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成
(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江苏 泰州 225500)
新课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诱思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主动获取学习方法及技能,并运用学习方法来探究学习,以此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贴合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是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呢?笔者结合案例展开深入探讨.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前准备环节中多下功夫,潜心分析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点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科学选用教学方法.在课前准备环节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教材.教师应先研究本章节的教材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诱思点,通过具有吸引力的诱思点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以不等式的性质为例,“等式的基本性质是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那不等式的性质又是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这类诱导性的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等式的性质来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第二,分析学生.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主体,教师应与本班学生多交流沟通,掌握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思维特征及认知水平.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能力差异来进行层次划分,根据层次差异来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问题,避免因问题难度过低而使学生丧失探究兴趣,避免因难度过高而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为学生创设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及舒适的学习环境[1].
课堂展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及综合发展.教师在课堂展示环节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结合教学目标及知识点来创设教学情境:(1)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相关图片或者播放视频动画,这种方式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数学课程的开展;(2)教师可以将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及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3)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场景来设计数学问题,这种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进而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此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及重点,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参与数学学习.
第二,抛出数学问题.新课标注重学生知识的习得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找出知识点中有利于“探究”的因素,如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问题的求解等,以此为出发点来抛出问题,诱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此外,教师应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来合理挑选活动方式,比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科学的教学情境及活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知识的拓展、迁移及应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基本能够独立解答一些数学题目,但是遇到难题还是会感到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设置诱思点,引导学生深度挖掘基础知识,通过探究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迁移,进一步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第四,练习知识,及时检验掌握情况.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点来设置练习题,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来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巩固知识点.除了给学生布置练习题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来自行设计题目,相互交换解答,这种方式更能直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应及时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使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并鼓励学生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学习习惯.
课后巩固是指教师通过某种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之后再指导学生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精心设计强化训练,通过强化训练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强化训练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促进知识的掌握.那么该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面方法:第一,分层作业.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A(学习能力较强)、B(学习能力中等)、C(学习能力较差)三个小组,然后结合知识点来设计分层习题作业(基础题、提升题及综合题),A组学生应完成所有习题,B组学生应完成基础题及提升题、试着完成综合题,C组学生应完成基础题并试着完成提升题.这种分层作业的方式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帮助每个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探究欲.第二,师生交谈.如果教师通过分层作业的完成情况还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教师可以在课上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者在课后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的思维是否存在问题,等,这样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纠正错误.第三,单元检测.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开展单元检测,以此来测试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的解题思维及解题方法是否正确等,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打好基础.
首先,分析课本.课本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教师应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来分析课本内容,根据教学大纲来明确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以便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方案.此外,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升华,又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小学、初中及高中这三个阶段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初中数学课本中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优化章节教学设计.在分析完课本内容和需把握的侧重点之后,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其次,分析学生.教师应准确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基本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思考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才会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的发展.
再次,分析教法.教师应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来合理挑选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以学习统计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过程,掌握统计的相关步骤,体会统计的现实价值.再比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体验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以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模拟演练.在设计完教案之后,教师可以在脑海里先进行一次模拟演练,以此来检验各教学环节之间是否紧密衔接、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诱导性及目的性、能不能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教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等,以进一步优化设计,确保教学目标清晰,突出教学重难点.
简单来说,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抛出具有诱导性的问题,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探究.由上文分析可知,受认知结构不完善、思维逻辑混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反馈予以重视,通过信息反馈来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点,并科学合理地加以诱导[2].比如,根据知识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计诱导性问题,合理设置课堂交流环节,以此来刺激学生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及求知欲.在学生探究思考的时候,密切关注学生的思考动态,及时为学生排疑解惑,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进而完善认知结构.
每节课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反思.比如,自己的提问是否具有诱导性?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自己的引导方式是否合理?在处理课堂突发问题时,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加高效的处理方法?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在自己预设范围内的问题是否处理得当?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之后,再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二次备课,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每章节教学结束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图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然后让学生根据知识点来整理练习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或没有吃透的知识点,针对这部分再强化训练.初中数学知识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构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这四个模块来梳理知识,比如,通过归纳整理算术平方根来为二次根式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梳理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来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等等.
综上所述,诱思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诱思探究教学法的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该教学法,以顺利实现“诱”和“思”的顺利转化,帮助学生构建并完善知识框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