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农业农村局法王寺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泸州 646205
鸡支气管炎由美国于1936 年首次报道,并确认其病原为支气管病毒,其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并且随时令季节发病趋势突出,属于国家二类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打喷嚏、啰音等。该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养鸡业最常见的疫病,雏鸡感染通常大面积死亡,蛋鸡感染后产蛋率下降,肉鸡感染后生长发育缓慢,肉质下降,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解剖病死鸡可在其支气管、肺部肝脏、脾脏、肾脏、法氏囊等均可见高浓度病毒,这种病毒的血清型非常多。在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是Mass、Gray、Hotle、T 株[6],还有部分变异毒株存在,防控难度较大。大部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尤其是耐低温,-20 ℃时也可存活7 年[5]。该病毒的弱点是对高温及常见消毒剂高度敏感,56 ℃以上高温15 min[1]可以迅速杀灭病毒,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溶液、次氯酸钠等常见消毒剂均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平时养殖中要提高预见性,增加对养殖环境的消杀次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各年龄段、性别、品种鸡群均可发病,尤其蛋鸡和雏鸡发病率高,而40 d 育龄内的雏鸡致死率最高,随着雏鸡的发育健全,抵抗力的提升,80 日龄的鸡感染后死亡现象大大下降;产蛋母鸡感染病毒后即使熬过病期,其产蛋性能也大大下降,产蛋率低下。该病主要通过带病鸡呼出带有病毒的飞沫,被其他鸡吸入而感染发病,一些被病毒污染的饮用水、饲料等被健康鸡食入也是感染原因[7]。该病虽然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是整体还是呈季节性流行特点。鸡舍中一旦有病鸡出现,往往在2 d 内即可将其他鸡感染,导致全群发病。
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可以入侵多器脏,根据入侵器脏的差异,具有不同的血清型,不同种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呼吸型、生殖型、肾型、腺胃型均是常见分型。
呼吸型发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易感群体是月龄内的雏鸡,病期短则3~4 d,长则14 d。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有精神状况不佳,随着病情发展会快速出现呼吸道症状并且波及全群。雏鸡病情最重,表现为呼吸困难、频繁甩头、咳嗽、啰音明显,部分还伴有鼻窦肿胀,流泪,流黏性鼻涕,时常甩头排出鼻涕。随着病程发展,鸡进食明显下降,羽毛杂乱无光泽,翅膀下垂,精神萎靡,畏寒,喜欢成群蜷缩在角落,雏鸡死亡率常能达到30%以上[4],即使康复,其生长往往受限,经济效益不高。产蛋期鸡出现的症状轻微,但是产蛋性能明显下降,产蛋数量和质量均明显下降,多见软蛋、畸形蛋。
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蛋鸡群,产蛋鸡发病后,食欲下降、喜饮水、缩头闭眼、啰音明显,部分伴有“呼噜”声,排泄物稀软不成型,病情较重的出现排水便现象。产蛋性能下降25%~50%[1],并且所产蛋品质不佳,常见畸形蛋、软蛋、小蛋。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多见14~28 日龄鸡[1],发病前期病鸡症状较轻,只是干咳、打喷嚏,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精神萎靡,进食下降,饮水量加大,排泄物带有白色尿酸盐,发病后期常见脱水、消瘦,扒开羽毛可见病鸡皮肤变黑、褶皱,不加干预2 周左右即可死亡。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多出现在1~3 月龄鸡只身上,病鸡发病初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发展,精神低迷,喜欢闭目缩头,食欲不佳,发育缓慢。发病后期,呼吸道症状明显,咳嗽、呼吸困难、鼻涕多,排泄物不成型,以黄绿色为主。不加干预,常加速死亡,解剖病死鸡可见腺胃溃疡出血[1],肿胀发硬。
鉴于传染性支气管炎血清多样、突变株型多种,精准治疗难度较大,在现行条件下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并无特异型治疗药物。因此,各养殖体和各职能部门一定要树立“以防为主,科学治疗”的理念,尽可能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损失降到最低。
1)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鸡群的饲养密度过大,鸡只活动空间狭小,运动量少,体质较差,而且容易造成鸡之间因为食物、饮水、占地盘等进行打斗,使鸡只受伤,恢复较慢,体质较弱,易受病毒侵袭;过大的密度也会造成鸡舍排泄物太多,空气污浊,各种病菌繁殖加速,鸡感染病毒的几率大大提升。而饲养密度不足,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加,不利于养殖效益的提升。所以要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适合本区域养殖密度的方案,一般养殖密度根据鸡龄的大小区别划分。7~14 d 的雏鸡,地面养殖30 只/m2,立体笼养60 只/m2;15~42 d 的雏鸡,地面养殖25 只/m2,立体养殖30 只/m2;43~98 d鸡,地面养殖15 只/m2,立体笼养20 只/m2;大于98 d鸡,地面养殖10 只/m2,立体笼养8 只/m2。如果是林下散养土鸡,每666.67 m2林地以60~100 只鸡为宜[5]。
2)做好换季管理。冬春交替,秋冬交替季节,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空气干燥,鸡容易出现感冒等,从而诱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这些季节段一定要勤观察,留意鸡舍温度,鸡的日常表现,白天温度较高可以加大开窗度,排出热流,晚上调整窗口夹角,适时调整温控,尽量将鸡舍温度恒定在20~25 ℃,如果湿度不足,可以加装加湿器,使得湿度不低于40%。一定不要因为晚上温度较低而紧闭窗户,这样不利于空气流通,会加剧舍内污染物的堆积,诱发呼吸道疾病。
夏季主要防止直射午晒、酷热等问题,中午太阳光照强烈,鸡舍温度快速升高,鸡进食量下降,喜欢饮水,要在鸡舍上搭建简易遮阳棚,抵御太阳直射,舍内多开通风口,有条件的可以加装排风或者制冷设施。同时,夏季可以适当降低养殖密度,达到降温目的。
冬季气温较低,寒风较大,关键是做好保温御寒工作。平常多留意鸡舍温度计显示温度,并且根据鸡的活动情况判断其是否寒冷,如鸡舍温度较低时鸡只常会扎堆聚集,埋头缩脖,不喜活动。可以在鸡舍周围设置挡风棚,鸡舍屋顶加盖草垫或者塑料薄膜抵风御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光照补暖。
3)勤消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对常见消毒剂均敏感,这就为日常防御病毒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养殖户可以对鸡舍以及其他与鸡舍有接触的人、物勤消毒。鸡场附近的路面定期消杀,场舍附近的杂草要及时清理,非必要的树木尽量不要栽植,以免飞禽鸟类栖息,这些飞禽鸟类活动区域广,避免其带来病菌;鸡舍内的笼架、饲料槽、饮水器,运输饲料的车辆工具等都要勤消毒;来往场区的车辆和工作人员也要消毒后再进入鸡舍[2]。同时,留意消毒药剂的使用,不能长时间使用1 种消毒剂,同一批鸡要交替使用2~3 种消毒剂,以免耐药,影响消毒效果。
4)及时免疫。及时免疫,是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措施。根据当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常见毒株类型,结合养殖户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式。IBV 常见疫苗主要包括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3]。活疫苗主要用于雏鸡、种鸡及蛋鸡的首次免疫;灭活疫苗主要用于蛋鸡加强免疫使用。国内外根据不同类型毒株研发出相应作用较强的疫苗:①呼吸型毒株,主要是引进于荷兰的H120 毒株与H52 毒株,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IBV 疫苗,其对呼吸性IBV 具有良好的免疫力效果,主要用于雏鸡免疫;②肾型毒株,28/86 毒株,是意大利1 个肾型毒株,通常认为其对肾型IBV 免疫效果良好,可以用于任何日龄的鸡只免疫;③生殖型毒株,4/91株和类4/91 株,能预防传染性病变带来的深层次病变,如预防生殖能力下降,其对于蛋鸡免疫力强[3]。免疫时间要及时,宜早不宜晚,一般在鸡1~3 日龄进行首次免疫,隔1 周进行二次免疫,蛋鸡要在首次产蛋前1 个月进行肌肉注射灭活疫苗,有效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由于毒株类型繁多,而且变异频繁,尚没有特异治疗药物。如果有鸡群发病,应立即封控,对病情较重的无治疗价值的鸡只以及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鸡场进行彻底消杀;由于环境中病毒不可能100%杀灭,所以要对没有发病的鸡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饮水免疫,进一步提高现有健康鸡只的免疫能力;对病情轻、恢复几率大的病鸡,常用抗菌、抗病毒西药治疗,给病鸡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剂量为100 000 IU,2 次/d,连续3 d[1],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病毒灵等连用,能很好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也可以使用丁胺卡那注射液0.25 mL+淋巴韦林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各0.1 mL,混合肌肉注射,每只鸡每日1 次,连用3 d。近些年,中草药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广,其具有药效温和、作用力持久、应激作用小等优点。鸡群1 000 只鸡,取金银花、板兰根、桔梗、蒲公英、连翘、鱼腥草、龙胆草、甘草各25 g[8],煎药壶加适量水浸泡30 min,大火煮开,小火慢煮30 min,过滤去渣留液,静置冷却,混合饲料或者饮水喂入鸡群,1 次/d,连用5 d,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在养鸡业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危害性较大的疫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现鸡群有病鸡出现,第一时间隔离管控,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鸡积极用药,对涉疫场全面消杀,尽可能避免疫情蔓延,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