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表现性评价工具,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

2023-02-11 02:30武月娇
新课程 2023年22期
关键词:保尔表现性日记

文| 武月娇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学、评的关联长期呈现分离状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影响下,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观察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完成某项任务之中的评价,越来越多地成为教学中新的评价方式。它具有教学性成分,教学和评价能同时执行,并能很好地与教学统整在一起,它与新课标提出的评价方式极为吻合。

基于此,笔者以表现性评价理论为依据,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指导实践中,设计表现性评价工具开展阅读教学,学生走过了一个高热度、高质量、高享受的阅读之旅。

一、确定评价目标: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

(一)文本价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身经历写成的自传小说。他用一生的经历和一部伟大的作品揭示了什么是“生而为众生”,怎样做到“生而为众生”。生命的顽强、坚韧与厚重被保尔这一艺术形象生动、形象地诠释出来。因此,本书的教学不仅在于讲授故事的内容,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更要明晰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让学生生成对社会和人生新的领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意志力普遍比较薄弱,部分学生存在“有没有坚强意志品质无所谓,照样生活”的错误认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经典名著滋养了几代人,启示并引领人们勇敢面对人生。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体会到小说中人物的坚韧品质,还可以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关注自己的意志品质,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三)编者意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介绍和“读书方法指导”部分,可以提取这些关键词句:“‘人的一生如何度过’的主题”“内心独白、书信与日记等艺术手法”“富有特色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摘抄与做笔记的方法”;分析“专题探究”板块,可以提取“写传记”“人物形象”“红色经典的意义”等关键词。从这些关键词句可以看出,编者希望学生学会圈点批注的方法,体会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红色经典的意义与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列出关于本部作品的五个评价目标:

1.能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阅读完整本小说。

2.能画出“保尔成长史”的思维导图,并讲述相关故事。

3.能对保尔的艺术形象作出分析,并说出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4.能分析本书的“内心独白、书信与日记等艺术手法”与“富有特色的语言”。

5.能联系本书内容谈谈红色经典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二、创设评价任务:从“推进式任务”到“综合性任务”

真实、富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是评价的载体。根据评价目标的指引,结合名著内容和学情,笔者将文本转化为初中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唤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引发其探究意识,从而实现其对作品的深化理解。

(一)基于推进阅读进程、提升阅读兴趣的变式阅读任务

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最难以坚持的是通读阶段,往往半途而废、偷工减料。因此,当学生产生阅读疲惫或缺乏毅力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变式阅读,如改变表述体裁、变换视角、图文转换、联想想象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中激发阅读的积极性,挖掘思维潜力,保持阅读活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进阶段变式阅读任务:

小组进行日记接力:以主人公保尔的身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每一天火热的斗争生活。每人每天接龙写一篇,每章写1~2 篇,每篇日记不超过200字。组内成员传阅,组员在日记后写下简要点评。

该任务让学生转换视角,以保尔的身份初步感受人物和作品特点,使阅读具有“代入感”,不仅让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更让学生在转换角色的过程中学会了细致、深入地梳理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和概述能力。

(二)基于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的分享交流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需要在阅读方法上予以指导,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边阅读边思考。教师尤其应注重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批注的习惯,如对好词佳句进行圈画,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读悟结合。

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任务:

班级公众号上开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分享专栏,请同学们积极上传自己的摘抄、笔记和思维导图:可以是作品中的典故、警句、精彩片段等;可以是自己撰写的提要,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看法和评价;可以是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新认识、新观点,以及针对作品整体发表感想;也可以只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点进行发挥和评论;还可以制作“保尔成长史”思维导图。对其他同学的分享,同学们可以跟帖发表评论。

该任务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梳理、分析、品读、思考、归纳,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相互交流分享,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指向培养高阶思维、提升思辨能力的创新实践任务

优质的阅读是直抵内心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仿佛是一个金字塔,塔的顶端是阅读的深层思考和学生思维的进步。”整本书阅读,需要突出“整本”的优势,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悦读”力。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拓展阶段,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

我来拍电影

八(4)班想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搬上荧幕,成立了编辑组、表演组、影评组三个小组开展活动。

评选“最佳编缉”:如果你是电影编辑,该部电影你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会选择保尔的哪些大事来呈现,呈现哪些场景,使用哪些道具?请“编辑”将拍摄内容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

评选“最佳演员”:请选择小说中有关保尔的一个片段,小组内分工,写好剧本,备好道具,做好排练,班级汇演,评选最具有表现力的演员。

评选“最佳影评人”:针对编辑的文本和同学的表演,联系现实,从内容和表现技巧上进行点评。

这些任务可以让学生明确影响保尔人生的主要人物、关键事件,深入解读保尔的形象,体会保尔身上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为理想献身的高贵品质,认识红色经典的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走向深度阅读。

三、设计评价量表: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以评价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任务为范围,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量表有重要意义。评价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确保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修改教学策略。

(一)评价准则明确化

评价量表包括评价维度和表现等级。表现等级是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表现水平,赋予一定的等级,如用“待改进、合格、良好、优秀”来表示,抑或量化成直观的分数,以此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表现等级应当明晰实用、具备清晰的描述,让学生明确自身需要达到的要求。同时,教师借助明确的评分规则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检查,反思不足,及时改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如“保尔日记接力”着重于阅读的完成度、写作完成度、参与度等维度的设计。评价主体为家长、学生本人、同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权交给学生,自主设定评价等级标准。(见表1)

表1

评价等级标准必须根据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和任务来确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要参与其中,共同制订。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可以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二)评价过程帮扶化

教师根据需要为学生适时提供帮助,聚焦学生“不想做、不能做、做不好”的问题,关注学生阅读的过程和行为,或提供学习资源,或提出具体要求,或给予路径支持,或提供方法指导,或提供范例等,其目的均是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阅读,使表现性评价达到最优化。

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日记接力和点评,笔者给学生提供以下学习支架:

1.日记格式:时间,第一人称,保尔不能看到或听到的事情不能成为日记的内容。

2.总结保尔经历的重要事件,摘录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3.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

4.语言简洁,不可全部抄袭原文,可添加想象。

5.提供范例:

×月×日晴

今天,是我在车站食堂上班的第一天。这可真是一份新奇又累人的工作啊!

带我做活的叫弗茹霞。她其实只有十八岁,但我以为她是一位大婶,闹了一个大笑话。她们看起来挺和气的,只有那个斜眼的堂倌说,“如果不听话,就得挨耳光”。

我做的事是在大锅下添柴烧水,倒掉污水。这一天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手脚不停地干了一个通宵,精疲力尽。第二天回家路上,我觉得我是个大人了,以诚实的劳动挣了钱,谁还敢说我是一个“吃闲饭的”呢?

该学习支架既有要求,又有范例,能够很好地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完成评价。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更为重要,形成自我调控能力的关键在于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中,评价的主体不仅要有教师,更要有学生。在表现性任务中,学生已经不再被动地接受评价,转而自主地进行自我评价,并能根据主观评价改善自己的课堂表现,有更好的学习生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对名著进行深度阅读与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获得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本文设计的表现性评价方案,关注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参与到学与评的真实情境中,有效地避免了教学与评价的功利化和应试化现象,达到了掌握阅读技巧、形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保尔表现性日记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奈保尔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