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雨嫣,任泽华,杨 宇,高 源,刘建立
(1.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28)
衣物在储存或穿着过程中因微生物污染造成“发霉”现象,在衣物上形成霉斑,造成衣物异味,影响衣物的外观和寿命。穿着发霉衣物容易造成皮肤交叉感染,存在健康风险[1]。人体分泌的代谢物如皮脂,汗液等吸附到衣物上给微生物提供营养使在其上繁殖生长[2-3]。因此,衣物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在潮湿的阴雨环境中霉菌更易滋生。衣物上的霉菌与日常生活中霉菌真菌种类息息相关。已有学者围绕纺织品致霉微生物提取和鉴定开展了研究工作。李世超等[4]对丝绸上霉菌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引起丝绸纹样霉变的微生物菌属为根霉属、拟青霉属和黑曲霉属等。刘俊等[5]对皮革上的霉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皮革制品的优势霉菌主要为曲霉属和青霉属。不同织物上霉菌的种类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鉴定衣物的霉菌微生物种类,针对衣物上霉菌的优势菌种,采用有效的抑菌剂,保护纺织品,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前,纺织品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面料领域,但属于霉菌抗菌研究还相对较少。常用的化学抗菌剂的应用研究在主要集中在山梨酸盐、丙酸钙盐及磷酸盐等方面[6]。其中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因价格低廉,又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被广泛使用在抗菌领域中。López等[7]制备的山梨酸钾抗菌膜材对乳酪上常见的青霉菌、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Fasihnia等[8]研究发现聚丙烯中添加少量的山梨酸钾制备的包装膜,对黑曲霉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此外,邢海丽等[9]研究发现苯甲酸钠对白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Sun等[10]研究发现了金属锌化物对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都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本文从霉变衣物上提取霉菌,在PDA培养基采取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分离和纯化。将得到的纯化的单一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了衣物上霉菌的种类。并将优势菌种接种到棉织物上,为了模拟霉菌在棉衣物上真实生长情况,将人体皮脂作为微生物营养物质。采用山梨酸钾、硫酸锌和苯甲酸钠作为抗菌剂,探究3种抑制剂的抑菌效果以及最佳添加量。为阐明棉衣物霉变机理提供实验参考,为开发有效的纺织品防霉技术奠定基础。
1.1.1 实验材料
霉变衣物:视觉可见霉斑的5件全棉衣物,来源地为河南省。
织物:全棉14.5 tex平纹漂白机织物。经向密度:524根/10 cm,纬向密度:283根/10 cm,平方米质量:120 g/m2。
药品: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PBS缓冲液(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角鲨烯(化学纯,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吐温80、三油酸甘油酯、油酸(化学纯,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乳酸石炭酸棉蓝(福州飞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 实验设备
LHS-80HC-II型恒温恒湿箱(上海珂淮仪器有限公司)、YXQ-LS-75G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双旭电子有限公司)、VHX-5000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基恩士公司)、P-BO型轧压机(无锡铭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J-2型菌落计数器(无锡杰瑞安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2.1 衣物上霉菌的分离纯化
参照国家标准GB 4789.15—2016《霉菌和酵母计数》中的方法,裁剪10 g的霉变棉衣物,随后加入90 m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中,摇床设置28 ℃、180 r/ min震荡12 h后取出。提取菌液,逐次稀释10倍。将稀释后的菌液滴1 mL在培养基中,随后密封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设置28 ℃,95%温湿度培养。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将得到的菌落按照不同的形态、颜色进行筛选。之后,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中纯化,放置恒温恒湿箱中培养。重复3次,得到纯化好的单一菌落。
1.2.2 菌落形态观察
将得到的形态单一的菌落采用接种针取菌丝,点在PDA培养基中,放置恒温恒湿箱中倒置培养,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通过《中国真菌汇总》[11]进行霉菌形态学的鉴定。
1.2.3 菌体形态观察
观察纯化后的霉菌个体形态,通过透明胶带镜检法[12],在载玻片上滴乳酸石炭酸棉兰染液,使用透明胶带轻轻粘取菌落,盖于玻片上。将载玻片置于超景深显微镜载物台上,选择筒形透视光源,超景深倍镜放大1000倍,观察霉菌菌丝的形态和孢子形状。
1.2.4 ITS扩增及测序
基于ITS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通用引物ITSl(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 CTTATTGATATGC-3′)进行扩增。PCR选取50 μL反应体系:10×buffer 5 μL;模板引物1 μL;引物各2 μL ;dNTP 4 μL;MgCl24 μL;Tag酶1μL;加入50 μL双蒸水。PCR反应条件: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30 s;72 ℃延伸50 s;循环30次;72 ℃保温5 min[13]。扩增完成后,采用1%的琼脂糖进行电泳,送往天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定。
1.2.5 序列分析
在NCBI数据库输入得到的序列结果,采用BLAST同源性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对的结果获取对应霉菌菌株的种属信息。使用MEGA7.0软件选择Neighbor-Joining邻接法,检验1000次,绘制系统进化树[13]。
1.2.6 皮脂污染试样制备
皮脂污染液制备:根据人体皮脂含量,制备质量分数为4%混合皮脂污染液,称取角鲨烯、油酸、三油酸甘油酯和1%吐温80乳化剂加入搅拌杯中,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至200 mL,放置高速搅拌机转速18 000 r /min,搅拌 5 min,得到稳定的皮脂组分乳化液[14-15],其配方如表1所示。
表1 混合皮脂污染液配比
皮脂污染试样制备将棉织物原样裁剪成 8 cm×8 cm(10 g)的正方形,浸入上述质量分数为4%的皮脂组分乳液中,用玻璃棒轻压使试样浸润在溶液中,15 min后取出,在轧车上浸轧。浸轧后,织物平铺晾干,紫外线杀菌之后密封保存备用。
1.2.7 霉菌污染试样制备
孢子悬浮液制备在纯化好的霉菌培养基中加入10 mL的无菌水,用接种环轻刮培养基,随后倒入含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手摇震荡以分散成团孢子液使孢子液充分混匀。将孢子液倒入离心管前使用滤纸进行过滤,以除去菌丝等杂物。设置高速离心机45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出。随后去除上层的清液,再加入15 mL无菌水,重复上述步骤3次。获得的孢子液即为实验用的孢子液[16]。孢子液以 1 mL 的用量滴加在1.2.6制备的皮脂污染试样上以作霉菌污染试样。
1.2.8 抑菌液的制备
分别选择山梨酸钾、硫酸锌和苯甲酸钠作为抑菌剂,每种抑菌剂分别称量0、0.2、0.4、0.6、0.8、1.0、1.2、1.4 g加入100 mL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抑菌液。
1.2.9 棉织物上菌落个数的测定
将培养好的棉织物取出,采用霉菌计数器记录不同浓度的抑制剂处理下棉织物上霉菌的总数。探究不同抑制剂对棉衣物上霉菌的抑菌效果。
对从霉变棉衣物上提取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观察菌落形态和菌落颜色等,并且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分生孢子和顶囊等形状情况[13],初步鉴定得到7种霉菌,编号依次为A、B、C、D、E、F和G。采用相机拍摄7种霉菌,菌落图片如图1所示。衣物上霉菌的个体形态如图2所示。表2 为衣物上霉菌的形态的描述。通过霉菌形态和资料查询,初步鉴定结果为菌种A为根霉属、B和E为青霉属、C和F为曲霉属、D为枝孢属以及G为茎点霉属。由形态学的鉴定结果可得到青霉属和曲霉属菌种占比较多,属棉衣物上的优势菌属。
图1 衣物霉菌菌株培养后菌落形态
图2 衣物霉菌菌落培养后菌体形态
表2 衣物霉菌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描述
将得到的7种霉菌进行ITS序列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在NCBI数据库将得到的序列结果进行BLAST对比分析。检索分离出的菌株和数据库的菌株同源性达到99%以上,可视为同一种[11]。微生物的 ITS序列分析如表3所示,进化树如图3所示。因此,A、B、C、D、E、F、G分别为匍枝根霉、顶青霉、黄曲霉、芽枝状枝孢霉、桔青霉、杂色曲霉和茎点霉菌。从提取的7种霉菌的ITS序列测序结果中选取与对应菌株同源性较高的序列构发育树[16]。由图3可知,7种霉菌的ITS序列分为4个分支,青霉属和曲霉属是同种属的进化关系且为霉变棉衣物上的优势菌属。
图3 衣物上霉菌微生物的ITS系统进化树
表3 衣物上霉菌的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
对霉变棉衣物上分离出的优势菌属:黄曲霉、顶青霉、桔青霉和杂色曲霉进行抑菌实验,探究3种抑制剂对单一霉菌的抑制效果,将制备好的单一霉菌菌液滴在裁剪好的棉织物上,然后放置恒温恒湿箱中14天后取出,采用菌落计数器记录棉织物上霉菌菌落个数,探究抑制剂抑菌情况。图4、图5、图6和图7分别为3种不同浓度抑菌剂对棉织物上黄曲霉、顶青霉、桔青霉以及杂色曲霉的霉菌个数的抑制情况。
由图4可知,棉织物上黄曲霉总菌落个数随着3种抑菌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硫酸锌的抑制效果较其他两种抑制剂效果好,当棉织物上硫酸锌质量浓度为1.40 g/mL时,织物上黄曲霉菌落个数为0,此时硫酸锌抑菌效果良好;棉织物上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1.60 g/mL时,织物上霉菌菌落个数为0,此浓度下的苯甲酸钠可以有效抑制黄曲霉在棉织物上的生长;棉织物上山梨酸钾的质量浓度为1.60 g/mL时,织物上霉菌菌落个数为6,织物上还存在少量黄曲霉菌落。当山梨酸钾的质量浓度为1.80 g/mL时,织物上无霉菌生长,此浓度下的山梨酸钾具有较好得到抑制效果。
图4 抑菌剂质量浓度对棉织物上黄曲霉菌落个数的影响
由图5可知,硫酸锌的抑制效果较其他两种抑制剂效果好。当棉织物上硫酸锌质量浓度为1.40 g/mL时,织物上顶青霉菌落个数为0,此浓度下的硫酸锌对顶青霉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棉织物上山梨酸钾质量浓度为1.60 g/mL时,织物上霉菌菌落个数为0,此时苯甲酸钠抑菌效果良好;棉织物上苯甲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60 g/mL时,织物上霉菌菌落个数为35,织物上边缘生长少量顶青霉菌落。当苯甲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80 g/mL时,织物上视觉不可见霉菌生长,用菌落计数器放大观察,发现边缘地区个别菌落,此浓度下的苯甲酸钠对棉织物上的顶青霉有好的抑制效果。
图5 抑菌剂质量浓度对棉织物上顶青霉菌落个数的影响
由图6可知,硫酸锌和山梨酸钾的抑制效果较苯甲酸钠的抑制效果好。当棉织物上硫酸锌和山梨酸钾的质量浓度为1.40 g/mL时,织物上桔青霉菌落个数为0,此浓度下两种抑菌剂抑菌效果良好;棉织物上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1.60 g/mL时,织物上几乎无霉菌生长,边缘部分有2个桔青霉菌落,此浓度下的苯甲酸钠对棉织物上桔青霉的抑菌效果较好。
图6 抑菌剂质量浓度对棉织物上桔青霉菌落个数的影响
由图7可知,硫酸锌的抑制效果较其他两种抑制效果好。当棉织物上硫酸锌的质量浓度为1.20 g/mL时,织物上杂色曲霉菌落个数为0,此浓度下的硫酸锌对棉织物上杂色曲霉的抑菌效果良好;当山梨酸钾的质量浓度为1.40 g/mL时,织物上杂色曲霉菌落个数为0,此时抑制效果良好;当棉织物上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1.40 g/mL时,采用菌落计数器发现织物上霉菌个数为3,但视觉不可见霉菌生长,此浓度下的抑菌效果良好。
图7 抑菌剂质量浓度对棉织物上杂色曲霉菌落个数的影响
将从霉变棉衣物分离出的优势菌属,顶青霉、黄曲霉、桔青霉和杂色曲霉制成混合菌液,采用移液枪取1 mL菌液滴于裁剪好的1 0g的棉织物上,待完全吸收后,再加入1 mL配置好的不同浓度的3种抑菌液。最后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入28 ℃,95% RH的恒温恒湿箱中培养14 d取出。由图8、图9和 图10 抑菌剂对棉织物霉菌的抑菌效果图可知,将混合菌液接种在棉织物上,14 d之后棉织物上生长大量霉菌,覆盖棉织物表面。随着3种抑菌剂添加量增多,棉织物上霉菌总数不断减少。
图8 山梨酸钾抑菌效果
图9 硫酸锌抑菌效果
图10 苯甲酸钠抑菌效果
在实验中,当在织物表面滴加的山梨酸钾质量浓度为0.10 g/100 mL时,棉织物上霉菌面积较少,但边缘地区还有少量生长。山梨酸钾质量浓度达到0.12 g/100 mL时,棉织物无霉菌生长,此时山梨酸钾抑菌效果较好。当硫酸锌质量浓度达到0.10 g/100 mL时,棉织物上还有较多霉菌生长,质量浓度达0.12 g/100 mL 时,棉织物上无霉菌生长,此浓度下硫酸锌对棉织物上优势霉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当织物表明滴加苯甲酸钠质量浓度达到0.12 g/100 mL时,棉织物上还有少量霉菌生长,质量浓度达0.14 g/100 mL时,棉织物上无霉菌生长,此浓度下的苯甲酸钠能有效抑菌。
本实验采用PDA培养基分离纯化河南地区5件霉变棉衣物上的霉菌微生物,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出7种的霉变微生物,通过ITS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鉴定出这7种霉变微生物分别为匍枝根霉、顶青霉、黄曲霉、芽枝状枝孢霉、桔青霉、杂色曲霉和茎点霉菌。其中曲霉属和青霉属占比约60%,为棉衣物上致霉的优势霉菌菌属。将棉衣物上单一的优势霉菌菌属分别接种到棉织物上,采用山梨酸钾、硫酸锌和苯甲酸钠作为抑菌剂,当棉织物上硫酸锌质量浓度为1.40 g/mL,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1.60 g/mL,山梨酸钾的质量浓度为1.80 g/mL时,对棉织物上黄曲霉和顶青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硫酸锌和山梨酸钾的质量浓度为1.40 g/mL,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1.60 g/mL时,对织物上桔青霉的抑菌效果良好;硫酸锌的质量浓度为1.20 g/mL,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40 g/mL时,能有效抑制棉织物上杂色曲霉的生长。
为了模拟真实衣物上霉菌的抑制效果,将优势霉菌制成混合菌液接种到棉织物上,实验表明,当山梨酸钾和硫酸锌添加量为0.12 g/100mL时,苯甲酸钠添加量为0.14 g/100mL时对棉织物优势霉菌的抑菌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