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加压冷疗联合功能支具在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3-02-13 09:12曹雅琼祝艳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支具间歇患肢

李 敏,曹雅琼,邓 翩,张 筝,李 洁,祝艳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2)

前十字韧带损伤(ACL)是常见的运动创伤类型,可能造成患者继发软骨退变及膝关节功能不稳等损伤。关节镜下ACL重建是治疗ACL的重要手段,疗效明确。ACL重建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可缩短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手术质量。ACL术后患者需应用功能支具,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效果、促进膝关节恢复的重要环节[1]。冰敷具有消肿镇痛效果,但单纯冷疗可能损伤血管而加重肿胀症状,间歇加压冷疗作为物理疗法,可在短时间内起到创口镇痛效果,且在使用中不影响患者关节功能锻炼。本研究探讨两者联合治疗对膝关节ACL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110例膝关节ACL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外踝韧带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共识》[2]ACL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行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膝关节过伸角度>15°;曾有患肢膝关节手术史;冷疗禁忌证患者;痛风患者;合并风湿病、糖尿病、周围血管障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者;术后未满3 d出院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19~52(37.58±8.64)岁;体质量指数(BMI)(27.71±3.19);陈旧性损伤10例,急性损伤45例。观察组35例、女20例,年龄19~53(37.49±8.92)岁;BMI(27.79±3.16);陈旧性损伤14例,急性损伤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冷疗联合功能支具治疗和术后常规护理。术后予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切口,安全返回病房后立即取2个冰袋(成分氯化钠溶液250 ml,放置于-18 ℃冰箱12 h),装入马蹄形布袋中,分别置于患肢创口处,冰块融化后及时更换,隔8 h冷敷1次,每次持续30 min。持续干预3 d。

1.2.2 观察组 给予间歇加压冷疗联合功能支具治疗。①间歇加压冷疗。采用加压冷疗自动循环系统(型号:Aircast)治疗。器械由连接管、充注箍带、电动泵及冰桶四部分组成。冰桶中放入冰袋,电动泵抽取冰水至箍袋中,以间歇脉冲压力的形式向箍带内注水,保证冰水持续利用,以维持长时间低温状态。操作方式:选择与患者膝关节相匹配箍带,冰桶中放入1 kg冰袋,获得冰水,由电动泵抽取冰水并调节温度10~15 ℃。以间歇脉冲压,维持压力35~55 mm Hg(1 mm Hg=0.133 kPa),注入箍带中。冰袋白天3 h更换1次,夜间4 h更换1次。冷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感知活动情况及疼痛程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加压冷疗。术后每8 h进行1次30 min的治疗,持续干预3 d。②功能支具治疗。手术当天采用铰链式膝关节功能支具(型号:11-911X)佩戴并锻炼。a.术后48 h:拔除关节内引流管。b.术后1 d:调节支具卡盘,控制患肢关节活动度为0°,进行踝关节背伸锻炼,绷紧腿部肌肉,持续65 s,3次/d,每次5 min,直至患者感觉不到疼痛;随后开展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舒张运动,运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宜。c.术后2 d:固定膝关节于完全伸膝状态,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活动范围为0°~90°,每个动作保持10 s,休息5 s后开始下一组训练,6组/d;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肌力恢复情况适当调节,选择10次/组、20次/组、30次/组、40次/组,最大训练强度为40次/组,训练4次/d。d.术后7 d:进行非负重关节功能锻炼,调整支具卡盘,控制患肢关节活动度为10°,进行膝关节屈曲练习,练习过程中足跟不离开床面,仅在床面上活动,持续10 min,3次/d。e.术后14 d:拆除切口缝合线,调节支具卡盘,控制患肢关节活动度为40°,在支具保护下,从足部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训练。f.术后8周:调节支具卡盘,使患者患肢活动度>90°,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45°半蹲训练等,每个运动项目2次/d,每次15 min。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24、48、72 h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分。VAS评分0分(无痛)~10分(疼痛难忍)。②比较两组术后24、48、72 h肿胀值。测量患者髌骨上极、髌骨下极周径,测量后计算二者平均值记为平均周径,肿胀值为术后平均周径与术前平均周径之差。③比较两组术后4周、3个月 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主观功能(IKDC)评分。Lysholm评估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症状(下蹲、上楼梯、肿胀、疼痛、关节不稳、关节绞锁、拄拐、坡行),百分制计分,Cronbach′s α为0.83,<70分为膝关节功能影响较显著,分值与症状呈负相关[4]。IKDC评估患者主观水平下的膝关节功能水平,量表包含10个问题,采用百分制计分,Cronbach′s α为0.86,分值与患者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65分为膝关节功能较差,>94分为膝关节功能优秀[5]。④比较两组满意度。满意度评估量表分为不满意、十分满意、较满意[6]。满意度(%)=(较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24、48、72 h膝关节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24、48、72 h膝关节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24、48、72 h肿胀值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24、48、72 h肿胀值比较

2.3 两组术后4周、3个月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4周、3个月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前十字韧带为稳定膝关节韧带网的核心结构,是膝关节最易受损的部分。发病诱因与解剖因素、生理危险因素有关。膝关节镜手术后患者需接受一系列膝关节康复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及膝关节功能重建。ACL术后常发生疼痛、肿胀等并发症,不及时干预易迁延为慢性疼痛,影响术后康复效果。

患者在康复中使用功能支具有利于恢复骨关节力学表现,起到减小外翻应力、轴向旋转及关节前后位移的作用。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液的循环与吸收,为关节软骨重建提供诸多营养物质,减少切口渗血,促进血液回流,具有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的效果。虽然,早期功能锻炼具有重要意义,但锻炼开展的水平取决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必须建立在患者轻度痛苦或无痛基础上开展。多数患者因术后疼痛抵触康复训练,延缓术后康复。冰敷是膝关节手术后常规护理方式,操作简便,且无不良反应,可发挥镇痛效果。但传统冷敷效果受到温度、冰敷时间、冰敷面积等因素影响,稳定性差,导致冷疗整体镇痛及治疗效果不佳。通过对膝关节周围360°冷疗加压,促进患侧部位温度均匀分布,改善了传统冰敷冷疗接触面积不均,温度降低不均匀及冰块融化造成降温不足现象,有效缓解疼痛[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24、48、72 h膝关节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肿胀值小于对照组(P<0.01),提示间歇加压冷疗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患处肿胀程度。分析原因:①温度10~15 ℃可使患肢处局部血管舒缩,降低血流速度、毛细血管渗透压、组织液外渗水平,减少切口处代谢速率及耗氧量,减轻术后肌肉紧张度程度,舒缓疼痛。②低温可减少切口处组织代谢效率及炎性物质产生,减轻组织水肿程度;间歇加压时,物理压迫切口止血,防止渗出,促进切口恢复。③间歇加压可减少术中淋巴管端及小血管出血液及组织液渗出,减少组织间液,缓解肿胀。王海霞等[8]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采用加压冷疗自动循环系统镇痛,效果优于传统冰敷镇痛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周、3个月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术后通过加压冷疗,可促进积液扩散,增大吸收面,减少关节腔内积液存有量,促进患者关节功能转归,早期开展康复训练[9]。因此,术后4周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康复速度更快。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患者对间歇加压冷疗治疗方式更为认可,更符合患者治疗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间歇加压冷疗联合功能支具可减轻膝关节ACL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支具间歇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