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意义、困境与路径

2023-02-12 02:16王宝林张华力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组织

王宝林,张华力,叶 宏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0)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内涵、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指出:“乡镇党的委员会(以下简称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这里的村指行政村)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1]。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和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全面厘清与剖析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梗阻问题,进而找寻出优化新时代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的实践进路,从而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党在农村中心任务、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坚强战斗堡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的意义

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和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领导者和切实实施者,建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清顺的政治生态,既是坚持和加强党在农村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新时代党在农村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作为“中央—地方—基层”三重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是加强党在农村地区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力的必要条件。

党内政治生态作为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政治生活状态,在结构上不仅包括政治行为主体、政治制度、领导体制等主客体要素,还包括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精神、文化等衍生物,这些要素之间以及党的组织体系的各个层级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了整个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生态,影响到党员干部是否信仰坚定、作风朴实,政治纪律是否严明、权力监督是否有力,政治文化是否积极向上、清正廉洁等,直接关系着党的领导和建设全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此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其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因此,建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清顺的政治生态,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在农村的地区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真正落实到农村基层。

(二)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所面对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直接性,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直接、最基础的领导力量。党的农村基层的党风政风会逐级向上辐射,最终对整体的政治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营造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兜底”工程。

政治生态是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重要表征,其优良与否是检验治党管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是否优良、政治环境是否风清气正,直接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是否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党的“神经末梢”,是否能够为整个政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政治生态系统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整体链条。如果说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生活的“大环境”、“大气候”,那么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则是“大环境”、“大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良党内政治生态的生成土壤。因此,优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是实现党的政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兜底”工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实现党在新时代农村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其中,“三农”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可忽视的必要环节。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5.0979亿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6.11%,农民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全面胜利,但农村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的风险,城乡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仍然是共同富裕之路上的短板所在。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3]。“三农”工作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来落实,而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履职能力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关系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能否成为实现“三农”现代化的坚强战斗堡垒,关系着中国式“三农”现代化能否顺利推进。

二、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的问题

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和破釜沉舟的政治伟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这也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不断向好发展。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梗阻问题,危害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一)党员干部斗争本领不足,难以适应农村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加大、理论武装及时跟进成为常态,网络平台的政务服务和宣传成为党组织履行职能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农村地区发生一系列历史性变革等。但是,由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组织党员干部多从本地村民中选拔产生,整体年龄偏大,缺乏系统的政治和业务培训。面对农村地区的新情况新变化,部分党员干部斗争本领不足,没有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对党的最新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工作方式不能结合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然按照老章程、老规矩、老方式办事等,造成农村地区党务工作效率低下。

(二)党的先进政治文化引领虚化,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4],这阐明了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态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党的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宣传,被农村地区乡里情结甚至一些传统陋习裹挟,给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我国古代历史上深远的“人治”传统,弱化了民主、法治对农村发展的引领规范,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呈现“入党做官”“入党发财”的思想,任人唯亲、个人私情凌驾于法律之上等不良行为。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侵吞农民利益,更有地方出现“小官巨贪”现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弱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向好发展,农村基层党风政风更加清顺。同时也有少数地方对坚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地位认知上存在偏差,实践中没有完全落地,导致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党的法规制度出现形式化、程序化、表面化现象。部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党员干部身份意识模糊、责任意识薄弱,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地区的领导地位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楚,造成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决策部署中“隐形”,在村务管理中“隐身”,出现“权力中空”、“懒政怠政”等,造成治党管党“宽松软”、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和政治引领作用。

三、新时代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进路

不断优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既是进行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必然要求,也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新特点,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多管齐下、系统推进。

(一)抓好关键主体,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特别是党委、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等党员干部,既是乡村事务的直接领导者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直接落实者,也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和“关键少数”,必须培养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清正,堪当推进党在农村中心任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要全面加强对干部选拔环节的监督管理,真正选拔出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能够代表村民利益的好干部,从源头上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加强候选人资格审查,严格准入程序。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自身既要严格审查候选人的政治资格,防止有违法乱纪前科或存在作风问题的人进入干部队伍,又要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确保干部队伍候选人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并将参与干部选拔的候选人名单按程序报送上级党组织,使之按规定接受上级党组织审查。其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将对候选人队伍道德素养的考察置于首要位置,确保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中党员干部既有突出的政治能力,更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最后,在选举过程中,要确保程序合理、过程透明、监督到位。选举程序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选举过程要公开透明,在监票人、计票人监督下进行,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选举充分发扬民主,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二是要拓宽用人渠道,不断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引入源头活水。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这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拓宽用人渠道,坚持农村地区内部选拔培养与外部引进并举。一方面,从当地优秀党员、致富先锋、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一批既具备一定政治素养、作风清正,又能够真正代表群众利益、熟悉了解当地情况的党员进入干部队伍,使其从基层一线做起,在服务农民中锤炼政治本领。另一方面,打破地域限制、制定激励政策,通过外部“引智”的方式,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提供后备力量,不断壮大农村基层组织队伍。例如,切实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建设一支政治信仰坚定、农业技术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队伍。还可以通过上级党的地方组织选派和定向选调等方式,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引入专业化人才,进行党务的职业化管理。

三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和正向激励,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激发工作热情。一方面,结合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状况及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因地制宜,推动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切实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氛围。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中党员干部差异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合理的薪酬机制、畅通的晋升渠道,以竞争压力和职业保障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使其经济上无后顾之忧,职业上有上升前景,防止与民争利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理论武装,突出先进政治文化引领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5]。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属性,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抓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理论武装,大力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是净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6],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也是实现“三农”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接受过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专业化人才稀缺。因此,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分批、定期开设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班,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提高思想境界,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增强其对不良政治文化的抵抗力,培养一批真正掌握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立场坚定、作风清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

二是要大力宣传贯彻执行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中直接领导农村地区日常事务、贯彻党的“三农”政策的村党组织党员干部多数为从事农业劳动的兼职干部,职业化程度不高,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农村工作最新方针政策了解不够及时,贯彻落实不够到位。因此,必须加大对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党员干部真正了解和准确掌握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将党的“三农”方针政策同当地农村的社情民意结合起来,做到既扎实贯彻落实党的中心任务,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成为执行党的“三农”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和“三农”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中乡镇党委领导乡镇政权机关、群团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工作千头万绪,难以及时跟进了解和掌握党的最新“三农”方针政策。村党组织党员干部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兼职从事农业劳动等特殊情况,对党的创新理论和“三农”方针政策的学习同样存在困难。因此,要充分考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特殊情况,尽量减少纯粹的理论灌输,避免曲高和寡,而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理论学习和政策宣传教育。例如,利用村委广播开设理论学习栏目进行理论播报,通过墙画、理论学习手册营造学习氛围,以及进行专题党日活动、通过有奖竞答调动学习积极性等,在潜移默化中将理论宣传融入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筑牢优良政治生态的思想之基。

(三)理顺权责关系,优化基层组织运行方式

党的领导是全面、系统、整体的,不断优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方式,使其与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相耦合,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使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农村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开展,使权力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这是建设优良政治生态的必要保障。

一是要充分发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引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地区的领导力量,办好农村的事情,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乡镇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村党组织的统一领导、督查考核等,并结合农村实际完善组织运行机制,精简办事程序,使党的工作体系运行顺畅,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村党组织在对农村事务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其方向引领作用,引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利推进,确保村民委员会对农村地区各项事务的管理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此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还应充分发挥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日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党员队伍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模范,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建设提供坚强的主体力量。

二是要理顺党组织内部关系,规范权利运作体系。“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7]。党组织分为中央—地方—基层三个基础层级,并按照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上下贯通、紧密联系。一方面,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要坚决做到“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定,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监督审查。另一方面,乡镇党委要加强对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充分尊重农村地区实际情况,设置灵活的考量标准和工作程序,做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避免形式化的政治任务影响村党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此外,村党组织要注重组织协调能力建设,既要理顺党员队伍内部关系,更要协调党组织与群众关系,既增强党组织内部凝聚力,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又真实了解社情民意,提升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是要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内外监督,确保权力在制度范围内运行,这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清顺政治生态的重要条件。首先,以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一步细化相关党纪法规,推动监察、巡视工作向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延伸,强化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制度、机制监督,使监督之剑始终高悬。其次,要推动党内监督同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的衔接贯通,切实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方面监督协同推进的监督体系,建设立体化、全覆盖的监督网络,实现政务督查同党内巡查协同发力。最后,要加大党纪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农村地区营造知法懂法的社会风气,在提升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意识的同时,帮助人民群众提升法治意识和监督意识,从而有效减少腐败行为的滋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党员干部要姓“党”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