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吴 奕 费琳琪 丁晓东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传统产业正呈现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新兴业态,同时也催生了会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革。因此,本文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专业设置依据、培养目标及转型、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平台、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了专业转型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的课程体系,并提出下一步改革设想,对加大数智化技术融合,推进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数智化升级改造提出参考建议。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催生了现代财务新模式,即围绕四大智能财务应用平台——财务核算全流程自动化平台、智能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人机智能一体化融合管理平台、财务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构建依托数据、算法、场景为核心的企业财务数智化“新模式”,从而也对传统会计岗位提出了数智化应用的复合技能。为此本文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职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推进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
2021年3月12日,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简称《目录》)。按照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新版《目录》重新分析了产业、职业、岗位与专业的关系,精准对接大数据技术重塑下的会计行业新业态,原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提出“新专业”落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升级和数智化改造的全新要求。
通过走访企业实地调研、统计2021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分析最新招聘岗位信息,结果显示财务数智化工作场景催生了企业对财务智能应用岗位群、财务共享服务岗位群、财务数据分析岗位群的人才新需求,即数智化转型正在变革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由原先核算为主的需求,逐步升级为管理控制和分析决策的需求,岗位能力要求表现为智能化、复合型、数字化的特征。
对接数智化转型升级下的最新人才需求,农职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产教融合为载体,以三全育人为主线的“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就业创业能力,能在现代农牧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农商银行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数智化会计人才。
对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和新职业,在最新的职业分析与人才需求基础上,按照专业转型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农职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变革与重构了对接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数智化应用的课程体系,加大新技术与数智化融合,使学生精财务、善分析、会经营、懂管理。
在前期调研和校企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以“跨界融合、学科交叉、数智内涵创新”为原则,以教育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标准为参照,按“专业课程、数智融合实践、数据与智能、技术与创新”四条逻辑主线,农职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修订了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双元下,改革后的学习领域分为三大体系,其中,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基础课、专业模块课、专业方向课;项目体系包括专业典型项目、专业技能项目、专业综合项目;企业实践体系包括企业跟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共计163学分。
根据课程体系绘制的课程地图显示(图1),公共基础课程除了包括思想道德系列、体育、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还增加了劳动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两门课。平台基础课程包括现代企业办公软件应用和大数据应用基础,其中大数据应用基础是体现新兴技术融合的新增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包括经济法基础、会计基础、成本核算与管理等课程,同时增加了侧重数智融合实践的财务共享服务、出纳业务操作和财务大数据分析,并设置了三门1+X财务数字化(中级)书证融通课程,分别是云会计、纳税实务、数智化财务决策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包括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统计基础与应用等,并增加了侧重智能应用的财务机器人和对接专业定位的休闲农业概论。
图1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地图
a、教学方法改革。
(1)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新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EPC金税平台、DBE业财融合数智化实践教学平台等,借助智课堂、学习通、智慧职教等在线平台,用数字技术赋能课程改革,实现课前线上自学、课堂线下教学、课后线上巩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固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以重订课程教学标准为抓手,落实课程的育人目标,以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为立足点,创新思政元素融入举措,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基础,逐步推开课程思政覆盖面。
(3)实现书证融通。组建“X”证书培训与研究团队,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中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证书标准、书证融通为切入点进行专题研究,做好“X”证书关联岗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的比对研究,加快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与“X”证书标准对接,稳步推进书证融通。
b、教材改革建设。
(1)加强教材选用与管理。按照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及农职院教材管理规定,成立教材选用审核小组,加强对选用教材的管理,规范教材选用流程,提升使用教材的质量,确保更多优质教材进课堂。
(2)开发实践性突出的新形态教材。结合教学方法改革,推进“课程——教材——资源库”一体化建设进程,组织教师研讨、开发数字化教材、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等实践性突出的新形态教材,以满足日益普及的线上教学需要,确保采用“线上+线下”、网络辅助教学授课的需要。
(3)建设配套教学资源。积极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等配套资源,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教材的建设,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需要。
c、深化产教融合。
(1)引进企业教师进课堂。从行业、企业聘请一线技术人员、资深会计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着力提升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实现校园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2)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构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我院与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和营口市会计师协会三方成立了正保大数据与会计产业学院。通过加强校企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并引进企业师资为产业学院学生提供管理、教育、授课等全方位服务。
(3)企业订单班培养。通过与大连好利来、沈阳新天地、营口熊岳鑫雨、勤缘会计培训中心建立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以企业文化引导学生,以企业标准训练学生,以企业制度规范学生,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著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同时也保障了企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稳定输入。
d、实训条件建设。
目前农职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已经建成理念先进、设施完备、省内领先的专业实训室,能够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1+X证书培训辅导等需要。同时,通过校企共建汇成会计工作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向产教融合深入,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实训环境,为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对省内其他高职院校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农职院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任教师共有14名,其中“双师”型教师有12名,占比达到86%。
(2)鼓励教师考取各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本专业推行教师职业技能分级培训模式,积极创设线上、线下各类培训学习条件,培育了一批具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资格的教师。
(3)实施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锻炼。为了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农职院全面落实“5年一周期”的专业教师轮训制度,设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去企业参加顶岗实践锻炼,并支持专业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农职院在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打造校企人才协作共同体的进程中,制定了《外聘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了校企双向交流、互兼互聘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大力引进行业企业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兼职任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所以,根据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要求以及农业院校特色,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定位,即服务现代农业,助力数字辽宁。
目前,农职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学院“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构建了“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的课程体系,力求实现学生“岗位工作-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企业考证-创新创业”的融通培养。但在实践中,“岗课赛证”已经实现了全覆盖,而创新创业是弱项。今后将着力打造“育人为先”的专创融合课程,以项目、案例、探究性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推进“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