垃圾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參考文献:
[1]朱玉知.环境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李佩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问题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20.
[3]郭建伟.农村垃圾治理新建项目PPP模式选择研究[J].西藏科技,2020(11):12-14.
[4]王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知识,2019(24):31-32.
[5]徐文艳.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及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7(27):60-68.
[6]鲁圣鹏,李雪芹,杜欢政.政府购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服务实践与推进路径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73-74.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