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甫 左天生
【摘要】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波澜起伏的历史图景。在时光长河的涤荡下,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从革命时期的工业化思想探索,到“四个现代化”的丰富发展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再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清晰的历史脉络。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将更有信心和能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百年党史∣中国式现代化∣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1]现代化概念虽然肇端于西方,但就其探索而言却不仅仅限于西方,而是全人类共同探索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下现代化建设探索正是将理论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业化思想探索
1919年五四运动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清楚地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根本前提,但首要任务是必须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必须在完成首要任务后再开始工业化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工业化这一问题,并对工业化道路作出积极探索。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中提出“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由中央或地方(省及市)政府创造大的工业、商业、农业”[2]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展现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意识。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3年,毛泽东提出在现在的阶段上,中心任务就是革命战争,经济建设也要围绕这个中心任务。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必须建立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为走向工业化奠定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没有工业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将工业发展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1949年3月,毛泽东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这将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总体任务和主要路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工业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是在中国革命实践基础上得而来的,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高度一致,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在“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已经开始展望“建设一个新世界”,工业化思想的前瞻性思考,成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方针路线的依据。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现代化的丰富拓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后,为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富强的工业国,新中国领导制定了包括工业、农业、商业、科技等一系列发展的“一五计划”,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建设。195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建设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等计划,从此我们党开始了对现代化实践的深入探索。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在正确分析我国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并提出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借鉴苏联现代化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不能走老路,不能重蹈覆辙。1964年,周恩来总理根据国家发展的现状,改变了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位置,并将现代交通运输业改为现代科学技术,形成新的“四个现代化”要求,并提出向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毛泽东提出了在“分两步走”的计划中:“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3]虽然在后面的發展中由于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没有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挫折,但是党一直没有放弃建设现代化的追求,在党的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党的十一大上都坚持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始终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并积极支持其他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四个现代化”从理论内容到实践践行都得到不断丰富拓展,反映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美好愿望和憧憬,鼓励了无数中国人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中国式的现代化探索。1979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从此成为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新的目标追求。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将“两个文明”一起抓作为战略方针写入正式文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深化了对于现代化的认识。1987年,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在第三步目标达成后最终能够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1997年,江泽民提出“新三步走”战略,提出新世纪的十年让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更加富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02年,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写入党章,系统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将小康社会目标从“全面建设”调整为“全面建成”,在党的十八大中得到进一步落实。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式的现代化在跨越式发展中不断前进,在对基本概念进行明确表述后,逐步形成了如“三步走战略”到“新三步走战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现代化布局。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发展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向着全面小康跨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奋斗目标,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
在新时代十年发展的现实进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以国家制度和治理推动其他各类主体的现代化建设,最终在统筹兼顾中实现治理目标和社会现实的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同国家发展的远景目标进行有机衔接,构建成国家新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未来建设发展的自信自立精神。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概念。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6]从本质要求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6]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要求,并从“三件大事”和“十六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这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过程。新时代十年中国的伟大变革,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日益强大,更是一个愈加自信、开放包容,愿意为全人类做出贡献的中国。马克思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7]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臆想和空想,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辛万苦从实践得来的。百年历程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步步更新发展,充分证明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参考文献
[1]让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J].理论导报,2021,No.401(05):27-30.
[2]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81.
[3]人民日报理论部.中国式现代化[M].北京出版社,2021:69.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23,23-24.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基金项目: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专项研究课题(21mllyjszx018);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研究生专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22mllyjszx019)。】
(作者简介:韩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左天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