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中心 张晓亚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化应用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发展迅猛的、有着光明前景的高科技产业,其生产方式具有模式多样化、生产高效化、发展生态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资源节约化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节约农业资源、精简人力、节省物力、节约财力、降低生产成本、维护生态平衡等诸多优势,可降低有毒、有污染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微生物在食品、饲料、农药、肥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标志着农业资源的利用从“二维”的传统农业逐步向“三维”的现代农业转变。目前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化应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结合微生物资源在现实发展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政府部门应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其发展,提高各职能部门的认识。我国乃至世界都面临着农业困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主题。有效且充分地利用微生物资源,从而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产品,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生存环境,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但现阶段各方面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相关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增加激励措施,同时要充分挖掘微生物资源应用潜力,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大力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相关项目及配套技术落地熟化的机会。
政府部门应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有效投入,为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化应用和发展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经调查发现,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大量有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项目未得到深入全面的研究。政府要鼓励各类资源更多的向微生物领域倾斜,以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微生物科研机构需要科研经费的持续性投入,确保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推广利用。同时,科技成果的落地需要生产企业等作支柱,故需资金来支撑开办工厂、吸纳技术及服务人员、研发及建设车间、批量化生产及加工、打开及拓展销售渠道等。因此,只有政府等部门多渠道、多途径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才能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农业企业进入微生物发展领域。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做好人才孵化和技术熟化等工作。较传统农业而言,微生物技术的高精尖科技含量较高,需要不断开发研究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高新生物技术,对从业人员及相关企业的软硬件要求很高,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关科技、文化等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公益性服务组织,同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宣传推广人员等;建立相关科技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园区、特色示范农场、农业展览馆、标准化示范园等,向公众开放,鼓励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同时可通过学习班、培训班、研讨会、科技推广班等方式来宣传推广,最终实现相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应用、宣传推广等整个渠道的畅通。
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推广,为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化应用提供良好的、有力的、包容的市场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现阶段,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化利用重视程度不高、核心社会影响力不强、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大众对其认识程度不高,包容性不强。因此,政府部门要多方面、多渠道、多维度加强对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化应用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政府部门要及时补足短板,有效鼓励、引导、利用各宣传媒介推广渠道,如互联网、手机APP、视频(直播)平台、新闻类自媒体、企业门户、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推广范围。同时可依据实情,制定相关支持、鼓励及优惠政策,加强相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大型工商企业、乡镇企业集团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协作机制。可以通过构建科研单位、推广部门、教育培训体系、企业“四位一体”的协同推广模式,形成“政、产、学、研、企、用”协同推广机制,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人才孵化,技术熟化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影响整个社会大环境,进而达到带动产业化大融合、大发展的目的。
大发展背景下,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化应用研究意义重大。充分利用高效环保无污染的微生物资源,可极大地拓展资源利用广度,把“人畜共粮”调整为“人畜分粮”的农业新模式,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资源短缺等问题,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食品安全性能,打造农产品绿色安全品牌,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向高产高质高效、绿色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新思路、拓展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