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3-02-17 09:42宣方杰王碧浪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钩藤天麻椎动脉

宣方杰 王碧浪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比较高,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较大的负担[1]。现阶段对于脑卒中后眩晕没有完全治愈的措施,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中医治疗成为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重要研究方向[2]。研究表示天麻钩藤饮对治疗头痛有显著疗效,本次研究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眩晕,探究其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1年5 月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3 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纳入标准为:①符合脑卒中后眩晕相关诊断标准;②病程超过3 个月;③符合中医辨证阴虚阳亢型;④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排除:①妊娠期患者;②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心、肝、肾严重疾病患者;⑤凝血功能严重障碍患者;⑥合并严重感染患者。65 例患者治疗期间服用天麻钩藤饮纳入中药组,48 例患者治疗期间未服用天麻钩藤饮纳入对照组。中药组患者男性32 例、女性33 例;年龄40~79 岁,平均年龄(62.46±3.69)岁,平均体重指数(25.19±5.38)kg/m2,平均病程(8.51±1.25)个月,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平均(45.51±6.28)分;对照组患者男性23 例、女性25 例;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3.24±3.27)岁,平均体重指数(25.38±4.81)kg/m2,平均病程(8.83±1.37)个月,DHI评分平均(44.46±6.57)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由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12 mg/次,每天3 次。中药组加服天麻钩藤饮,水煎服,早晚1 次,每天1 剂,疗程为8 周。天麻钩藤饮组方:天麻9 g、钩藤12 g、黄芩9 g、茯苓9 g、山栀9 g、夜叉藤9 g、川牛膝12 g、桑寄生9 g、杜仲9 g、石决明18 g、益母草9 g;随证加减:血瘀明显的患者另加丹参,火盛患者另加龙胆草,便秘患者另加芒硝、大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HI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总体疗效、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

1.4 评判标准 DHI 评分包括:躯体、功能、情绪合计25 个条目,按是、有时、否分别计4、2、0 分。中医证候评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将头晕目眩、汗出肢冷、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肢麻震颤、乏力神疲等症状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 分。总体疗效评价:总体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临床症状、晕眩感基本或完全消失,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晕眩感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晕眩感部分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晕眩感没有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分

由表1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DHI 躯体、情绪、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3、0.67、0.38、0.86,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HI躯体、情绪、功能、总分均有所降低(t分别=14.56、17.98、13.59、13.59;9.77、8.86、6.06、14.94,P均<0.05),且治疗后中药组的DHI躯体、情绪、功能、总分低于对照组(t分别=3.77、6.35、3.35、7.08,P均<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2由表2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头晕目眩、汗出肢冷、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肢麻震颤、乏力神疲、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72、0.78、0.67、0.75、1.77、0.69、0.94、1.01,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晕目眩、汗出肢冷、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肢麻震颤、乏力神疲、中医证候评分总分均有所降低(t分别=10.27、14.00、4.07、14.98、13.25、17.30、18.27、33.68;6.25、7.04、1.66、9.70、11.47、6.90、6.25、17.79,P均<0.05),且治疗后中药组的头晕目眩、汗出肢冷、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肢麻震颤、乏力神疲、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t分别=3.39、3.09、2.52、2.58、4.29、4.63、4.83、8.77,P均<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比较/例(%)

由表3 可见,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75,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流速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由表4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9、0.91、0.33,P均>0.05)。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t分别=5.65、5.15;4.43、2.09,P均<0.05),中药组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t=5.06,P<0.05),但对照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5),治疗后中药组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t分别=2.01、2.70、2.22,P均<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黏稠情况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黏稠情况比较

由表5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2、1.25、1.55、1.94,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有所降低(t分别=11.39、21.62、23.75、16.15;3.99、7.37、8.20、3.45,P均<0.05),且治疗后中药组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t分别=7.76、8.13、8.07、15.69,P均<0.05)。

3 讨论

脑卒中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容易引起血管原性眩晕,造成卒后眩晕,常见于小脑或脑干卒中。脑卒中病灶累及中枢神经结构或前庭联络通路就会产生头昏、眩晕、姿势失衡等症状[3]。目前西医采用抗组胺药物、止吐药物等前庭抑制剂进行对症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抗凝药物进行对因治疗。在早期采用溶栓药物治疗,可促进脑缺血区域血管再通,避免脑梗死面积增大,但溶栓药物治疗禁忌证多,且脑卒中后眩晕易复发,长期频繁用药不但增加耐药性还可能引起颅内出血风险[4]。中医治疗禁忌证少,安全性高,在提高西医疗效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甲磺酸倍他司汀属组胺类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抗眩晕治疗,能松弛血管前括约肌,扩张血管,提高动脉血流量,此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DHI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液黏稠度均降低(P均<0.05)。而加服天麻钩藤饮中药组的DHI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总体疗效、动脉血流速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天麻钩藤饮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动脉血流速度,可增强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疗效。DHI 量表是将患者的眩晕感量化,帮助评估患者眩晕症状程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是反映血液黏稠度的指标,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引发血管变窄或阻塞造成供血不足。测量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体动脉的血流速度可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动脉血流情况,提升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其供血状态,从而减缓眩晕病症。天麻钩藤饮方中的天麻可降低血管阻力,川牛膝提高血管弹性,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益母草、丹参活血化瘀,众药皆利于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6]。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在中医理论认为表现为摇曳不稳、眩晕的风证,多属于肝脏病变。情绪压抑不舒,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成火,则肝阳化风,气血上冲引起脑卒中。肝功能不足,阴气亏损,导致真阴不足,阳气失去制衡,呈现亢盛状态,存在手足心热、头昏耳鸣、心神不安、夜间盗汗、头沉胀痛、烦躁易怒等表现[7]。天麻钩藤饮以天麻为君药,石决明与钩藤为臣药,平肝息风、潜阳止痉。天麻归肝经,养血息风,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钩藤内的钩藤碱可以舒张血管,对抗心律失常,对降脂抗凝均有不错疗效;石决明有疏肝明目清肝热之功;川牛膝补肝肾,逐瘀通经,导热下泄;桑寄生通经益血,清热祛湿;杜仲补肝益肾;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茯苓、夜交藤清心安神。配伍使用共成平肝息风,补益肝肾之剂,对治疗头痛目眩有显著疗效[8]。

综上所述,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潜阳泻热、活血安神,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动脉血流速度,对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疗效明显,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钩藤天麻椎动脉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华钩藤研究综述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