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全芳(甘肃:广河县城东小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面对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时,经常会出现理解比较吃力的现象。长此以往,小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这不仅会使得小学生对该门学科失去学习兴趣,也会使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急剧下降。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老师应及时摒弃以往错误的教学思想与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建构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位置,在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课堂上的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就会出现溜号的现象,导致老师所讲的教学重点完全被忽略。与此同时,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非常热衷。老师可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建构一个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将小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驱动力全面激发出来,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专心听讲的动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以问题作为教学引导,为学生建构一个宽广的思维创新与科学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此过程中,老师可通过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建构一个思考探究的情境,使小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全面培养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使小学生独立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理论知识,提升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以及关键学习能力。
在数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数学概念与规律的发现都伴随着有趣的故事。老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使小学生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中,为后续的理论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全面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历史的初步认知。
例如,在开展《认识时间》这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为学生创设故事导入情境。在新课讲解之前,首先为学生简单介绍钟表的起源,使学生能够简单了解从日晷到水钟,从我国的烧香计时到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最终由阿拉伯工匠设计出机械钟表。将钟表的整个发展过程介绍给学生以后,老师可为学生展示一张钟表的图片,为学生讲解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一课堂导入环节,能够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时间、认识钟表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对钟表的起源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激发小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全面提升小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仍然以具象思维为主,在面对数学知识时,会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老师可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数学理论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声情并茂、图文并重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小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此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数学课堂上的枯燥乏味,同时还会帮助小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老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轴对称》这一课教学过程中,可首先为学生播放一组图片(图1),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观察并回答完毕以后,老师为学生展示这些图片的对称轴(图2),并引出轴对称含义。通过这一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建构,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与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系统性学习中,这能够帮助学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图1
图2
小学生最大特点是贪玩好动,面对游戏时,会表现出极大热情。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为小学生建构一个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自己对课堂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运用游戏教学情境,还能够将原本沉闷的数学课堂转化为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会让小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老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认识》这一课教学时,讲解完新课以后,为学生建构一个游戏情境“帮图形宝宝找家”(如图3)。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六个图形,并判断每个图形中的蓝色部分是否为图形的如果是,将其放到黄色的蘑菇家中,如果不是,将其放在绿色的蘑菇家中。在游戏规则讲述完毕以后,老师可引导学生分组游戏,最先找到答案且全部答对的三个小组,将会得到老师的小礼物。通过这一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建构,能够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并且在小组讨论以及判断图形的过程中,理解与强化分数的含义,并在高频率的训练与探究中,理解将一个物体或者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整个物品的几分之一,且必须将物品或者图形平均分以后方能够用分数表示。在游戏结束以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图形的家在哪里,并和大家说明具体原因。这一游戏化教学情境,不仅帮助学生再次强化了课堂新知,同时也使学生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提升学习兴趣。
图3
小学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将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规律总结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后,小学生在学习与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难度。为全面提升小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质量以及自身的探究思维,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成长环境,建构一个与其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中,逐渐学会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来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这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可为学生播放埃及金字塔的照片,引导学生挖掘图中存在的三角形。在学生积极回答以后,可引导学生想想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在学生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点评。如,有位学生说三明治,老师马上给予表扬,并总结说三明治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它是典型的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三角铁这个乐器,这时老师可为大家播放三角铁的视频,引导大家仔细观看,并引导学生观察三角铁各条边的两个端点是否相连,最终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理解三角铁的其中两条边并没有相连,因此三角铁不能算完整的三角形。通过这一生活式教学情境的建构,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特性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应为学生建构科学合理且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压力,同时全面培养小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老师应在课堂上积极建构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思维障碍,使其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全面提升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