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的产酶型别及耐药性分析*

2023-02-17 14:32:46刘礼初张小玲钟幸容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3期
关键词:烯酶内酰胺酶克雷伯

吴 英,雷 蕾,刘礼初,张小玲,钟幸容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检验医学科,广东佛山 528000

肠杆菌目细菌是临床上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肠杆菌目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近年来,常有不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现象,导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迅速流行,而且CRE的耐药性也在逐年递增。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关于CRE的定义[1]为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MEM)、厄他培南或多利培南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2)对于天然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降低的细菌(如摩根菌属、变形杆菌属和普罗威登菌属等),需参考除亚胺培南外的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3)产生碳青霉烯酶。

针对细菌耐药的显著问题,美国CDC把18种重要耐药菌分为3个级别:紧急威胁、严重威胁和值得关注级别,并在2013年首次将CRE列为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紧急威胁的级别[2]。而到了2019年,CRE仍然被列为紧急威胁的行列。一旦发生CRE感染,病死率高达70%[3],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抗菌药物。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由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组成。阿维巴坦的独特作用机制是通过共价(缓慢可逆)结合和失活β-内酰胺酶来阻止头孢他啶的水解,具有长效的抑酶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本院CRE的碳青霉烯酶类别、对CZA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CZA与MEM、氨曲南(ATM)的联合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收集佛山市中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CRE 95株(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重复菌株),其中分泌物标本46株,尿液标本25株,痰液标本15株,肺泡灌洗液标本4株,腹部引流液、血液、脓液、胆汁、脑脊液各1株。

1.2仪器与试剂 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VITEK MS质谱仪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卡(AST-N334卡)为配套试剂;MH培养基购于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购于江门凯林贸易有限公司;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纸片MEM 10 μg、CZA 50 μg、ATM 30 μg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鉴定和药敏质控菌株有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肺炎克雷伯菌 ATCC BAA-1705 (KPC型碳青霉烯酶阳性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 BAA-2146 (NDM型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株)均购自中国菌种保藏中心。

1.3方法

1.3.1细菌培养及鉴定 临床标本采集和细菌分离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进行。菌株由法国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鉴定。

1.3.2生物药敏试验 采用AST-N334卡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上进行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补充。结果判断标准采用202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最新版本[5]。CZA药敏试验采用K-B法,判断标准是抑菌圈直径≥21 mm为敏感,≤20 mm为耐药。CZA与ATM、MEM的联合药敏试验参照K-B法联合药敏试验[6],两药敏纸片之间相隔20~30 mm。结果判断:根据呈现的抑菌图形报告协同或无关。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方法及结果判断均参照2020年CLSI M100[5]标准进行。

1.3.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 快速检测KPC、NDM、VIM、IMP、OXA-48、OXA-23这6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按照试剂盒操作:向无菌EP管中滴入10滴标本处理液,用一次性接种环蘸取过夜培养的纯菌落,插入滴有标本处理液的无菌EP管中,充分搅拌使其与溶液混匀,取50 μL处理后的标本加至胶体金检测盒的加样孔,10 min后读取结果。在检测卡的检测区域中出现2条红色条带(检测条带和对照条带),即结果为阳性;仅出现1个对照条带表明检测结果为阴性;如对照条带未出,说明该检测无效,需重测。质量控制:试剂盒阳性质控需检测结果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 5.6 软件进行菌株数量分布和耐药性统计。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CRE细菌种类分布 95株CRE菌株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41.0%)、大肠埃希菌(27株,28.4%)、阴沟肠杆菌复合群(18株,18.9%)。见表1。

表1 CRE细菌种类及构成比

续表1 CRE细菌种类及构成比

2.2CRE主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 95株CRE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9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6.3%,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1.1%。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对亚胺培南、MEM、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P<0.05)。见表2。

表2 95株CRE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n(%)]

2.3mCIM、eCIM 检测结果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结果 95株CRE中,mCIM试验阳性菌株93株(97.9%),不产酶2株(2.1%),而eCIM试验阳性菌株49株(51.6%)。检测93株产酶CRE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44株丝氨酸酶菌株中检出43株携带KPC耐药基因,1株携带非KPC耐药基因;49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全部检出携带NDM耐药基因;未检出携带VIM、IMP、OXA-48、OXA-23耐药基因的菌株。见表3。

表3 mCIM、eCIM的检测结果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分布

续表3 mCIM、eCIM的检测结果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分布

2.4CZA的K-B药敏结果及CAZ与MEM、ATM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44株产丝氨酸酶菌株对CZA敏感率为97.7%,49株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对CZA敏感率为0.0%,2株不产酶菌株对CZA敏感率为100.0%。对主要CRE菌株CR-KP和CR-ECO进行CAZ与MEM、ATM的联合药敏试验。见表4。

表4 CAZ与MEM、ATM联合药敏试验结果(n)

3 讨 论

CRE感染多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和(或)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预后差,尤其是CRE血流感染患者[7]。 202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值已高达10.9%,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MEM的耐药率已分别上升至26.4%和28.0%。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和使用,肠杆菌目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而CRE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威胁着公众的健康。

本研究中,CRE菌株检出排名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41.1%)、大肠埃希菌(27株,28.4%)、阴沟肠杆菌复合群(18株,18.9%)。95株CRE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9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6.3% ,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1.1%。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对亚胺培南、MEM、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P<0.05)。由此可见,CRE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加大了临床的治疗难度。

CRE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碳青霉烯酶,因其编码基因大都位于可转移元件如质粒或转座子上,可在不同菌种菌属间互相传播。CLSI推荐mCIM试验检出产碳青霉烯酶菌株,eCIM试验在mCIM结果阳性的前提下,结果阳性提示产金属β-内酰胺酶,阴性提示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不能排除产金属β-内酰胺酶,存在2种酶并存的可能)。由表3可知,95株CRE中,mCIM试验阳性菌株93株(97.9%),不产酶2株(2.1%),而eCIM试验阳性菌株49株(51.6%),因此产丝氨酸酶44株(46.3%),产金属β-内酰胺酶49株(51.6%)。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93株产酶CRE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44株丝氨酸酶菌株中检出43株携带KPC耐药基因,1株携带非KPC耐药基因(试剂盒丝氨酸酶基因型仅有KPC);49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全部检出携带NDM耐药基因;未检出携带VIM、IMP、OXA-48、OXA-23耐药基因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CRE主要携带KPC型,占89.7%(35/39),而大肠埃希菌CRE主要携带NDM型,占88.5%(23/26),阴沟肠杆菌复合群也是携带NDM型为主,占88.2%(15/17),构成比与王群等[8]报道类似,与高春海等[9]报道不同,可见不同医院流行的CRE菌株构成比或占比均有差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结果与mCIM、eCIM的检测结果几乎一致,且操作简单,容易判读,可以作为快速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一种新方法。

阿维巴坦是三乙烯二胺类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包括碳青霉烯酶在内的A类、C类β-内酰胺酶,同时还对某些D类酶(OXA-10,OXA-48)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B类金属β-内酰胺酶无效。CIA对于包括产KPC 酶在内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超过90%,是第一个可用于产KPC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的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本研究中,44株产丝氨酸酶菌株对CZA敏感率为97.7%,可见产丝氨酸酶菌株对CZA有较高敏感性;而49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对CZA全部耐药,由此可见,检测碳青霉烯酶型别显得尤为重要。

因CRE菌对大多数药物多重耐药,临床可使用的药物有限,此次对主要CRE菌CZA和MEM、ATM进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发现: 35株携带KPC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有33株CZA和MEM、CZA和ATM有协同作用,未发现无关和拮抗作用,说明KPC基因型的肺炎克雷伯菌CZA联合MEM、ATM产生了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23株携带NDM基因大肠埃希菌中,有19株CZA和ATM有协同作用,说明对于携带NDM基因型的大肠埃希菌CZA联合ATM产生了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综上所述,佛山市中医院CRE以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主要以携带KPC基因型为主,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以携带NDM基因型为主。CRE菌株对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能使用的药物十分有限。在极少抗菌药物能应用时,可以通过检测CZA和MEM、CZA和ATM是否协同作用来制订抗感染策略。面对CRE目前世界性的流行和传播,应根据当地CRE流行特点,对CRE进行早期基因型别检测,尽可能控制CRE的感染和流行。同时,下一步准备深入研究CRE的耐药机制,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治疗及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烯酶内酰胺酶克雷伯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与鉴定
黏质沙雷菌的耐药率分析及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西部中医药(2015年9期)2015-02-02 01:19:08
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粘附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