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嵩冰
代表说
作为有港航企业背景的连任代表,我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制订和实施方面,重点聚焦综合交通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就提升港口“韧性”、发展船舶新能源加注业务、数字化转型、智慧港口建设、长三角港口集疏运一体化体系建设和邮轮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多件建议。
我认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关键指标基本符合预期,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全面有序推进。三年来,全球港航物流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外贸依存度接近八成的上海港再一次接受了大风大浪考验,并将在风雨过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上海始终聚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不动摇。从“一箱难求”“一舱难求”“一船难求”到成功打造东北亚空箱转调中心,促进运价全面回调到常态。
回望“十四五”的前半段,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实施上均表现出色。上海港通过持续优化集疏运体系,拓展水水中转能力,扩大海铁联运服务范围,既实现了服务腹地民生保障和经贸发展的初心使命,也巩固和提升了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保持了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提前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和水水中转比例的“十四五”规划目标。
然而,空箱大量回流、分拨和水水中转比重的增长,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两个方面的增长虽然支撑了吞吐量的增长,但考虑到“十四五”中后期的全球经贸发展的不确定性,要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还必须在政策环境优化、国际合作拓展、产业链升级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建议政府层面出台更多稳外贸保增长的实招,企业层面更加重视对纵深腹地市场的开拓。同时,抓紧小洋山北侧开发和罗泾港区升级改造项目进展,尽快解决港口产能长期满负荷运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