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对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

2023-02-14 05:23谢丽萍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脑梗死

谢丽萍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急性脑梗死在我国临床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状态,而本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是临床重视程度极高的一类疾病。与本病相关的研究显示,早期正确的有效诊治,是降低死亡率及改善神经损伤程度的重要基础与前提[1-2]。近年来临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不断增多,多数研究认为其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优势突出,但是其在本病患者中应用研究的差异与争议仍普遍存在,且对神经损伤程度的控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细化研究[3-5]。因此,本研究现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对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于当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20岁及以上;急性脑梗死;病程<4.5 h;排除标准:再次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瘤、胶质瘤及其他疾病;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史;凝血系统疾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主要有抗凝、神经保护、血管扩张剂及其他对症治疗,包括给予拜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片)口服,0.3 g/次;甘露醇(生产厂家: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5020929,规格:250 mL∶50 g)200 mL/次,2次/d,静滴;丁苯酞(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规 格: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100 mL/次,2次/d,静滴。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注册证号:国药准 字S20160054,规格:20 mg)静脉溶栓,按照0.9 mg/kg,最大剂量应不超过90 mg,首先1/10的药量进行静脉注射,在1 min内注射完毕,将剩余的9/10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持续静滴,时间在1 h左右,应用1次。两组的其他干预措施均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血清神经损伤指标[S100B蛋白(S100B)、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1)治疗效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91%~100%为基本治愈,NIHSS评分改善46%~90%显效,NIHSS评分改善18%~45%为有效,NIHSS评分改善不足18%或无改善为无效[6]。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其中NIHSS评分改善率=(治疗6个月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2)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及过敏。(3)NIHSS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1、6个月后分别采用本标准用于卒中后神经缺损程度的评估,其包括12个评估方面,总分范围为0~42分,其中≤4、5~15、16~20、21~42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神经缺损[7]。(4)血清神经损伤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分别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采集量为5.0 mL,将血标本按照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后,取血清进行S100B、GFAP、BDNF及NGF等神经功能指标的检测,以酶联免疫法进行定量检测。(5)Barthel指数:于治疗前及治疗1、6个月后分别采用本标准用来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其评分范围为0~100分,其中≤40、41~60、61~99分分别表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及轻度依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 23.0,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率(%),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xˉ±s),分别进行χ2检验与t检验处理,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包括男37例,女23例,年龄41~75岁,平均(63.5±5.9)岁,病程0.5~4.3 h,平均(3.0±0.6)h,病灶部位:大脑中动脉50例,其他10例。观察组中包括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6岁,平均(63.6±6.0)岁,病程0.5~4.4 h,平均(3.1±0.7)h,病灶部位:大脑中动脉51例,其他9例。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溶栓效果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58,P=0.030),见表1。

表1 两组溶栓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例(%)]

表3 (续)

2.5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的血清S100B及GF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及N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比较()

表4 (续)

2.6 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个月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高发病,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在我国临床发病率呈现持续大幅度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临床中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类患者的神经损伤控制与改善需求较高,也是与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能力等密切相关的方面,而这也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重点评估方面[8-10]。除NIHSS评分等可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外,S100B、GFAP、BDNF及NGF等指标在血液中的表达也有助于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变化,其中的S100B与GFA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呈现表达升高的状态,与神经损伤后其被大量释放入血有关[11-12],而BDNF及NGF则与神经损伤的修复有关,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神经损伤修复能力及作用有关,因此对本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幅度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控制效果及神经改善的作用[13-15]。近年来临床中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不断增多,研究普遍认为阿替普酶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早期改善脑部血供及控制神经损伤等有较好的效果[16-17],但也有研究认为其对于上述神经损伤指标的改善效果研究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研究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对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未应用阿替普酶的患者,表现为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上述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均改善更为突出(P<0.05),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分析原因,与阿替普酶较好的血栓溶解作用有关,通过激活内源性纤溶酶原发挥作用[18-21],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在脑梗死患者血供改善中的作用较好,而这也是其神经损伤及早有效控制及预后改善的重要前提,故相关的神经损伤评分与血液指标也均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控制及改善神经损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脑梗死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