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教参”是极重要的事

2023-02-16 05:12:44顾志能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参小刚小丽

顾志能

最近,在一次区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位年轻教师上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推理”教学。年轻教师,有理念,会动脑,敢创新。教学活动情境新颖有趣,过程生动活泼。课后交流时,我鼓励了他创新求变的教研精神,但更多地是向他建议“要理解教材,把握内涵,不要盲目创新”。

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教师呈现三张卡片(一面印有小狗、小牛、小猪的卡通图案,一面是空白),用空白面对着学生贴在黑板上,快速打乱,让学生猜测,营造课堂氛围。

2.教师出示如图1的三张卡片,告诉学生:老师、男生、女生各有一张。

3.教师告知第1条信息:男生拿的不是小狗。让学生猜测男生拿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无法确定。

4.教师告知第2条信息:老师拿的不是小牛。学生再交流,无法确定。

5.教师告知第3条信息:女生拿的是小猪。此时,很多学生都知道答案了,借助交流,确认结果。

6.让学生记录思考的过程,要求“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反馈“表格法”“文字法”“连线法”等,对比三种方法,回顾学习过程,得出推理的方法是“先确定,再分析”。

如上過程,有很明显的新意。那么,这样的尝试,我为什么不赞同呢?

从教材可知:三本书由三个小朋友拿,小红已经拿了语文书,所以小丽和小刚拿的是数学书和道德与法治书。根据小丽说的话: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可推理出她和小刚各拿了什么书。推理时,学生可用文字、连线和口头语言等方式来支撑思考。

教材上是三个小朋友拿三本书,思考方法有文字法、连线法;年轻教师的课是三个人拿三张卡片,也让学生用了多种思考方法。素材相似,要求相近,那这样的教学有什么问题呢?

这就需要仔细读一读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本文中简称“教参”)。下面是从“教参”中摘录的一些话:

◆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能按一定方式整理信息,进行推理。

◆二年级的学生对简单推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推理过程的叙述是本节课的难点。

◆对学生语言表述要求不要过高,更不要求学生用严格的选言推理的方式进行叙述。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由“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将问题转化为最简单的推理问题“小丽和小刚拿数学书和道德与法治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弄清题意后,可放手让学生活动,并在组内充分展示、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如果对第三句话中的“选言推理”不是很清楚,可以读读“教参”中“备课资料”的相关内容。

选言推理,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这里只介绍不相容选言推理: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他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

仔细阅读“教参”后,教材编写意图及教学基本思路就变得清晰可见了,而上述年轻教师教学设计的缺陷也已不言自明。

1.本课所渗透的是最简单的逻辑推理,目标只是“初步理解”。因此,教材编排的内容推理难度较低——直接告知小红拿什么书,学生只需要对小丽和小刚拿的书进行推理;并将“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也告知了学生,使得学生很容易推理出最后的结果。反之,年轻教师的课需先猜男生拿的,再猜老师拿的,最后再告知女生拿的,并由此开展反向推理。显然,年轻教师的要求高于教材要求。

2.教学重难点是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此,教材创设了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采用文字、连线等个性化方式去推理,使他们充分经历探索、展示与交流等的学习过程,为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语言提供直观支撑和思维基础。反之,年轻教师的课对学生推理语言表达的训练,目的性和针对性都不够强。如把让学生记录思考过程安排在已经得出结果之后,这样的活动,更大的功效是“描述”结果的准确性,而非让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积淀表达基础。

3.教材例题的内涵是选言推理,但只是最基本的不相容选言推理。所以,教材虽然给出了三个小朋友,但告知“小红拿了语文书”,这使得选言支只剩两个;再呈现“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否定一个选言支,从而得到对另一个选言支的肯定——她拿的是道德与法治书。这个选言推理,“格式”规范,过程清晰,便于表述。反之,前述课例却没有清楚地展现这个内涵,如第一步告知“男生拿的不是小狗”,但并不能由此确定女生、老师拿的是什么(因为这里还有两个选言支),后面两个步骤也是如此。显然,在这样的过程中,想要学生体验“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的思想,那是不太可能的。

以上这些,就是我不赞同这位年轻教师的“教学创新”的主要原因。读者看了后,不知是否认可?

读者一定也意识到了,以上的分析和思考,都是笔者仔细分析了教材,尤其是认真研读了“教参”之后才得出的。因此,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广大教师一个重要的理念: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教参”是教学的说明,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多看一看教材,多读一读“教参”,只有这样,教学的设计才有可能是正确且有效的。

呼吁一线教师要特别重视阅读“教参”,是因为“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排?”“课时怎么划分?”“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的重难点和注意点是什么?”等,都要通过阅读“教参”来得到。笔者曾经承担过人教版“教参”的编写工作,切身体验到教材编写部门对“教参”的重视——汇集资深教研员、一线名优教师,提出详细的撰写要求,组织多次深入的研讨,开展逐字逐句的修改,尽可能准确且完备地表达出教材意图和教学要求。

借此文,我简略地提几点阅读“教参”的建议。

1.要将阅读“教参”作为备课的基础工作,备课时先看教材,同时读“教参”,再依据“教参”来设计教学思路。

2.“教参”的各个板块均要细细阅读,如单元整体分析、具体课时解读、教学建议、参考资料等,切勿浮光掠影、一扫而过。

3.对“教参”中的文字要用心咀嚼,与自己想法不一致或有不解时,更要多问个“为什么”,真正理解了方能真正去落实。

4.“教参”也并非金科玉律,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具体的学情,基于“课标”和教材,科学合理地优化“教参”的要求。

最后,说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经去某地支教,该地不知何故没有给数学教师配发“教参”,结果几天课听下来,我发现很多教师连课堂教学的正确性都难以保证。

所以,让我们在备课时再多看看“教参”吧,因为那是极重要的事。

猜你喜欢
教参小刚小丽
体育院校教参数据库的建设
卷宗(2021年21期)2021-04-14 21:57:27
商量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
亚太教育(2015年7期)2015-06-23 01:22:09
试试老师的真功夫
武大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