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材料巧立意 明确任务书真情

2023-02-11 16:51白香莲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作文

白香莲

命题规律总结

一、命题特点

1.充满现实性、时代性,能够涵养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近几年高考作文不避热点,能够引发考生的共鸣。具体表现在取材于鲜活的现实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如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就取材于时事热点,将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加以比较,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等方面入手,引导考生体会中国体育和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思考自己如何融入民族复兴的“再跨越”大潮之中,具有一定的时代引领性和现实针对性。再如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及其文化传承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和磅礴力量,引导考生思考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如何将个人的可为、有为融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价值导向明确。无论是北京“双奥”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都能够引领考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2.有鲜明的思辨色彩,能够激活思维,体现辩证思维。

近年高考作文的材料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启发考生进行辩证思考。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将围棋的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及其含义、关系加以阐释,有极强的哲理意味,引导考生思考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联系现实思考个人的学习工作以及国家等方面的相似道理:只有基础扎实、苦练基本功、干好基本工作,才能在学习、工作中渐入“妙手”佳境,思辨色彩明显。再如2022年北京卷作文题,要求以“学习今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思考。这就是让考生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今天的学习与古代的学习有何异同,时代在发展,学习的方式、途径、评价方式等也在变化,考生要以发展的观点,客观全面地看待今天的学习,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

3.有明显的融合性、导向性,能够将古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凸显新课标理念,聚焦立德树人。

近年高考作文多取材于优秀传统文化,但又能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如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就取材于《红楼梦》中给大观园中的亭子题名的情节,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考生可以从大观园题名联想到文化领域,进而延伸到更广泛的科研、教育等领域,思考当今社会各领域移用、化用、创造的意义。再如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题,选材以理想为中心,用汉代扬雄以射箭为喻的例子,形象生动地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道理,启示有理想的当代青年通过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去实现理想。这两则作文材料都取自传统文化,但与新时代紧密联系,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与新课标理念吻合,又为考生备考作文指明方向。

二、题目设置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新高考卷,都由三部分组成。下面以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详见第7版)为例进行分析。

1.材料语。

材料语有时以文字呈现,有时以图表或漫画呈现;文字材料有时一段,有时两段。但材料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都会明示或暗示写作话题。本题就以两段文字呈现写作材料,第一段总说,强调选择、未来两个关键词;第二段则用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的具体事例,分析选择、创造、未来之间的简单关系及其道理。這两段文字其实已经提示我们,写作的话题是“选择·创造·未来”。

2.提示语。

提示语紧接在材料语之后,或揭示写作主题,或创设写作情境,或指明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完成写作。本题就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考生根据情况进行写作,并且明示写作主题是“选择·创造·未来”,写作内容是对材料的认知与思考。

3.要求语。

要求语在作文题最后呈现,对写作的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字数以及态度等方面提出要求。本题中最后一段就是要求语,清晰明了。

三、考查重点

1.从考查角度看,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思考。同时,高考作文对考生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观念等。

2.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与表达能力;注重对国家视野和时代精神的感悟;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引导学生描写熟悉生活,抒发真挚情感。

命题趋势预测

一、命题方向

1.整合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或热点事件,设置作文材料。

高考是评价,也是选拔,更是引领,旨在让考生关注现实社会,关心时代和国家发展。2023年高考作文材料仍将不避热点,这点从2022年全国乙卷的奥运会素材、2021年全国甲卷材料中“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内容等紧密联系重大事件或热点事件的作文素材可知。

2.立足现实,取材经典,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设置作文材料。

2023年高考作文仍将取材经典,并与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汉代扬雄关于理想的比喻、围棋、管鲍之交,以及一些经典的诗文名句等,历年高考取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题非常多,即是例证。立足现实,取材经典,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既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符合新课标理念。

二、形式预测

1.有主题限制的材料作文

这是在任务型材料作文基础上进行细微变化的一种设题模式,如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主题是“跨越,再跨越”;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主题是“选择·创造·未来”;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主题是“可为与有为”……

2.有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

这类题型到2020年已相当成熟,任务驱动特征明显,如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又如2020年全国Ⅱ卷作文题:“‘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但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任务驱动不明显,任务往往暗含在提示语中,需要考生仔细审题。

3.有情境设置的材料作文

这类题型往往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相伴而生。如2020全国Ⅰ卷作文题中的“班级读书会”,2020年全国Ⅱ卷作文题中的“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就是情境,发言稿和演讲稿需符合这两个情境。

当然,高考作文设题的方式还有很多,如2021年全国甲卷将话题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机结合,2022年北京卷的命题作文“二选一”等,题型稳中有变,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形式出现。

三、备考策略

1.书写工整清晰是前提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工整清晰地书写800字,既是素养也是能力。书写是写作第一关,须引起考生重视。

2.多读多写多积累是基础

读名篇、读名著,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从仿写起步,养成读一点写一点的良好习惯;读时评、读通讯、读消息,养成积累素材、多角度思考典型人物和热点事件的良好习惯;分类整理多种主题的相关资料,尝试写作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总之,只有多读、多写、多积累,才能夯实写作的基础。

3.精准审题立意是关键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学会在审材料语、提示语基础上选准写作角度,在审要求语的基础上,明确写作任务,写出符合要求且有个性表达的作文。

以上只是最基本的备考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反对套路作文”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考生还需在语言表达、思维深度与广度、结构严谨、材料丰富等方面充实自己,方可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来。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作文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