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患者胆结石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2-13 04:55李建宁韩致毅吴方雄唐海灵夏智红鲁晓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胆汁酸胆结石脂肪肝

高 宁 李建宁 邓 江 韩致毅 吴方雄 唐海灵 夏智红 鲁晓岚

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 (陕西 西安, 710004) 2.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3.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5.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急诊科 6.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消化科

脂肪性肝病(FLD)是以肝细胞脂质过多蓄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在我国,FLD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为主。FLD与胆结石的发生均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年龄及性别等因素相关,两者可能相关[1-3]。为明确两者之间的关联,本研究拟分析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6年体检资料,对比FLD与非FLD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并分析FLD体检者发生胆结石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及其他地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获得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6年身份信息齐全的体检患者资料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6,共54 387人,男性31 545人,女性22 842人。

1.2 方法 筛选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6年腹部超声、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资料完整的体检者进行分析,比较FLD与非FLD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段、体质指数、性别的FLD患者胆结石检出率,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FLD体检者发生胆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

1.3 纳入标准 2016年体检患者中腹部超声、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资料完整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率的比较、趋势检验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定量资料用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用Mann-WhitneyU检验;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体检者发生胆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6年脂肪肝及非脂肪肝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 前述1.3中资料齐全的体检者共29 087人。FLD组胆结石检出率及胆囊切除率显著高于非FLD组(P<0.001),胆固醇沉着症率无明显差异(P=0.083)。

2.2 不同年龄段、性别脂肪肝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 青年、中年、老年脂肪肝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分别为5.1%、8.7%及11.7%,中老年脂肪肝患者胆结石检出率高于青年(P<0.05),但中老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男性脂肪肝患者胆结石检出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P<0.05),中老年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脂肪肝及非脂肪肝体检者胆结石、胆固醇沉着症及胆囊切除术检出率 [n(%)]

表2 不同年龄段、性别脂肪肝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 [%(n+/n)]

2.3 不同BMI、性别脂肪肝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 超重与肥胖的脂肪肝患者胆结石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两者都高于非肥胖体检者(P<0.05),各BMI分层后男女性胆结石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

表3 不同体质指数、性别脂肪肝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 [%(n+/n)]

2.4 2016年胆结石组及非胆结石组脂肪肝体检者基线资料比较 胆结石组与非胆结石组年龄、BMI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2016年脂肪肝体检者发生胆结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P<0.2的因素纳入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是脂肪肝体检者发生胆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表4 无胆结石及胆结石脂肪肝体检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5 脂肪肝体检者发生胆结石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营养过剩问题日渐显著,脂肪肝、糖尿病及胆结石等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NAFLD已成为全球,同样也是我国第一大肝病。2016年一项对全球22个国家的86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全球NAFLD患病率为25.2%,全球各地区患病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非洲13.5%(最低)、欧洲23.7%、北美洲24.1%、亚洲27.4%、南美洲30.5%、中东31.8%(最高)[4-6]。NAFLD是导致我国慢性肝损伤和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因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介于6.3%~45%之间[7]。NAFLD负担的增加趋势始于2005年,并在2010年加快,2018年患病率达32.9%,到2030年,中国NAFLD患者总数预计将增至3.15亿,是全球NAFLD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4]。

胆结石的发生是环境、遗传因素及个人习惯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肝脏分泌胆汁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胆汁中包含适量的胆固醇、磷脂及胆盐等成分,三者比例失调,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8]。在我国,胆固醇结石患病率远高于胆色素及混合型结石,胆囊内是胆结石最多见的好发部位[9]。

近年来,由于高脂、高糖及高胆固醇类食物摄入增加及肥胖等因素,胆结石的患病率有所增加,这些因素同样也是脂肪肝高发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2,10,11],脂肪肝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胆结石。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肝组胆结石检出率及胆囊切除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1),胆固醇沉着症率无明显差异(P=0.0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是脂肪肝体检者发生胆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之前研究相符[12]。既往研究表明,体重指数、年龄、脂肪肝是体检者发生胆石症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结石发病率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为胆囊及胆管的收缩功能降低,胆汁淤积,胆固醇及胆色素等成分结晶析出,形成胆结石,也可能与中老年人胆汁酸合成减少、活动减少、胆道及肠道菌群改变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相关[13-15]。

胰岛素可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游离脂肪酸从而合成脂肪,NAFLD及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IR),外周组织对游离脂肪酸摄取转化能力下降,大量游离脂肪酸入肝,TG合成增加,并利用胆固醇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胆汁酸池减少,胆固醇、磷脂及胆盐比例失调,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胆结石[16];IR还可提高HMG-CoA还原酶功能,促进胆固醇合成,并抑制7α-羟化酶,减少胆汁酸的肠肝循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降低血中多余的胆固醇和LDL-C,并被肝脏选择性利用合成胆汁酸,IR时,LDL-C转化为HDL-C减少,血清中LDL-C及胆固醇增多,容易发生胆结石[17,18]。

除此之外,脂肪肝患者瘦素水平升高及瘦素抵抗,也可加重高胰岛素血症及IR,促进胆固醇合成;脂肪肝患者常合并肠道菌群紊乱,而肠道菌群对胆汁酸盐的生物转化、胆固醇和卵磷脂在肠道的分解吸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常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导致次级胆汁酸合成增加、胆汁淤积,也可通过肠蠕动、胆囊运动减少等多途径促进胆结石发生[17,19]。胆道菌群比肠道菌群更多样复杂,稀有菌群比例更高,胆道菌群紊乱也可促进胆结石的发生[20]。不同年龄段男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存在差异,也可能会导致胆结石检出率出现差异。

综上所述,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体检者胆结石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体检者,年龄、体质指数是脂肪肝体检者发生胆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防治脂肪肝的同时,警惕脂肪肝患者发生胆结石的危害。

猜你喜欢
胆汁酸胆结石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