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薇,包丽艳,查 敏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2155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约95%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由家属照顾,并且在出院后将社区作为后续治疗及护理的首选。家属作为患者康复期间的重要陪伴者,其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受患者疾病的影响[1]。冠状动脉的再灌注时间越提前,患者的存活率越高。临床急诊胸痛中心是聚集接诊、分诊、检查、转运、监护为一体的特殊科室,有完善的专业设备和医护团队,能够及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并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准确的抢救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作为基层胸痛中心,为提升胸痛患者快速分诊效率,改善治疗效果,我院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1日~2020年8月31日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指南》诊断标准;患者年龄30~75岁;患者家庭住址为本市;患者为首次发病;患者及家属具备正常交流能力和认知能力;患者能够配合本研究;患者陪护是主要家庭成员,每日照顾时间>4 h;患者家属身体良好、无传染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症心肺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癫痫或认知功能异常者;合并免疫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哺乳期及妊娠期者;以往行介入手术或介入失败者;合并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衰竭者;术后昏迷者;中途退出或资料丢失者[2]。将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1~73(57.18±4.19)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6例,大专11例,本科及以上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01~6.47(3.74±0.94)h;发病位置:下壁梗死19例,前间壁梗死13例,其他部位11例。将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后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2~74(57.23±4.41)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8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02~6.46(3.72±0.91)h;发病位置:下壁梗死21例,前间壁梗死10例,其他部位12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基础护理。协助医生进行常规辅助治疗,了解患者有无其他疾病,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完善基础检查,同时为患者安排好治疗时间。术前、术后做好健康教育,给予心理干预,缓解其焦虑情绪,详细讲解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实施急救护理流程。
1.2.2.1 预检分诊 患者到院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接入急诊室,预检分诊护士立刻安排高危患者到抢救室,应用2015年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布的标准分诊流程进行评估,协助临床急诊医生进行抢救[3]。
1.2.2.2 医护密切配合急救 抢救室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氧气吸入等常规护理,将数据上传至心电图室,做好胸痛患者的常见标识并建立静脉通路,同时采集血液样本、检查心肌酶等。医生获取患者心电图报告后将相关症状通过网络上传到胸痛中心,实施快速甄别,获得上级医生联合确诊后,给出治疗方案,及时确定抢救方案[4]。
1.2.2.3 做好流程再造 ①寻找。系统评估急诊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学习,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找到流程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5]。②问题。分析、总结急诊科护理流程存在的问题:责任划分不明确;护理人员缺少工作配合紧密性;资历低的护理人员未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等。③完善。护理人员接诊急性心肌梗死者,需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给予卧床和吸氧处理,建立静脉通路,立刻取血液标本检查心肌酶、凝血功能四项等指标,与心电图诊断做比较,确诊疾病后立即通知家属签署知情同意文件。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药物和排尿干预。④执行。术前将各项流程设计成表格,完成后做好标记。患者入导管室后,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急诊流程执行工作,备好急救物品,与导管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6]。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给予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医生到诊时间、急救时间。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2.1 两组医生到诊时间、急救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医生到诊时间、急救时间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EMPS、mmp-9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MPS、mmp-9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cTnI、Mb、CK-MB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cTnI、Mb、CK-MB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是人体冠状动脉出现持续缺血或缺氧状态,导致心肌坏死,临床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剧烈胸骨后疼痛、高烧等,且存在心肌酶活性提高等情况[7]。引发该疾病的因素很多,如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增加等,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心衰、心律失常等情况,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冠状动脉血供急剧降低或中断而引发心肌不同程度缺血,导致心肌受损,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机体免疫状态与术后恢复效果直接相关,同时是反映出护理体系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共同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且准确的诊断,急救护理流程可为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时间,对首诊心肌梗死患者做好初步评估,可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实施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开展绿色通道,预检分诊护理人员采取胸痛分诊流程图分诊,高危患者入抢救室尽快进行抢救,缩短了患者急救时间[8]。胸痛中心成立后,临床制订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流程和急诊模式,医护人员分工明确,缩减了抢救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9-10]。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流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改善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