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高威,王文强
(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为呼吸系统不可逆、慢性气道阻塞的一种肺部疾病。由于气流受限所导致呼吸困难,其中呼吸时伴随气流阻塞是COPD的主要特征,病情可呈进行性发展,一旦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痰及痰量增多等现象即可判定为疾病进入急性加重期,如未及时治疗则会导致人体通气过低,无法正常排出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而引发Ⅱ型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国内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一方面对其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支持治疗,以纠正缺氧并改善肺部通气为主。无创正压通气是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相关呼吸疾病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能够在患者呼吸时施加一定正压支持,从而辅助患者进行通气,改善缺氧状态,但长期使用容易发生面罩部压疮、腹胀、痰液积聚等不良反应[1]。纳洛酮属类阿片拮抗剂,对机体中的类阿片受体有竞争拮抗作用,能够有效解除呼吸抑制,恢复气道通畅,且起效较为迅速,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代谢,提高通气量[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纳洛酮、无创正压通气联合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今后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有效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新沂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2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57~84岁,平均(65.14±5.61)岁;COPD病程3~20年,平均(10.58±3.24)年;急性加重发作时间2~7 d,平均(4.56±1.01) d。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56~85岁,平均(65.54±3.67)岁;COPD病程2~19年,平均(10.47±3.16)年;急性加重发作时间1~6 d,平均(4.33±1.21)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OPD病程、急性加重期发作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且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既往无精神疾病史者;经血气检查确诊合并有Ⅱ型呼吸衰竭者。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有过敏反应者;合并严重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呼吸或肺部疾病者;由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呼吸衰竭者;脏器严重受损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的治疗方法、风险评估等均已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82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舒张支气管、抗感染、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及化痰平喘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迈柯唯(上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Servo-s]治疗,将呼吸机与面罩连接,设置ST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设定:初始吸气压8~10 cmH2O(1 cmH2O=0.098 kPa),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上调,最大不超过20 cmH2O;初始呼压1~2 cmH2O,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上调,最大不超过6 cmH2O;呼吸频率14~18次/min;氧流量5~8 L/min;呼吸频率14~20次/min;氧浓度40%~60%,以口鼻面罩实施正压通气,患者全程通气时,需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各项呼吸机参数,改用鼻导管吸氧,直至撤机。撤机标准:平均动脉压<6 cmH2O,收缩期峰值流速<12 cmH2O,呼气末正压<8 cmH2O,同步间歇指令通气频率 <12次/min。患者通气时间3~4 h/次,1~2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412,规格:2 mL∶2 mg)治疗,首次使将0.8 mg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溶于2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之后每天将2 mg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溶于5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以4 mL/d的速度,微量持续静脉泵入,每天泵入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总剂量为4 mg,泵入速度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两组患者均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显效:治疗1 d后患者紫绀、肺部啰音、肺水肿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气喘、咳痰、呼吸困难、咳嗽等)明显改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疗3 d后患者紫绀、肺部啰音、肺水肿,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生命体征指标有所好转;无效:治疗3 d后患者肺水肿、肺部啰音及紫绀,气喘、咳痰、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指标均未改变,甚至出现咳嗽、肺水肿加重的现象。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血气指标。取患者治疗前、治疗3 d后动脉血5 mL,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及pH值采用血气分析仪(Radiometer Medical ApS,型号:ABL90 FLEX)检测。③炎症因子。采集治疗前、治疗3 d空腹静脉血5 mL,以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离心后,取血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④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胃肠胀气、口干、烦躁不安及恶心厌食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3 d后两组患者SaO2、PaO2水平及pH值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CO2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SaO2(%) PaO2(mmHg) PaCO2(mmHg) pH值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对照组 41 84.64±6.41 89.95±5.73* 50.15±5.18 71.54±6.37* 76.35±10.22 50.89±6.63* 7.20±0.02 7.33±0.03*观察组 41 83.48±5.23 96.02±5.67* 51.13±6.51 91.60±7.97* 77.16±10.96 39.87±6.08* 7.19±0.03 7.41±0.04*t值 0.898 4.822 0.754 12.589 0.346 7.844 1.776 10.24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hs-CRP:超敏-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IL-6:白细胞介素-6。
hs-CRP(mg/L) PCT(ng/mL) IL-6(pg/mL)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对照组 41 8.95±1.69 5.75±0.49* 1.37±0.08 0.84±0.07* 30.32±5.01 25.72±3.76*观察组 41 8.94±1.36 3.05±0.19* 1.36±0.07 0.49±0.02* 30.58±6.42 15.81±4.29*t值 0.030 32.896 0.602 30.784 0.204 11.1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胃肠胀气、口干、烦躁不安、恶心厌食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Ⅱ型呼吸衰竭属于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是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气道中阻力不断升高,肺组织长期处于过度充盈状态,进一步引起气道塌陷,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肌疲劳、呼吸肌收缩力差、胸闷、缺氧等症状,造成肺通气功能、换气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操作方便、无需插管、无创伤的机械通气方式,通常临床中常用于辅助呼吸,可有效分布患者肺内气流,促进支气管扩张,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部潮气量,缓解其呼吸衰竭、缺氧等症状[4]。但单独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局限性,其不适用于鼻咽部异常、严重胃胀气、极度肥胖等患者,且对于病情极其严重者,需确保绝对的卧床休息,避免牵拉呼吸管道的操作造成的压力性溃疡,影响治疗效果。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在于气道高反应、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使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增加,导致释放大量hs-CRP、PCT、IL-6等炎症物质,造成支气管化脓炎症,使管腔堵塞[5]。纳洛酮能够通过竞争阿片受体,抑制β内啡肽活性,在解除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的同时能够兴奋呼吸中枢,从而增加患者呼吸冲动,改善呼吸衰竭;同时还能够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水平,阻止脂质过氧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6];而无创呼吸机则能够在患者吸气时增加压力以克服肺胸膜的黏质阻力和气道的黏质阻力,从而打开狭窄气道,增加肺泡通气量,两者联合,能够进一步改善呼吸衰竭[7]。本研究数据统计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血清hs-CRP、PCT、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表明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阻塞性通气功能发生障碍,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使肺内二氧化碳的残留不断蓄积,导致其重新弥散至血液当中,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血气指标SaO2、PaO2、PaCO2、pH值等发生异常,病情进一步加重[8]。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一种特异性极强的阿片类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止β内啡肽的释放,以改善呼吸抑制,提升患者通气血流与每分钟通气量比例,恢复肺通气、换气功能,降低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9];而无创正压通气主要通过减少气道阻力来增加肺泡内气体的空间,缓解呼吸疲劳,提高肺泡功能残气量,发挥改善气道闭塞的作用,两者联合,能够进一步平衡通气血流比例,从而缓解人体组织缺氧状态,有效改善血气指标[10]。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SaO2、PaO2、pH值均显著升高,PaCO2水平显著降低,表明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缓解缺氧状态,促使病情转归。另外,两组间胃肠胀气、口干、烦躁不安、恶心厌食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纳洛酮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会增加明显不良反应,纳洛酮的耐受性、用药安全性良好。
综上,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纳洛酮、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减轻炎症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可促进患者病情较快恢复。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少、干预周期短,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长期探索,为临床治疗呼吸疾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