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土建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研究

2023-02-11 03:06
科教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土建调研工程项目

杨 涛

(陕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从高速增长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的转型成为必然,这对服务区域城乡建设的土建类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工程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地方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能,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合格的土建类技术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土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实践类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实践课程建设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技术人才的重要抓手。

1 地方本科院校土建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课程建设体系性不强

地方本科院校土建专业的实践课程尽管数量众多,但与其他传统工科一样,其内容和形式都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3],缺少对课程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实践课程各自为政,不具备理论课程那样基于学科逻辑所构建的相关性、连贯性、整体性[4],导致课程的零散化和片段化问题突出,不利于学生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实践课程内容对区域需求关注不足

实践课程相对理论课程的优势在于其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更为广阔的场域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但地方本科院校土建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对理论课程知识的验证和应用,关注的是理论课教学的需求,而对社会现实需求等关注不足[5],造成实践课程与实践教学未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场域优势。

1.3 实践课程教学模式陈旧

地方本科院校土建专业由于重视理论课程建设,对实践课程建设关注不足,未能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陈旧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仍以灌输性为主[6],难以在课程组织中发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1.4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单一

企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口端、重要参与者[7],也是土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承担者,对学生在实践应用方面的能力培养有着天然的优势。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只有将企业作为专业育人的主体之一,积极探索相应的协同育人机制,才能更好地提升土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土建专业的企业协同育人还只停留在学生前往企业参加专业实习、认知实习单一的合作模式,未能有效建立起多元的合作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提升。

2 地方本科院校土建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探索

2.1 体系化的课程整体规划

土建专业面对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有着天然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因此专业教学必须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但又不能将完整的工程项目割裂成彼此互不关联的部分。基于此,高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原有实践课程本身所处的层次与功能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照“总—分—总”的原则将实践教学划分为专业认知、专项实训、综合实践三个教学阶段,分别对应学生的专业认知、专项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认知阶段,主要针对大一新生,通过组织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参观调研,以及虚拟仿真实践实验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模拟演示,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工程项目实施所涉及的各因素,建立起直观而全面的专业认知。

专项实训阶段,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这一阶段的实践课程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实验课程专项训练某一方面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场景中应用理论课程所讲授的专业知识与设计原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工程项目拆解成彼此关联的部分加以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工程项目各组成的设计方法,为后续贴近工程项目的综合实践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阶段,主要针对大四学生,这一阶段以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课程为主,通过贴近实际的工程项目的实践训练,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及第二阶段所掌握的专项技能,综合性地解决工程问题。

三个教学阶段将原本分散为“点”的专业实践课程串联成连续的、符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内在逻辑的“教学线”,各教学阶段环环相扣,逻辑清晰而又循序渐进,既实现对工程项目复杂系统各部分深入的认知与实践的训练,又避免了对工程项目设计与建造系统性的认知不足。

2.2 地域化的课程内容选择

陕西理工大学(以上简称“我校”)所处的陕南,为秦岭和大巴山所包围,区域内多山地而少平地,地质构造复杂,各类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多发。同时,陕南地区属于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湿热多雨而区域内复杂的地形条件又形成复杂的区域内小气候。上述问题是陕南地区城乡建设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校土建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将国家对宜居城镇乡村建设的宏观战略需求与地方现状相结合,以陕南地区的岩土环境与灾害防治、山区抗震安全以及秦巴山区宜居环境建设作为土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在教学中对三个方向的现实问题进行提炼、改造并纳入实践课程教学,使实践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化的、源源不断的素材,也将学生的关注点从书本和学校引入广大的现实社会,发挥了实践课程“大场域”的优势,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同时,主题明确的教学内容也进一步解决了传统土建专业实践教学分散化的问题,以一个或几个主题贯穿整个实践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去认识和分析相关问题,连续地从不同层级解决相同或相近的现实工程问题,确保了实践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综合性。

2.3 规范化的教学组织方式

实践课程的教学组织相对理论课程更为多样和灵活,但传统土建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组织模式,不能在教学组织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基于此,我校土建专业按照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三类实践课程,探索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教学组织方式。

课程实验的教学组织方式改革集中在综合性实验。实验由教师结合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布置若干选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实验题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报答辩。教学组织从过去的“实验操作→实验成果提交”变为“实验选题→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汇报答辩”,将实验的主体让位于学生,教师只是作为辅助与指导的角色。

调研实习的教学组织是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师布置的问题开展调研。学生基于调研问题,自己检索相关文献设计调研方案,根据调研方案收集相关的信息,对调研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在调研过程中只对学生收集的信息及分析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不作为调研实习的主导,而由学生通过调研来回答相应的工程问题,改变了过去调研实习走马观花,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课程设计的组织则是以项目为导向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对项目背景进行解析,完成部分技术参数的选择,然后再进行设计,最后对设计结果进行汇报答辩。

2.4 多层级的协同育人机制

土建专业的实践课程有相当数量的课时是在企业中完成的,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探索企业参与专业教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的经验、技术、人员引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土建专业结合不同的实践教学阶段,探索多层级的企业协同育人机制,促成企业参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专业认知阶段,企业主要参与调研实习的教学环节。调研开展由任课教师与企业人员结合课程目标提前制订教学方案,商定调研问题。若是对在建项目进行调研,以企业人员为主,负责对工程项目的背景、建造等内容进行介绍;若是对已建成项目进行调研,则由任课教师负责指导讲解。两类情况均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最终的汇报答辩,并对小组调研情况进行点评。

专项实训阶段,企业主要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学。由企业提供与教学阶段相匹配的项目背景资料,任课教师依据项目资料制订设计任务,并指导学生完成,企业人员则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参与学生设计成果的汇报答辩。

综合实践阶段,企业参与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教学。其中专业实习以企业为主,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真实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与考核,校内教师配合进行指导。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类似,由指导教师结合企业所提供的工程项目背景资料制订毕业设计任务书,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以及最终的答辩。

3 结语

实践课程是以实践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与教学组织方式明显区别于理论课程。土建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在其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土建专业实践课程更多的只是对理论课程所讲授的知识进行认知和验证,严重制约了实践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陕西理工大学土建学院践行服务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重视对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通过规划实践课程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组织,探索多层级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多种措施,实现对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提升,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为地方高校土建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土建调研工程项目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实施以及应用
桩基的土建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