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左林霞,赵 妮
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输血科,陕西榆林 718000;2.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输血科,陕西铜川 727031
新生儿溶血症在新生儿科较常见,发生机制为胎儿的50%血型抗原从父亲继承,与母亲血型不符合,使新生儿红细胞被破坏,进而引发溶血,导致胆红素脑病、贫血等,对新生儿智力与运动功能造成危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直接造成新生儿死亡[1]。现阶段,在我国,ABO型溶血仍然最常见,占溶血患儿的85.3%左右,其次为Rh型溶血,但是地区不同,二者比例不同[2]。孕妇血型免疫球蛋白(Ig)G会从胎盘通过,在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孕前应该明确胎儿母亲IgG效价、父亲及母亲血型,从而对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3]。有研究表明,孕妇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4]。但是,现阶段,还鲜有综合分析孕妇年龄、血型、IgG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症患病率的相关研究[5]。本研究分析了孕妇血型、IgG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症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输血科孕妇1 384例及其新生儿1 3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732例,女性新生儿652例;单胎妊娠;胎龄16~40周,平均(28.56±4.23)周;孕妇年龄25~45岁,平均(35.42±5.62)岁。纳入标准:新生儿均接受血清间接胆红素检测及溶血、Rh血型、ABO血型3项试验;孕妇均接受血型抗体IgG效价检测。排除标准:新生儿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孕妇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等引发的溶血性疾病;既往有输血史。
1.2方法
1.2.1新生儿溶血症诊断试验及标准 采集新生儿出生后1 d内的静脉血,洗涤血液后进行溶血、Rh血型、ABO血型3项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诊断标准:3项试验中任意一项阳性则判断为母婴血型不合[6]。
1.2.2IgG效价检测 采集孕中期、孕晚期孕妇的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2-巯基乙醇(2-Me)处理,然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倍比稀释,将适量红细胞悬液加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其效价。
1.2.3间接胆红素水平检测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雅培)及其配套试剂,采用氧化酶法对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
2.1单因素分析新生儿溶血症的影响因素 1 384例孕妇及其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溶血症90例,发生率为6.50%,其中男性和女性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高于<35岁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2次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高于妊娠次数<2次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型血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A型、B型、O型血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血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B型、O型血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血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O型血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效价<1∶64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IgG效价1∶64、1∶128、1∶256、≥1∶512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效价为1∶64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IgG效价为1∶128、1∶256、≥1∶512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效价为1∶128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IgG效价1∶256、≥1∶512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效价为1∶256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IgG效价≥1∶512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新生儿溶血症的影响因素[n(%)]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溶血症的影响因素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孕妇年龄、妊娠次数、孕妇血型、IgG效价)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妊娠次数、孕妇血型、IgG效价是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溶血症的影响因素
新生儿溶血症主要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ABO溶血最常见,Rh溶血少见。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血,新生儿为A型血和B型血的情况中,40%~50%发生在第1胎,原因为母亲妊娠前已经受到外界环境中A型或者B型抗原的刺激,产生抗体。Rh溶血一般发生在第2胎,是否发生溶血反应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烈程度有关。溶血最常见的症状是黄疸,Rh溶血的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且症状较重,ABO溶血的黄疸症状相对比较缓和。溶血症状还包括贫血、肝脾肿大,也主要发生在Rh溶血中。溶血性黄疸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比较高,应及时采用丙种球蛋白阻断。新生儿溶血症在新生儿科较为常见,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很多因素均会引起其发病,如母婴血型不合、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引发的红细胞缺陷、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等,其中母婴血型不合占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96%[7]。有研究表明,孕妇年龄≥35岁、妊娠次数≥2次、IgG效价≥1∶512是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8]。
在新生儿溶血症中,ABO溶血占母婴血型不合的较大比例。本研究结果表明,1 384例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溶血症90例,发生率为6.50%,A型、B型血孕妇的ABO溶血发生率较高,当孕妇在有孕产史及在日常生活中与血型抗原物质、血液制品接触的情况下,会有IgG抗A或抗B抗体形成于体内,在和非O型血丈夫妊娠的情况下,也会有IgG抗A或抗B抗体产生,同时该抗体在孕20周后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结合胎儿红细胞,对胎儿或新生儿相应红细胞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溶血,从而引发新生儿溶血症[9]。
有研究显示,孕妇IgG效价和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可能随着孕妇IgG效价的升高而升高[10]。本研究结果表明,IgG效价<1∶64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IgG效价为1∶64、1∶128、1∶256、≥1∶512孕妇,IgG效价为1∶64的孕妇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IgG效价为1∶128、1∶256、≥1∶512孕妇,IgG效价为1∶128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IgG效价1∶256、≥1∶512孕妇,IgG效价为1∶256孕妇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低于IgG效价≥1∶512孕妇,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10]。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溶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孕妇年龄、妊娠次数、血型、IgG效价,说明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大、妊娠次数的增加、IgG效价的升高而升高,同时,O型血孕妇最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症。原因可能为该类孕妇与血型抗原物质具有更多的接触次数[11]。这提醒临床工作者应该给予该类孕妇的新生儿充分关注,尽可能早地预防新生儿溶血症,从而将伤害减轻到最低程度[12]。
综上所述,新生儿溶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孕妇年龄、妊娠次数、血型、IgG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