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2-12 03:32:00徐亮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身心出院心功能

徐亮亮, 杨 璐, 李 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群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老年人呼吸道黏膜的防御机制下降,而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一旦受到外界有害颗粒的刺激,将引起肺部炎症反应[1]。COPD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对自身所享受到的临床护理有着一定程度的身心诉求,包括心理与生理视角的双重舒适,保证个体能以良好的身心状况应对疾病,改善其心功能与肺功能水平[2-4]。近年来,个性化管理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是融合了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为一体的针对性护理策略[5]。但目前将个性化理念与患者身心诉求相结合的护理措施开展较少。本研究引入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并将其应用于老年COPD患者,分析其临床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对象以数字表作为工具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纳入标准: ① 予以肺功能检查,再结合躯体症状与体征,确诊为COPD者,诊断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第8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 ② 听力与视力水平正常,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可独立完成各项问卷与量表的测评工作者; ③ 精神状况良好,具备基本的沟通与对话能力者; ④ 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① 自身存在恶性肿瘤者; ② 伴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③ 伴有肺心病者; ④ 存在呼吸功能衰竭者; ⑤ 曾有胸部手术史患者。2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性护理。护理人员告知入住病房的患者有关COPD的知识体系; 对患者当前的病情状况予以多维度监测,一旦发现其躯体存有功能异常,及时予以护理,并告知医生动态病情进展,做好症状处理; 对患者家属予以认知指导,让其结合患者喜好的饮食口感,尽可能为其提供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对患者入住病房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化调配,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生理舒适度。

研究组患者开展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① 基于患者个性视角下的生理诉求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当前的生理状况予以个性视角评估,对其当前病情的严重程度展开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当前有关COPD方面的知识性架构予以分层级分析,进而帮助个体从自发的内在视角主动践行自护行为。对于疾病认知水平良好患者,护理人员以图文宣教、口语阐述的形式告知其有关COPD方面的自我照护流程。对于疾病认知储备不足患者,护理人员以微信作为宣教媒介,向患者呈现出有关疾病管理方面的流程,使患者从感觉、知觉上进一步内化疾病的认知架构。以COPD疾病日常管理为主题,要求每例患者开展现场演习,而护理人员则通过视频录制下其现场行为,并指出其表现较佳之处以及表现不妥之处,以此强化患者练习的主动性与内在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内化度,护理人员在患者背部放置一软枕,使患者全身处于放松状态,由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开展全身肌肉放松练习。让患者专注力从面部肌肉向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双上肢、双下肢、臀部的肌肉转移,练习时间控制在10 min以内。待锻炼完毕后,护理人员再通过正能量激励言语,鼓励患者阐述当前的心境感受,要求每例患者从正面视角总结出当前生理感知状况。② 基于患者个性视角下的心理诉求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舒适且私人的照护空间,先为患者分发1根黑笔与1张A4纸,引导患者将当前最真实的心理诉求以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进行展现。若患者呈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时,护理人员则鼓励患者以图画绘制的形式表达内心最真实的境况,并借助口语阐述的方式将内心诉求具象化。护理人员则通过面部神情与聆听的方式感知患者心理世界,并让患者现场即兴针对周围的人及事物进行观看,回归内心最真实的状态。对于情绪行为出现躁动的患者,护理人员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使个体的精神状况保持稳定水平,引导个体肌肉处于松弛水平,具体冥想口令为: 现在,你想象着自己正处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世界中,而你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主宰,你维系着这个世界的平和状态。你漫步于柔软的雪地上,缓缓地将自己左手安放在胸部,将自己右手安放在腹部,用鼻子用力吸气,右手能察觉到腹部缓慢上举至最高处后,屏气2 s, 再将嘴唇缩成“O”形,缓缓呼气。其中,呼气与吸气时间比控制在2∶1, 1次呼气与1次吸气为一个完整的循环,每分钟呼吸频率为7~8次。待患者完成该循环后,护理人员以柔和的言语耐心地开展教导,现在你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不安,以吐气的方式进行缓缓释放,集中专注度,将一切消极的情感化为废气从体内排出。

1.3 观察指标

① 2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均接受肺功能水平检测。② 2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均接受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检测。③ 利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2组患者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的生存质量展开评价。④ 2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均接受心率、呼吸频率与6 min步行距离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

研究组出院时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 2组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院时的NYHA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与6 min步行距离得分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院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 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2 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肺功能水平比较

表3 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心功能及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表4 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次与6 min步行距离得分情况比较

3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常伴有较多的心肺基础性疾病,使得COPD对症治疗时,需考虑其他合并症护理; 此外,因老年患者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其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更具针对性[6]。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开展个性化评估,了解其特有的生理与心理诉求,进而给出个性化护理[7-8]。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分析原因为: ① 基于患者个性视角下的生理诉求护理方案的介入,能使患者通过对疾病方面的知识性架构的内化,对自身病情转归起着一定正向指导作用,进而做出正面且积极的自我管理与照护[9-10]。② 基于患者个性视角下的心理诉求护理方案的介入,使患者将内心消极的情感通过文字、画图的形式予以形象化,从而达到情绪平复的效果[11-13]。

本研究采用心功能分级展开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低,表明患者的心功能处于较佳水平。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方案落实后,使患者的身心均处于相对舒适水平。由于个性化指导,能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生理耐受能力,以此来保障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进而降低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4-15]。从生理与心理视角下开展诉求为导向的护理方案能帮助个体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16-17]。此外,研究组出院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 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该项护理方案能帮助患者对自我身心状况开展舒适化管理,使不适的躯体症状获得改善,负面的精神情感状况趋向于平稳,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8]。

综上所述,实施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身心出院心功能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34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心功能如何分级?
给身心降个温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